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夏 常利
(1. 海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2. 海口經濟學院南海美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當今新興技術的注入讓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愈演愈烈,正推動著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2018 年,教育部提出了新文科建設的概念,拉開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跨學科建設序幕[1]。新文科建設是對傳統文科學科建設的創新,它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性,是國家特色文科教育發展之路的重要舉措。在此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需要探索“藝科融合”跨學科建設與創新,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藩籬,創造出更具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視覺語言[2]。
跨學科綜合發展是藝術類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其突破傳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3]。2019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以新文科建設引領帶動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內涵提升[4]。在此背景下中國教育環境結構出現巨大變革,對學科建設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 年教育部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學科交叉融合發展、跨學科聯合培養模式的理念,這是對傳統文科的革故鼎新,意味著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全新階段。可見打破以往分而治之的學科區隔,追求學科融合創新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作為引領時代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信息化交叉學科,設計學科被推到了新文科建設的前沿,“藝科融合”成為設計學科重要發展理念和教育特色[5]。
2011 年藝術學設為獨立一級學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正式升級為其二級學科。視覺傳達設計是以科學為基礎、技術為手段、視覺傳播為形式、信息傳播為目的的專業[6]。這表明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跨界發展是必然趨勢。目前國內開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本科院校多達700 余所,其中39 所本科院校的視覺傳達專業進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作為國內設計人才的輸出窗口,承擔著為國家每年輸送數萬設計專業人才的重任。就業領域涉及平面設計、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設計等行業。從就業領域可以發現,傳播學、消費心理學等人文社會學科都與視覺傳達設計有互通性,設計師通過傳播學、消費心理學等知識能掌握受眾、市場消費規律;而工學、理學等自然科學則為其提供技術支撐,具有與學科交叉的特點。在國家倡導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藝術作為文科8 種學科門類之一,跨學科教學研究成為了推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科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打破傳統學科模式、實現學科特色發展、打造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復合型設計人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新興技術的發展正在重構產業結構與市場需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科結構調整周期較長,學科專業結構往往滯后于知識更新和市場需求。近年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總體有綜合交叉發展趨勢,綜合表現為:學科門類增多,學科體系逐漸細分,學科與學科、專業與專業之間壁壘被打破,形成了一定的互動關系,具備一定的跨學科思維。例如清華大學在跨專業模式改革中,在全校建立新型的跨專業教學模式和管理機制,強調多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積極促進學院內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與校內計算機、自動化、建筑學、醫學、新聞傳播等學科的交叉融合[5]。江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注重技術與藝術、傳統與現代、信息與交互的多維聯結與融合,強調面向多專業領域跨界融合的特色。但相比全國跨學科覆蓋比率來說輻射面偏弱,專業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內容前沿性仍有欠缺,無法滿足數字時代設計領域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
增設了藝術與其他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課程。如同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都增設了信息設計、交互設計、開源編程等方向的交叉課程。中國傳媒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增設了傳播學、美學、心理學、消費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等課程。魯迅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課程實踐為基礎,涵蓋交互設計、信息設計、數字音頻視頻設計等多個領域,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設計實踐路徑,建立起全盤化、多層次的課程實踐體系。
瞄準學術前沿和社會需求,以社會服務為導向,以跨學科專業的團隊為支撐培養復合型交叉人才[7]。清華大學啟動了信息藝術設計的交叉學科研究生培養項目,成員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計算機系、新聞與傳播學院等,并參與到國家文化產業及科技支撐產業的各個項目中。溫州商學院視覺傳達專業以“設計學、傳播學、廣告學”跨學科融合為特色,以“三創一體、藝商融合”為抓手,為地方產業輸送創新創意類設計人才。同濟大學啟動“視覺傳達設計—人工智能”本科雙學位計劃,開啟了設計學與智能科學與技術的跨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新模式。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成立之初定位以平面設計為主,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模式在大數據、互聯網、信息化的影響下轉換快速,使得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涵發生了顯著變化,導致視覺傳達設計的定位在展現形式和載體上產生了變化,形成了信息交互層面的新邏輯關系。因此,專業定位上應打破以傳統視覺設計為主的壁壘,改變在形態上平面化、單一化的呈現。重構設計將跨學科理念融入到專業定位中,結合新興技術,打造立體化、多媒體化的課程結構,培養與市場需要緊密結合的高級復合型專業人才。
新文科致力于打破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創新和拓展課程內容。改變傳統的單向知識結構,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課程體系。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中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以平面化、靜態化向綜合化、動態化轉化。如今視覺傳達傳播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靜態展示,而是跨入了動靜結合時代,呈現方式也由原來單一的二維空間轉向了多元的三維立體空間。面向前沿和應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具、新產品、新應用”要納入課程體系的更新迭代中。然而目前課程設置大多是以基礎理論知識、知識設計、綜合實踐等基礎需求構建的,導致了跨學科下視覺傳達課程體系偏單一化。
目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普遍存在學科間互通性與融合度不高的問題。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阻礙了跨學科知識體系的建設與實施。學科資源整合不僅要有學科知識的重組與學科課程的交叉,更要先打通學科內外部的關系與隔膜。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 年)》中明確指出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集合藝術學、設計學、傳播學、美學、心理學為一體的交叉融合專業。目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科門類逐漸增多,跨學科思維已經初步形成,但在實踐過程中,藝術與各學科之間交互有限,課程交叉處于局部偶發狀態,沒有形成“藝+工+文+理”的學科體系,“藝術+”學科平臺無法向縱深發展。
師資隊伍建設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社會復合應用型人才。跨學科下對于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知識儲備的更新迭代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隊伍建設需以創新性、融合性和發展性為主。目前國內高校視覺傳達專業教師隊伍以傳統視覺設計為主,單項的專業知識體系已經不能滿足跨學科建設的要求。因此以“行業接軌”為出發點,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建設一支行業特色明顯、跨學科復合型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設,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設計學科與人文、科學、歷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本身就是交叉學科的典型代表,具備跨界性。在智能媒體傳播與新興技術發展時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面臨打破常規、進行多領域交互合作的挑戰。學科由靜態設計向交互性設計轉變,超越視覺走向多感官視覺傳遞。在數字媒體語境中,視覺傳達設計將藝術和科學技術有機融合并與其他領域互為催化,重新詮釋視覺元素的表達方式,這是新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學生培養方式變革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跨學科發展的另一體現。在人才培養上支持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跨層次、跨學院修讀課程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與創新,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補充的新需求。新文科建設提出的教育發展觀和人才標準觀都指出綜合創造能力的提升是新文科教育的根本目標。跨學科人才能解決人才培養質量問題、人才培養與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脫節等問題,探索多元化復合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跨學科培養方式對于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新文科極其重視社會的應用性與服務性,這是區別于傳統文科的特點。當前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設強調要與國家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相融合,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解決數字化迅速發展時代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中復雜的社會需求與技術變革的關系問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屬于應用性學科,既包括設計學和藝術學等學科知識,也包含市場學和營銷學等實踐應用,在追求重實務策略和實用技巧上,迎合商業市場需求,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有效解決社會人才需求的實際問題[8]。
學科交叉融合是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是高校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培養高水平設計人才的重要教學變革。海南大學作為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直以來都把推動學科創新、學科交叉與融合作為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作為第一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單位,海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在新技術融合交互的加持下,學科正在由傳統紙質媒介設計向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媒介設計轉變。
通過研究領域交叉、科研平臺交叉、教師團隊交叉、生源交叉等手段促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交叉學科團隊建設。近3 年,海南大學注重加強協同創新,組建跨學科的交叉性科研團隊。以科研團隊為平臺,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引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組建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國際自貿港“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南海海洋數字創意設計與應用三大協同創新研究團隊,呈現出科研平臺與教學隊伍相呼應,學科發展和新文科理性相融合的學科建設模式。其目的是加強交叉學科隊伍建設,在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此外還獲批了省級人工智能與藝術結合的外籍院士創新平臺,組建了校級數字媒體交叉實驗室。團隊成員包含計算機、人工智能、視覺傳達設計、虛擬交互等跨學科領域的教師和學生。在科研上注重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海南省區域經濟和本土文化發展,用專業服務國家與地方建設,實現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產學研用一站式發展(圖1)。

