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后宮制度及其特點

2023-11-20 14:28:51李知函
今古文創 2023年42期

李知函

【摘要】在君主專制的時代,后宮制度對于維護皇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國家統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清入主中原后,其婚姻風俗和宮廷制度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直到康熙年間才得以完善。清帝選妃不拘門第,滿蒙聯姻更為普遍。本文以史料為依托,重點探討宮廷制度的特點和作用,解釋皇后和后妃之間的妻妾、君臣關系。

【關鍵詞】清朝;妃嬪;皇后;后宮制度

【中圖分類號】K24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2-008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2.027

多年以來,學者們對于清史的研究更注重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而對于清代皇帝的婚姻制度關注并不是很多,清代后宮制度史的研究趨于邊緣化。本文試從秀女采選制度入手,研究清代后宮制度的特點及其作用,總結前人的學術內容,以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朱子彥教授曾在《清代后宮制度論述》中對于清代的后宮制度有過一個總的概述,主要論述了清代的采選制度。[1]73后宮是清代皇帝主要生活的地方,其規章制度在當時的重要性應當可以與朝堂制度比肩。皇帝后宮女子有著嚴格的入選條件,而不曾參選的女子不得出嫁、未曾參選的女子不必跪拜官員和族親,這都體現了皇權的至高性。皇帝的后宮,除了可以完成傳宗接代、遴選皇子以繼大統,還有團結滿蒙、穩定官員、安定四方的作用,這就使后宮制度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

學者滕雪珊也曾在《清代皇室婚姻制度研究》中對于清代皇帝的婚姻制度做了分析。[2]69清朝入關前對于倫理之事并不在意,入關后受漢族風俗的影響,開始回避收繼婚,從倫理道德來看這是其婚姻制度的一大進步。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清朝共統治了296年,期間經歷了從游牧文化向中原文化的轉變,末期受到了外國文化的沖擊,但是其后宮制度在清初制定后,一直沒有比較大的改動,始終服務于皇權政治。

本文主要通過對于皇帝婚姻制度研究來探討清代后宮制度的變遷,同時也希望可以明晰后宮制度的特點和后宮制度對于當時的政治制度的影響。

一、清代后宮的基本制度

后宮制度是君主專制的產物,“帝王制度把國家變成皇帝的私有物,那么相應的,帝王的家庭組成也會是國家政治的一部分,帝王不僅要掌控士大夫所構成的整個國家政治體系,還有一個規模巨大的宮內機構,也就是后妃系統,和后妃密切相聯的外戚系統,還有效力于宮廷的宮女、宦官系統。”[3]32自夏商周起,諸侯王就有較為詳細的娶妻納妾的禮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君王的后宮妻妾等級有了更為嚴謹的劃分。縱觀整個清朝,清代后妃主要來源于八旗女子和滿蒙聯姻。對于皇帝后宮的管理制度則等級劃分明顯,妃嬪間的尊卑十分分明。

(一)清代后宮制度的確立過程

清朝自關外而來,遵從女真傳統,對于妻妾地位并無嚴格界限。“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后妃,后人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4]8863努爾哈赤先后迎娶的14位妃嬪,她們之間的身份差異在稱呼上并無明顯區別,統稱為“福晉”。

清代后宮制度的第一次嘗試是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下詔宣布施行的“五宮制度”,以清寧宮為中宮,賜予皇后居住;其余宸妃、貴妃、淑妃、莊妃分居于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位號既明,等威漸變”[4]8897,等到清世祖時期,有禮部官員以明代后宮制度為藍本上書“乾清宮設夫人一人,秩一品;淑儀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二十人,芳婉三十人,俱秩四品。慈寧宮設貞容一人,秩二品,慎容二人,秩三品。以下勤侍無定數,無品級。”[5]732由于諸大臣認為這不符合滿族婚姻的傳統,所以該提議沒有落實到制度方面。

到了康熙朝,后宮制度由探索時期過渡到了完善期。皇帝后宮主要分為九個等級,最為尊貴的是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她擁有統攝六宮之權,是后宮的主人。皇后以下有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這四個位分都是主位,可以在自己的宮殿內居正殿,有處理自己殿內事務的權利。嬪位以下還有貴人、常在和答應三個等級,這些等級的人數沒有確切的規定,可以根據皇帝的需要隨意設立。采選入宮的秀女多半會被封為答應,但是答應不是妃嬪中最低的等級,它之下還有一等,稱官女子。官女子是由宮女成為妃嬪的最低等級。

