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 沈維康, 孫卓洋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素有“中國綠城”的美譽。截至2022年底,南寧市人口已達600萬,南寧市下轄七個市轄區,建成區面積約330 km2,已躍升成為國家Ⅰ型大城市。
城市景觀設施也可以稱為“城市家具”, 2017年9月在中國標準化協會設立了城市家具分會(英文縮寫為CAS-UFB)。城市景觀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人們在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微觀層次且也是最能體現城市品質細節的城市設施,包括休閑服務設施、交通服務設施、照明設施、文化設施、廣告設施、攔阻設施等類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城市建設的迭代升級,一些新型的景觀設施也不斷隨之出現。
在城市發展初期,景觀設施僅僅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城市功能,如與道路安全相關的交通信號設施,與照明相關的路燈等。當城市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城市系統建設會更加復雜,景觀設施的類型會更加豐富,這一時期的景觀設施開始朝著功能性、藝術性、人文關懷、城市形象等綜合功能的承載發展。
南寧市城市景觀設施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緊密相關,可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為緩慢發展期,1949—1978年,由于我國整體經濟實力較弱,而南寧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城市發展則更為緩慢。這一時期的景觀設施,基本上只以滿足最基本的功能為主。而在靠近郊區地段,有些設施連基本的功能都沒法滿足,僅設置了簡易的公交車站、路燈照明,其余的如垃圾桶、公共座椅等設施幾乎是缺乏或極為簡陋。第二階段為快速發展期,大致為1978—2000年,這一時期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南寧市城市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景觀設施開始有了實質性的提升,景觀設施的內容開始逐漸擴充,開始借鑒和引入沿海發達景觀設施規劃的成功經驗。隨著各類交通工具的出現,以及新城區寬敞的道路、新型材料的不斷涌現,施工技術的不斷革新等,給景觀設施帶來了全面的發展。這一時期,不僅滿足功能需求,同時強調注重民族地域化特征的景觀設施的理念。第三階段為高速發展期,2000年至今,隨著南寧市對各城區進行區域調整并進行了較為明確的功能定位,南寧市向東的瑯東新區開發逐漸成熟,向南發展的五象新區自2006年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國家及自治區級各項發展政策在這一時期的實施,使南寧城市建成區面積在這短短20年時間擴大到約為20世紀90年代5倍的面積,這為南寧市景觀設施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了避免出現類似城市建筑風貌千篇一律的弊病,南寧市在景觀設施前期規劃及后期實施中,開始思考如何構建具有城市特色的景觀設施。
南寧市景觀設施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不同階段的70多年的發展。受制于各個時期不同的經濟水平和城市規劃設計理念,南寧市景觀設施發展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主要體現在:由于各城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導致有的城區景觀設施嚴重陳舊和老化,已無法適應現在的需求;各類景觀設施缺乏系統性的前期科學規劃,存在造型風格不協調、缺乏有效的統一(圖1);景觀設施品質粗糙,缺乏文化細節,影響城市形象;景觀設施產品設計或施工不合理,如材料不耐用或結構形式不合理存在安全隱患;景觀設施后期保養和維護不方便,更換成本高;景觀設施管理不到位,缺乏高效系統的智能化管理等問題。

圖1 風格迥異缺乏統一的各類景觀設施
2019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印發實施了《關于支持強首府戰略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將南寧打造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以及具有濃郁壯鄉特色和亞熱帶風情的生態宜居城市。這為南寧市城市風貌建設明確了發展定位方向,有效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弊病,同時有助于提升市民對于地域文化的自信。
隨著國家戰略提出的文化復興、文化自信、城市雙修等政策的出臺,以及我國大部分城市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代,強調城市細節品質及內涵式發展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
地域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文化的高度概括,具有較高的識別性和藝術價值,也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的主要因素。廣西作為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區,有著十分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如民族建筑、民族服飾、民族樂器等,這些絢爛多姿的民族元素符號為廣西的城鄉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
南寧市作為民族地區的首府城市,在微觀層次的景觀設施提升策略上,應重點強調地域文化特色,提取和發掘地域文化符號內涵,展現民族文化特點,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風貌。將南寧市各類城市界面的景觀設施從點、線、面、立體等角度全方位注入地域文化(圖2)。

圖2 以民族元素為主題的垃圾桶設計
隨著5G技術的全面推進,南寧市域范圍已經達到了5G全覆蓋,這給城市景觀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在結合城市規劃、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開始實施大數據建設的智慧城市大框架下,應積極將城市景觀設施納入該體系建設中。
