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金瑛 安徽省阜陽市政府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環境從狹義上來說,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下面,我們將闡述如何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發展需要的物質環境,通過充分挖掘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3-6 歲幼兒的思維過程大多是借助具體形象來完成的,對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事物易產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創造兒童化的環境。比如,在活動室內外的地面上畫格子、圖形或迷宮,里面涂上顏色或寫上數字,從而引導幼兒主動觀察、積極探索、大膽表達,通過游戲學習知識,獲得鍛煉。在自然區規劃高低不同的種植區,開辟出動物小天地,利用空間搭建陽光雨篷,擺上木桌、小凳。根據幼兒興趣,師幼共同動手布置裝扮,根據季節種植不同的花草、蔬菜,飼養不同的小動物,幼兒隨時可以來這里游戲、觀察、記錄、寫生……
教師要充分利用環境,在具體可感的環境里,讓幼兒的思維得到拓展與發散。比如,為幼兒提供不同形狀、大小、色彩的紙盒、紙箱、紙筒等,讓幼兒自由游戲,很多幼兒喜歡用它們進行建構活動。基于此,我們可通過實物、圖片、語言等介入方式,引導幼兒在原有游戲經驗和思維基礎上進行思考,它們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孩子的答案包括畫畫、投擲、裝扮機器人、做汽車、做迷宮等,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提供適宜的支持和引導。這樣的環境創設,符合幼兒愛探索、喜歡動手操作的特征,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可謂其樂無窮。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我們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要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特點、各階段主題活動和教育目標,尋找幼兒的興趣點,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引導他們主動參與、互相配合、共同創作,讓幼兒真正與環境進行互動,產生共鳴。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教師要和幼兒共同商討探索,共同動手創設,整個過程中,幼兒擁有充足、自主、靈活、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內容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大班主題活動“愛家鄉”,教師通過與幼兒談話,了解幼兒對家鄉的認知,由此生成系列活動“家鄉美景”“家鄉特色”等。師幼共同行動,用圖片、視頻、圖書、手工、建構、表演等方式,在教室的不同區角展現家鄉的特色,進一步體驗家鄉的美麗富饒,熟悉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熱愛家鄉的情感得到了深化和升華。
將環境創設與主題活動有機融合,讓幼兒通過看看、說說、做做進一步鞏固知識經驗,獲得系統性、持續性發展。比如,在“春天多么美”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走進大自然,觀察花草魚蟲,感受艷陽暖風,畫出絢麗春色,把對春天的感知通過語言描述、圖畫展示、動手操作等方式帶進幼兒園,帶進班級的主題墻、植物角、美工區、語言區和表演區,這樣既美化了環境,又能促使幼兒積極回憶、想象、感受和創造,讓幼兒在教室里直觀地感受春暖花開的氛圍。在“秋天來了”主題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傾聽故事《小樹葉給大樹媽媽的一封信》,想象小樹葉一路上看到的景色,猜想春天到來時小樹葉會給媽媽帶去什么禮物,讓幼兒在聽聽、畫畫、猜猜中感受媽媽與孩子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牽掛的情感。老師還可以帶幼兒去戶外撿落葉,將樹葉分類、排序,通過拓印、粘貼等方式進行創作,布置班級環境。靈活多變的室內外環境創設,豐富了幼兒的想象,活躍了幼兒思維,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
環境創設在審美教育方面同樣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幼兒的審美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幼兒在感受環境美的同時,油然而生的是對環境的愛惜之情。因此,我們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要考慮到幼兒的審美水平,關注環境布置的審美教育功能。那么,該如何實施呢?我們可根據幼兒興趣,創設造型生動、色彩和諧、布局合理的基本環境,營造溫馨、童趣的氛圍,吸引幼兒主動融入其中。如在圖書區鋪上絨毯、絨墊,搭建一個溫馨小屋,放幾個娃娃,擺放上適合幼兒身高的書架等。圖書區的背景墻上還可以掛一些卡通人物、動植物卡片等,營造安靜舒適的閱讀小天地,吸引幼兒在無聲的教育環境中獲取知識,接受美的熏陶,獲得美的感受,從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幼兒園一日生活離不開環境的支持,幼兒的很多習慣都是在環境的浸潤和潛移默化中養成的,因此,教師要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和生活所需,創設“生活化”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人格素養。比如,在廁所與盥洗室張貼七步洗手圖,便于幼兒觀察、模仿,從而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活動區放置符合幼兒身高的玩具柜、圖書架,培養幼兒自己動手整理玩具、圖書的良好習慣;搜集生活中的樹葉、石子、木棍、紙盒、瓶蓋等充實區角,既做到廢物利用又能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結合社會環境和幼兒興趣,在走廊和樓梯處懸掛紅色教育、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內容的畫報,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愛祖國、講文明、樂于助人等優秀品質。
教師還應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創設區角環境,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游戲中豐富生活經驗、學會講文明懂禮貌、與同伴合作等。聽,“玩具商店”里,“營業員”與“顧客”開始了交流。“您好,想買點什么?今天我們店玩具有優惠,快來買吧!”“我想買一個芭比娃娃,多少錢?”“大的五元三角,小的二元六角,你要大的還是小的?”顧客想了想,說:“我要一個大的吧,多少錢?”營業員說:“五元三角。”“哎呀,我只帶了5 元錢,不夠。”營業員熱情地說:“差三角,不要緊,下次再帶來也可以。”顧客點點頭,付完錢,抱著一個芭比娃娃滿意地離開了“玩具商店”。一次游戲悄然融入了科學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的諸多內容。教師通過環境創設,開展這樣的游戲活動,既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處理突發事件的靈活性,又培養了幼兒禮貌待人的好習慣。由此可見,生活化的環境創設是一本無聲的教科書。
對于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師必須予以重視,以科學創新的理念,從兒童化、主題化、審美性和生活化等角度思考、探索最佳路徑,創造出優美適宜的育人環境,使之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