后宮制度規定的人數是指同時在位的數量,如果有人去世或者被廢黜,可以有新的人來填補空缺。盡管妃嬪制度對于后妃人數做了詳細的規定,但是由于皇帝的強勢或者其他的原因,這些數量也不是很確定。例如圣祖康熙皇帝,據《康熙全傳》記載,康熙在位期間,僅貴人以上就有49人,冊封在冊的嬪妃共67人,而身份更為低下的常在、答應等要有二百余人。細讀史料不難發現,康熙帝嬪妃的數量并不符合規定。康熙十六年(1677年),皇帝在冊封皇后鈕祜祿氏同時,冊封七位小主為嬪。而在此之前,冊封的嬪位依然還有人在位,這明顯是一次超出后宮人數規定的冊封。

當然,清朝也不是全部皇帝都可以坐擁六宮,妃嬪無數。清代后期幾位君主的后宮非常冷清。同治時期,清穆宗擁有一后四妃,由于皇帝19歲駕崩,而且結婚較晚,除了孝哲毅皇后薨于光緒元年,剩余的四個妃嬪根據宮廷制度,累進至皇貴妃。清穆宗駕崩后,德宗繼位,也就是俗稱的光緒帝。由于慈禧太后牢牢掌握著皇權,出于對德宗的控制,防止德宗通過聯姻壯大勢力,她只給皇帝選了一后二妃。而后的末代皇帝溥儀,也只是有一位皇后、一位妃子和一位貴人而已。

清入關以前,收繼婚在滿族十分流行。滿族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態中仍保有收繼婚俗的習慣,盡管這一時期滿族的社會制度正經歷著由奴隸制向封建制度的轉變。《滿文老檔》中記載,清朝初年收繼婚盛行,滿洲國宗室的妻子、伯母、嬸母、嫂子亂娶成為習俗。努爾哈赤曾有把幼子和大福晉托付給大阿哥代善的想法,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收繼自己的福晉,可見當時收繼婚在滿族是個常態。努爾哈赤不僅想百年之后自己的福晉被兒子收繼,而且他自己也收繼過別人的福晉,福晉富察氏,就曾做過其堂兄的福晉。入關以后,皇太極逐漸接受了漢族禮教文化,嚴令禁止收繼婚,聲稱:“凡人既生為人,若娶族中婦女,與禽獸何異?”[6]6可見,皇太極本人很反對收繼婚的風俗的。清入關后,由于皇帝明令禁止,有些收繼婚的風俗還在,但已經沒有以前那樣普遍了。

(二)清代后宮妃嬪的來源

清代皇帝的妃嬪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采選秀女;一是滿蒙聯姻。到了乾隆年間,開始有外域女子入宮,如維吾爾族的容妃和卓氏。但究其主要來源,還是上述兩種。

1.采選秀女

清朝初期繼承了明代秀女的采選制度,為了可以讓采選制度更符合清朝的實際情況,在選擇的范圍和方法上進行了一定調整。清朝講究“天下一家親”,鼓勵過滿漢通婚。但是皇室出于對滿族血統純正的考慮,防止滿人被漢人同化,不久后就下令禁止漢女入宮。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地方的漢女指的是除漢八旗以外的女子。

清廷規定,選秀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秀女主要是滿州、蒙古、漢軍二十四軍都統、直隸和各省駐防及外任旗員之中的適齡女子。清朝初年收編在旗的人數很少,可以參選的秀女十分有限,所以采選的范圍很廣,所有八旗女子都在選秀的范圍內。隨著清王朝不斷發展,人口數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時候對于秀女的身份有一些要求,皇帝免除了京外較低官職的女子參選。

成書于清朝的《養吉齋叢錄》記錄了仁宗朝、宣宗朝時期的秀女采選過程:每逢挑選之年,由戶部奏準后,行文八旗各都統衙門及各駐防八旗,有關人員將適齡女子逐一出具印結,呈報該旗都統,各旗再匯報戶部。遴選時,經戶部奏請皇帝,行文各旗清冊登記。[1]75

