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于里



在張藝謀的創作圖譜中,《堅如磐石》是類型與題材上的一次突破。這也是張藝謀首次挑戰當代都市犯罪題材,令人感慨的是張藝謀澎湃不息的創造力。
該電影聚焦的是一場掃黑風暴。金江市副市長鄭剛與當地首富黎志田權錢交易、無惡不作。掃黑風暴到來,原處于同一條船上的兩個人為了自保開始了激烈的廝殺與內斗。《堅如磐石》與以往的掃黑除惡作品有著明顯的不同。很多時候,貪官與奸商在立場上是一致的,但該電影中,貪官與奸商的沖突是主線,貪官與奸商的“狗咬狗”制造出強大的戲劇張力。
《堅如磐石》打的就是明牌,就是貪官與奸商之間的互斗,他們的互斗才是整部電影的精華。電影幾乎是巨細靡遺地為觀眾呈現了權錢的勾結,以及異化的權力可以猖獗到怎樣的地步。當鄭剛、黎志田不得不走向對立面時,本質上就是權力的斗法。可以將權力理解為一種能夠對他人進行控制與支配的能量。在一個法治社會里,權力就是公權力,它來自人民賦予,也應該用以維護人民的利益。一旦缺乏對權力的有效制約,那么由于人性存在的普遍弱點,比如人性對于金錢、美色和虛榮的追逐,極易導向權力的濫用,將公權力轉化為私器,讓權力完全為個人的私欲服務。這就是權力的魔杖效應。這把魔杖可以用來改造世界,改造現實,為民服務;這把魔杖也可能落到個人手中,徹底成為他們牟利的工具,呼風喚雨,不可一世,無法無天。在《堅如磐石》中,這把魔杖天然地落在鄭剛手中,得益于權錢的交易,商人黎志田也分享了權力的能量。
不要將《堅如磐石》的所有大尺度場面,僅僅理解為一種視覺上的奇觀,或者簡單理解為血腥暴力的“消費”,所有大尺度場面都是導演在提醒著觀眾:不受控制的權力,會有多么可怕……當權力徹底失控時,對法治、對生命可以沒有絲毫的敬畏。
一邊是失控的權力隨意剝奪他人的性命,另一邊是它始終是貪得無厭,它仍在不斷地膨脹、不斷地發展壯大。失控的權力徹底扭曲了人性,也必然扭曲最后的感情防線,比如父子之間的親情,夫妻之間的愛情。
何秀麗說出了電影中最振聾發聵的四個字——士農工商。這四個字揭示了權力深層次的運行結構。但電影也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撻伐:當墮落起來時,最臟的往往是那些最高高在上的人。
雖然電影打的是明牌,但《堅如磐石》前中段的內容依然生猛震撼。《堅如磐石》的完整性的確也有不足,后半程松軟。電影最后給出了光明的結局,惡人被扳倒,但它仍然給現實重大警示。如果沒有將權力牢牢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如果沒有對權力形成全面、嚴密且高效的監督和制約,那么權力就有失控的可能,“士農工商”的思維下依然會催生出權錢的交易和勾結。電影之外,我們必須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權力從一開始就“不敢腐”,才是有力量的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