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津
缺血缺氧性腦病有輕度、中度和重度之分。
輕度患兒主要會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很容易被激怒,但是肌張力正常,擁抱反射活躍,吮吸反射正常,呼吸比較平穩,不會發生驚厥的癥狀,一般在3天左右會逐漸消失,預后情況理想。
中度患兒主要表現出嗜睡,肌張力降低,吮吸反射以及擁抱反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多數的新生兒會出現驚厥的現象。滿月的嬰兒會出現上肢張力降低,相比較下肢來說更為嚴重;若是早產兒則會表現出下肢的肌張力降低,嚴重于上肢。若這類癥狀持續7~10天以上,會產生嚴重的后遺癥。
重度患兒此時會處于昏迷狀態,肌張力極度的下降,肌肉松軟,擁抱反射以及腱反射都會消失,瞳孔不等大,對光反應能力也較弱,前囟門微微隆起,頻繁的出現驚厥的現象,呼吸不規則,甚至出現呼吸暫停,呼吸衰竭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
母親在懷孕過程中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癥、心肺功能疾病、嚴重的貧血或者出現休克現象,懷孕期間出現胎盤早剝、胎盤功能發育不良、前置胎盤或者胎盤結構異常,胎兒在宮內發育相對遲緩、先天畸形、早產兒或過期生產,若臍帶壓迫、打結、脫垂或者繞頸也會由于血液阻斷而造成缺氧的現象,以及在產婦分娩的過程當中,胎位的異常、滯產、手術或者麻醉藥物等,都有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在出生之后,由于肺透明膜病、反復呼吸暫停、重癥心力衰竭、心動過緩、紅細胞增多、休克等,也會引發缺氧缺血性腦病。
臨床上針對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往往是根據不同患兒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首先是去除病因,糾正缺血缺氧狀態,保證呼吸通暢、吸氧、升血壓等;
其次,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尚不存在特效藥,應根據患兒情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常見藥物有氧自由基清除劑、促神經細胞代謝藥、糖皮質激素、神經節苷脂等對神經系統具有營養和保護作用的藥物;
另外,可采用高壓氧治療,通過專業儀器改善組織供養,增強腦細胞代謝,促進損傷修復;
如患兒發生長期昏迷,可采取深部腦刺激、脊髓電刺激等治療方法。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嚴重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家長對這類疾病產生重視,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同時做好科學的日常護理。
第一,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積極預防肺炎發生。
第二,注意為患兒保暖,若是過熱會導致患兒體內水分流失,出現脫水熱(系因新生兒體內水分不足引起的發熱)的現象;而過冷會導致體溫不升,而產生新生兒硬腫癥(長時間處于低體溫狀態下,寶寶身體內的皮下脂肪會硬化和水腫)。在冬天時,室內的溫度保持在18~22℃,使患兒的體溫能夠維持在36~37℃,并保持適當的空氣濕度。
第三,要科學喂養,可以用1∶1、2∶1、3∶1的牛奶與水的比例,添加5%左右的糖水喂養患兒,并根據實際情況逐漸增加牛奶的比例,以少量多次喂養為主,不能一次喂得太飽,避免患兒出現誤吸、嘔吐等現象,而產生吸入性肺炎,增加窒息的風險。同時還需要為其補充鈣劑或者魚肝油。
第四,要防止感染,在新生兒患病期間需要注意皮膚護理,若是有傳染病或者皮膚病的家屬應該避免與患兒接觸,同時要加強對患兒臀部、肚臍、口腔的護理,保證患兒能夠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