陸銀勝
在母親體內,新生命開始孕育,羊水就會逐漸形成,然后會一直陪伴到寶寶出生。羊水是寶寶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維持寶寶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同時也是寶寶與外界交流的方式,羊水的顏色、羊水量的多少、羊水的酸堿度等情況變化,都能顯示寶寶在宮腔內的實際情況。羊水這么重要,作為即將孕育新生命的你,對羊水有多少了解呢?
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源自于母體血清經胎膜進入到羊膜腔當中的一種液體。
在孕中期,羊水的主要來源是胎兒的尿液,胎兒經過“吞咽-排尿”參與羊水的循環。所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喝過自己的小便,雖然這樣的描述讓人很難接受,但這是胎兒成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一項生理過程,在這個循環中可以觀察胎兒胃腸道及腎臟的發育情況。
妊娠晚期,羊水的生成過程會由胎肺參與其中,其分泌液會從肺泡分泌到羊膜腔。
此外,有少量的羊水來自于羊膜、臍帶華通膠以及胎兒皮膚滲出的液體。
(1)保護胎兒
羊膜腔內部會一直處于恒溫狀態,適量的羊水會對胎兒起到相對較好的緩沖作用,能防止胎兒在內部受到擠壓,并且可以防止胎兒肢體發生粘連等問題,子宮肌壁或者是胎兒對臍帶造成直接壓迫導致的胎兒窘迫等問題也會得到解決。在即將生產發生宮縮時,羊水可以將宮縮產生的壓力均勻分散出去,防止胎兒局部受到擠壓導致胎兒窘迫。胎兒吞咽或者是吸入羊水的過程,對胎兒消化道以及肺部發育有著非常理想的效果,羊水量較少有可能會導致胎兒肺部發育不全等問題。
(2)保護母體
可有效地降低母體因為胎動而產生的不適應感覺;在臨產后,前羊水囊可借助楔形水壓擴張宮口及陰道;在破膜之后,羊水會對陰道起到沖洗的作用,以此來降低感染幾率。
妊娠期,常規情況下羊水量會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而逐漸變多,在妊娠38周左右時,羊水含量基本在1000毫升,在此之后羊水量會慢慢減少;一直到妊娠40周的時候,羊水量會變成800毫升左右。如果在妊娠期羊水量超過2000毫升,就會被判定為羊水過多;而妊娠晚期時羊水量少于300毫升,則會被認為是羊水過少。
通常借助超聲檢查判斷羊水量的狀況。
超聲標準:正常羊水深度(AF)為2~8cm;羊水指數(AFI)為5~25cm。
羊水過少:羊水深度(A F)<2 c m;羊水指數(AFI)<5cm。
羊水過多:羊水深度(A F)>8 c m;羊水指數(AFI)>25cm。
如果是羊水過多,很有可能與胎兒結構發育異常,母體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有直接聯系;相反,如果羊水太少,可能與胎兒泌尿系統結構異常、胎盤功能減退、宮內發育受限等因素有關。
在查找羊水量異常原因的檢測方法中,超聲是比較重要的一環,羊水量的測值、胎兒結構異常的針對性檢查、胎兒結構附屬物異常的檢查,都可以使用超聲。所以準媽媽們拿到報告讓產科老師解讀,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時一定要遵醫囑。
不管出現以上哪種情況,都必須嚴格根據實際情況按照醫生指導進行處理,具體治療措施需要根據胎兒結構是否存在異常、孕周或者是孕婦自覺癥狀的嚴重程度來判定。有很多孕婦在羊水過少時采用多喝水、多吃水果等方式來解決,這其實沒有實質性意義,并沒有針對羊水過少的具體原因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治標不治本,難以達到效果。當然,更不可以私自服用民間偏方等。所以孕媽在孕檢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羊水的指數,積極和醫生溝通,尋求最佳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