圖1 海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跨學科建設舉措。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身就具有交叉學科性質。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數字影像、數字動畫、多媒體藝術、虛擬仿真等數字藝術無縫鏈接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知識譜系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內容向多元動態轉變[9]。探索設置前沿性、綜合性、交叉型課程,形成全新課程體系和知識體系是學科順應新技術發展的需要。海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采用兩種模式構建跨學科課程體系:一是交叉課程模式。融合藝術學、設計學、傳播學、管理學、社會學、理學、工學等多學科,將古典文學賞析、信息可視化處理、新媒體藝術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研究、設計心理學、電腦編程等課程融入到現有課程中。組成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主學科、其他專業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突破各學科、專業之間的隔閡,加快了藝術交叉學科結構調整和專業知識體系再造。二是項目模式。以交叉研究團隊和校外實踐基地為平臺。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導師交叉科研項目、課程知識與科研活動結合;另一方面把課堂搬進企業,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實現課程、教師、平臺等共享,達到跨學科課程體系產學研用一站式構建(圖2)。

圖2 海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跨學科課程體系產學研用一站式構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文科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首要解決的問題。新文科建設要求傳統文科各專業通過課程重組,形成文理交叉,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發展特色的新文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經濟、新業態、新資源配置的改變,對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海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藝科融合”作為專業重要發展理念和教育特色,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跨專業學習。如通過思政進課堂形式引導價值觀;以賽促教,組建交叉學生團隊參加跨學科競賽;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培養國際交叉人才;通過校企合作,針對市場需求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引進校外導師參與課程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申報交叉科研項目,組建交叉研究團隊,服務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加強交叉學科人才引進,加快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可以拓寬學生前沿性、綜合性學術視野和知識結構,更是緊跟時代發展的文科復合型人才培養重要渠道(圖3)[10]。

圖3 海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學科交叉融合是新文科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的核心。運用領域交叉、科研平臺交叉、教師團隊交叉、生源交叉等手段合理組建交叉學科團隊。以培養創新復合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為目標,在課程建設中通過交叉課程與交叉項目植入,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學資源,實現課程、教師、平臺共享,達到跨學科產學研用一站式構建。將“藝科融合”作為專業重要發展理念和教育特色,是新文科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也為今后的學科發展和“藝科融合”視角下的人才培養模式開發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