參選秀女的年齡也有嚴格的界定,即“其年自十四至十六為合格”[7]130,等秀女到了17歲,就會失去參選資格。所有進宮候選的女子,不僅有可能成為皇帝的妃嬪,還有可能成為皇子皇孫和皇親國戚的福晉、側福晉。清朝皇室的妻妾除少部分是聯姻的政治婚姻,大部分都是通過選秀選出來的。沒有參加過選秀而年齡又超出16歲的女子,不可以私下婚配,所有“滿州、蒙古護軍、領催以上、漢軍筆貼式、驍騎校以上”[8]67的女子,在參選之前不允許嫁人。為了維護皇家的地位,這些秀女在參選前,甚至不用向任何長輩或者官員行跪拜大禮。

隨著采選制度的不斷完善,對于秀女的出身有了更多關于倫理方面的要求。清軍剛入關時,滿族貴族的倫理觀念還比較差,兄弟求娶寡嫂、姑侄共嫁一夫、近親結婚等情況屢見不鮮。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族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越來越深,開始重視倫理方面的影響。圣祖康熙皇帝就曾下令宗室、后族之女,擁有免選秀女的權力。當然,對于后族的規定也有防止外戚獨大的作用。但當仁宗繼位后,于嘉慶十二年對于圣祖的決定有所改動,他規定,只要是皇后、妃嬪的親姐妹和她們親姐妹的孩子,在挑選秀女時也應該參加,但是這些人會被單獨排列,不與其他普通秀女一并挑選。從此以往,后妃的親屬不但要參加選秀,而且還會有優先權。

2.滿蒙聯姻

清王朝貫穿始終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滿蒙聯姻,該項制度的落實對清王朝統一中原和鞏固統治都起到了重大作用。相比較八旗女子,很顯然滿蒙聯姻的政治味道會更濃郁一些,皇帝通過婚姻把兩個民族上層的利益牢牢地聯結在一起,成為維系民族關系的紐帶,使滿蒙之間結成“以佐王業,世為肺腑,與國休戚”[9]74的親密關系。滿蒙聯姻這一制度在清朝初年執行的尤為徹底,該時期入宮的蒙古姑娘從數量上也十分可觀。清太宗的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和康慧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她們都是皇帝為了穩固政權而與蒙古進行的聯姻。其中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都來自蒙古科爾沁部。清朝一共二十九位皇后,有四位是來自蒙古科爾沁部落。可見,清朝統治者十分注重與該部落的聯系,科爾沁部在清初也為統治者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來自草原的妃嬪在清朝皇帝的后宮中享有比較尊貴的地位。隨著清朝的發展,蒙古妃嬪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用婚姻作為維系政治的手段,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滿蒙聯姻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持續到清代末年,是整個大清王朝推行最久的一項政治制度。由于清朝皇室的重視,滿蒙聯姻逐步走向制度化。清世祖時期,為了聯姻可以有效地維護和鞏固與蒙古的政治關系,規定公主下嫁蒙古沒有旨意十年之內不得回京。到了高宗時期,滿蒙聯姻范圍主要圍繞著近支宗室進行,而少部分血緣關系較遠的宗室子女,在政治需要的時候,會被指婚。這個時候的滿蒙聯姻強制性是其一大特點。隨著王朝的建立和發展,滿蒙妃嬪聯姻的政治意味并沒有減少。清朝前期皇帝的皇后多出自蒙古,皇帝的姐妹孩子,也有嫁到蒙古進行聯姻的。到了清朝后期,滿清皇室對于蒙古不再倚重,但是依然會有很多妃嬪是來自草原的,兩族貴族之間的聯姻,并沒有停止。

二、清代后宮制度的特點

(一)妃嬪之間等級森嚴,尊卑分明

后宮之間的等級差異可以從很多細節中透露出來。

1.妃嬪之間鹵簿儀衛的區別

清朝妃嬪外出時所用的鹵簿儀衛,體現了宮廷中森嚴的等級制度,妃嬪之間的規格有很大差距。以清朝末年獨攬大權的孝欽皇后為例,她出行的儀仗規模隆重異常。有史料記載“孝欽后(即慈禧)乘輿出,德宗亦必隨扈,炎風烈日,迅雷甚雨,不敢乞休也。”[10]264每當孝欽的轎子出宮門時,宮內自后妃以下的人都需要跪送,等轎過去后才可以起身,坐上自己的轎跟隨在孝欽轎后。孝欽轎前需要有士兵開路,左右有親王四人騎馬夾護,四十五名太監騎馬在后面跟隨。皇帝皇后和太后的轎都為正黃色、妃嬪轎為暗黃色,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均為紅色。