在一些主要的城市景觀設施中,如公交車站可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使得公交車站不再只是作為單一的候車站點,而是將公共交通運輸緊密與城市管理、商務平臺、公共安全等方面實現智能化的高效互聯,為市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元化的商業空間,為政府各職能部門如公交公司和公安部門等賦能更高效的運營與聯防管理機制。
而對于路燈、路面廣告牌、交通信號燈等各類桿狀或立柱式景觀設施而言,由于各歸屬管理部門不同、建設年代不同等因素,導致這些未能實現多桿合一。存在造型風格互不協調、設置位置不合理、各自為政等混雜局面,缺乏有效的統一。由于路燈屬于市政管理部門而交通信號燈屬于交通管理部門,廣告牌屬于城管或工商部門,各部門在前期規劃中,缺乏系統性的科學合理規劃。此外,由于某些區域的街區發展并沒有絕對遵從城市規劃的發展規律,比如有些區域前期規劃為商業辦公,但后期由于商家的經營或者其他因素,并未形成較大規模的商業集群,最終導致城市界面差,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景觀設施遭到破壞、使用率低或管養不到位而荒廢。而一些區域由于前期規劃不足,卻自發形成了人氣旺盛的商業或人流聚集區域,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景觀設施高頻率使用,或者因阻礙了人群的正常活動而形成了安全隱患。因此,鑒于這些現狀問題,各部門應積極聯合探討多桿合一的解決方案,讓桿子變少,使城市界面更清爽,替換或淘汰原有的一些不美觀的、密集型的桿狀固定性設施,引入集約化的科技產品,構建智能化體系。
通過將不同類別的城市公共設施進行分類,并建立各類別的數據庫,然后進行智能化升級,使管理部門通過一體化平臺進行高效便捷的管理,同時市民也可以通過數據平臺進行對某一景觀設施的報修處理。比如在一些市中心商業辦公區域以及人口稠密的居住區,將公交車站臺進行信息化改造,并結合商業廣告、信息發布、手機充電等綜合服務。將重要路段十字路口的燈桿升級為集智慧照明、廣播、一鍵報警、視頻監控、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型燈桿。在商業步行街、居住區為主的慢行街區,將交通信號紅綠燈、人行道紅綠燈、普通路燈、視頻監控等多桿合一,有效解決人行道上密集分布的各類桿狀設施對行人造成的安全隱患,提升人行空間通行效率。
由于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不平衡性,城市建設水平也具有較大差距。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的景觀設施經過了近40年的城市發展建設,景觀設施已經經歷了多次淘汰和更新提升的過程。即便是發達地區在景觀設施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但依然沒能做到在主城區全部統一化設置,而是采取根據不同城區的經濟實力及城市發展水平進行分區規劃,因地制宜。
南寧市城市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新老城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樣不可避免。由于南寧市7個城區經濟水平、城市化進程、各城區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因此,南寧市景觀設施規劃和設置也必然要考慮經濟性原則,采取分區規劃設置。因為不同城區、不同街區,受制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建筑風格、景觀形態、場地文脈、城市化水平、居住群體等諸多客觀條件影響。如南寧市青秀區東盟商務圈和五象新區總部基地商務圈,景觀設施應規劃以體現南寧市高端辦公為主、適當融入廣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題,以體現高效、現代為主的城市品質。具體可體現在造型上以簡約現代的幾何形為主,在色彩上以黑白灰為主。而位于興寧區的三街兩巷、步行商業街區等,則應規劃以充分體現南寧市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題的景觀設施,以體現南寧的歷史文化底蘊。具體可體現在造型上結合南寧傳統民居、會館建筑、傳統服飾等有地域文化符號的風格為主,色彩則盡量從地域文化中提取并進行二次提煉創作,既能傳達出厚重的城市歷史底蘊又能符合當今時代審美。
南寧市城市建設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城市景觀設施也伴隨著不同時期的建設得到了有效改善和升級。近年來,隨著南寧城市建設速度的逐漸放緩,南寧市的城市版圖框架已基本成型。相對穩定下來的城市建成區面積為城市景觀設施提升帶來了一個契機。可以利用其停滯發展的穩定期,結合南寧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最大優化和提升。
隨著城市綜合功能結構發展越來越具有復雜多樣化的趨勢,城市景觀設施的種類也開始更為紛繁多變。如早期的很多設施已經逐漸被淘汰而導致荒廢,而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及科技發展又導致很多功能缺失無法滿足新的時代需求。很多城市根據時代發展新增了與時俱進的管理部門或者是管理制度,但由于過于細分的管理部門又產生了另一種問題,即各部門之間的各自獨立的管理導致各類景觀設施雜亂無章缺乏統一的矛盾愈加突出。如在南寧某些原本就很擁擠的十字路口,各部門分別按照各自的標準設置了互不協調的設施,如路牌、交通信號燈、廣告牌、路障石、路燈、配電箱等等,這些高度不一致、造型不統一、風格迥異的各類設施,不僅占據了大量的地面和空間面積、嚴重影響行人通行,同時也形成了雜亂無章的城市界面,傳遞出城市形象在細節品質方面的缺失。
由于景觀實施的種類繁多,為了降低后期的維護、更換成本,在前期的城市景觀設施規劃中應提前協調好各部門的設施規劃,并預留適當的發展空間,做好標準模塊的建設。如戶外椅子、公交車站、路燈、廣告牌等設施,除考慮在一些易損部位加強材料及結構的設計外,還應考慮后期的使用與日常維護以及更換等環節,而不是只一味地考慮藝術造型,導致一旦產品出現局部問題,無法進行局部更換只能全部拆除的高成本投入,與可持續發展觀背道而馳。
城市景觀設施作為一個城市最為微觀層次的設計內容,在大多數城市化進程的前期都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景觀設施迎來了最好的發展階段。文章通過對南寧市景觀設施發展歷程、現狀問題的梳理,提出了民族地區城市景觀設施在當今城市形態復雜多樣的時代背景下,應從民族文化、現代科技、因地制宜、標準模塊等四個維度進行綜合設計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民族地區城市從前期宏觀層次的規劃到后期微觀層次的設計提供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