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瑋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藍色康園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方式。深度學習作為一種順應時代需求的學習過程,是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提升幼兒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接下來,我們將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重構自主游戲中幼兒自主與教師支持之間的關系,分析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促使幼兒自主與教師支持之間形成科學的平衡,最大程度助力幼兒的發展。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主動投入的學習,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多學科的融合以及知識的遷移應用與問題解決。學齡前的幼兒同樣可以進行深度學習,但由于其認知經驗的局限性,在解決復雜問題時仍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
案例1:中班的琳琳一個人在建構區將紙杯一層層壘高,但紙杯總是被風扇吹倒。老師對琳琳說:“沒關系,我們要不怕困難。”說罷,便轉頭去看其他小朋友了。琳琳看了看老師,又看了看風扇,轉過頭來繼續壘高紙杯。風扇又吹過來了,琳琳嘗試用手護住紙杯,但紙杯還是倒了。琳琳站起來想要把風扇關掉,但是夠不著,老師視而不見地走開了,琳琳把紙杯放下,默默地離開了建構區。

案例中,琳琳發現紙杯總是倒下的原因是風扇的風力太大。她嘗試用手護住紙杯,但紙杯還是被吹倒;嘗試跟老師求助,但沒機會開口;嘗試自己去關風扇,但身高卻不夠。在這個過程中,琳琳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是她善于思考、樂于嘗試的表現。如果教師能給予一定的支持,幫助琳琳梳理紙杯容易倒的客觀原因,或許能啟發琳琳深入思考。由于沒得到適時適當的支持,琳琳帶著無奈和無助感離開了建構區,終止了游戲探索。這個案例體現出老師過于強調幼兒的自主卻忘了自身對幼兒游戲的支持和推進作用。
案例2:祺祺在玩多米諾骨牌的游戲,玩的過程中多米諾骨牌無法一次性全部倒下。老師發現以后直接上手將祺祺的多米諾骨牌重新擺好,然后說:“祺祺,這樣才能倒下,你試試吧。”祺祺試了一次,成功了。老師說:“祺祺真棒!”之后便走開了。祺祺崇拜地看著老師,自己重新擺放多米諾骨牌并推倒,可這次多米諾骨牌還是沒有全部倒下,她神情沮喪,再次嘗試。
多米諾骨牌游戲是一項集動手、動腦于一體的活動,對發展幼兒的專注力、意志力和創造力有著很大的作用。多米諾骨牌無法一次性倒下的原因有很多,適合幼兒去反復嘗試、深度學習和探索。案例中,老師了解祺祺的游戲意愿,即希望多米諾骨牌一次性全部倒下,但老師并沒有給予幼兒充足的探索時間,自行上手調整了祺祺擺的多米諾骨牌,在指導的過程中也沒有引導祺祺探索多米諾骨牌的原理和擺放技巧。老師的行為看似尊重幼兒、支持幼兒,實際上卻以直接告訴幼兒答案的方式剝奪了幼兒動手操作、深入探索的機會。在指導的過程中也較敷衍,未起到啟發幼兒的效果。在幼兒遇到問題時,建議老師保持耐心,嘗試留白,要相信幼兒會用自己的想法解決困境。
案例3:凡凡將多米諾骨牌擺出一個正方形,老師看到后說:“你這樣擺的話,轉角的地方是倒不下去的哦!”說罷,便將轉角處的多米諾骨牌擺成弧形,讓多米諾骨牌之間能實現力的傳遞。擺完后對凡凡說:“凡凡,你現在推一下試試吧!”凡凡聽老師的話,將多米諾骨牌成功推倒了。老師說:“你真棒!”然后就微笑著走了。凡凡見老師走后,便將多米諾骨牌重新扶起擺成正方形并說道:“這是城堡的圍墻。”
案例中凡凡使用多米諾骨牌來玩搭建城堡的游戲,實現了材料的多種玩法。可是老師卻沒有了解和尊重凡凡的游戲意愿,僅站在成人的角度想當然地認為幼兒用多米諾骨牌是玩多米諾骨牌的游戲,并直接進行調整,高控了凡凡的游戲。如果老師能按捺住自己急切想要“支持”“指導”幼兒的心,不過度關注幼兒的游戲結果,多關注幼兒游戲中的學習發展過程,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耐心觀察,或許能發現更多幼兒積極思考、深入探索的時刻。
自主的含義主要體現在:自我判斷、獨立選擇和決定;獨立制訂并推動計劃;獨立調控行動進程并約束自身行為。自主不等于自由,自由是自主的基礎。幼兒自主并不是讓幼兒為所欲為,或是為了實現幼兒的愿望而滿足其任何要求。
相較于教師指導,教師支持更能體現教師對幼兒自主性的重視以及對幼兒能力的信任。教師支持可分為情感支持、教育支持、言語支持以及一種隱性支持即無為支持。教師的“無為”能把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間給孩子,給予孩子獲得發展的機會。教師支持與幼兒自主并不矛盾,基于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有限的經驗基礎,放任自由的幼兒往往會有認知錯誤、行為失當等情況發生,因此更需要教師的支持,引領幼兒走向真正的自主。
與淺層學習相比,深度學習中幼兒的學習動機更強,學習過程更能觸動認知結構的變化與發展。但幼兒認知水平有限,知識經驗也不夠豐富,想要靈活地將現實問題與已有知識經驗進行聯系,解決復雜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的支持很關鍵。
尊重興趣,鋪墊經驗。幼兒的深度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有意義的學習,幼兒感興趣的內容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探索欲。在感興趣的前提下,還需要幼兒有相應的經驗背景從而充實游戲內容,讓游戲有更多的進階空間。因此,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興趣中蘊藏的學習機會,進行相關經驗的鋪墊。
觀察傾聽,分析解讀。教師要耐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傾聽幼兒的想法,以了解幼兒的游戲方向、內容和進程。在觀察和傾聽的過程中分析、解讀幼兒行為背后的意義,結合幼兒經驗和能力,發現幼兒游戲的生長點,思考如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深度學習。在“案例二”和“案例三”中,教師如果能耐心地觀察幼兒的游戲,就會知道他們在玩什么,會遇到什么問題,這個問題中蘊藏著什么樣的學習契機,從而知道該如何引導,要鋪墊哪些經驗來支持幼兒的學習。
分享總結,自我表征與評價。幼兒的深度學習基于理解和反思,而積極的自我評價與反思是促成深度學習達成的有效途徑。在游戲分享環節,教師可以讓孩子自主分享自己的游戲,談談在游戲中的新發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聚焦問題引導幼兒一同討論、思考解決方法,讓個體的零散經驗集體化。
另外,在游戲分享后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思維地圖的表征,讓幼兒將游戲過程、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對于下次游戲的計劃等以思維圖示的方法表現出來,既表征知識,又能拓展幼兒的認知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