2.皇后與妃嬪賞賜的差異

皇貴妃在清朝妃嬪中位置最為尊貴,位同副后,與皇后尊位僅一步之遙。部分繼后在成為皇后之前,都會先晉升為皇貴妃。盡管如此,皇貴妃依然不能與皇后相提并論,她們之間在衣食住行、子女待遇、死后尊榮等方面,都能夠體現出非常明顯的等級差距。在清人所寫的《宮中現行則例》中,對當時后宮各等嬪妃的等級待遇進行了具體的描述,主要分為宮分、遇喜、服色、冊寶、玉牒、鋪宮、名號七個大類。[11]1

以皇后和皇貴妃生日的禮節為例,二者的差別十分明顯。皇后和皇貴妃的生日都被稱為千秋節,但是內務府對于二者貢獻的東西差別很大。這些差別不僅體現在品類上,而且還體現在數量上。“皇后千秋恩賜,金九十兩、銀九百兩、上用緞紗等四十五匹、內蟒緞九匹、緞九匹、宮綢九匹、綾九匹……皇貴妃千秋恩賜,上用緞六匹、宮用緞六匹、春綢六匹、綾六匹,上用果桌一張,賞用果桌八張。”[12]427-429

皇貴妃與皇后地位之間的差距,還體現在子女的冊封上。以公主為例,“公主由中宮出者,封固倫公主;由妃嬪出著,封和碩公主。”[13]20雖然清朝也有因為皇子得寵封為高位,或者妃嬪得寵高封公主的例子,但是屬于個例。妃嬪所生的公主被封為固倫公主的多為和親公主,不能按正常冊封看待。

除了以上所說的差距,后宮尊卑分明還體現在皇后和其他妃嬪之間既是妻妾關系又是君臣關系。從家的方面來說,即使妃嬪出身高門顯貴,深得皇帝喜愛,在皇后面前依然要依照禮節謹慎行事。皇后與妃嬪之間的身份差距不容僭越。從國的方面來說,皇帝、皇后和皇太后都是國家的主人,是萬民之君,而其他妃嬪都是臣。妃嬪見皇后與見皇帝一樣,都必須行臣妾之禮。依此可見皇后和其他妃嬪之間的地位有嚴格界限。

(二)后妃不拘門第

盡管選秀中對秀女的家庭出身有一定的要求,但實際上,只要是能進入后宮的女子,包括以奴婢、宮女身份入宮的女子,都可以成為皇帝的妃嬪。清代皇帝不但對于后妃的選擇不太注重出身,而且她們生的皇子也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帝。圣祖康熙皇帝的良妃、定嬪都出身于辛者庫,但是她們依然可以身處后宮高位。《欽定八旗通志》卷二十四中記載表明,圣祖康熙皇帝的德妃是鑲藍旗包衣出身,雖然生母出身低微,但是并沒有影響到胤禛繼位。同樣母親是包衣出身的還有仁宗和宣宗。可見后妃門第在清朝時期并沒有絕對的限制。

從各種史書典籍對后宮生活鳳毛麟角的記載中發現,相比于后妃的出身、樣貌,皇帝會更看重她們的德行。清代冊封后妃的詔書中經常出現溫恭、寬仁、淑慎、孝慈等字樣,這說明在晉升妃嬪時,有對其從德行上進行考量。對于皇后而言,她必須德才兼備,擁有母儀天下的品德。穆宗同治皇帝的皇后和慧妃出身相當,但史書中對皇后阿魯特氏的描寫是雍容華貴、嫻熟詩書、氣質高貴,而對慧妃富察氏的描寫雖然更側重于長相。由此可見,清朝在選擇中宮時比起家族出身會更看重個人品德一些。

(三)后妃與皇子“共進退”

后妃在宮中可以倚仗的除了母家的勢力和皇帝的寵愛,還有自己的孩子。清朝一改“子憑母貴”的傳統,比起母親身份的尊卑,更看重皇子們能力的大小。前文所列舉的世宗雍正皇帝生母和宣宗道光皇帝生母出身都不高,但是這似乎并沒有影響她們的兒子成為皇帝。

被選中的秀女,大多數都是答應的位分。進宮后由于受寵、家族立功或者是別的原因可以逐步進封常在、貴人等。但是成為有冊寶的嬪位以上的主位,會比較難。一般都是有了皇子以后才進行的加封。同等位分的后妃,有封號的妃嬪往往會比沒有封號的妃嬪略顯尊貴。比如大名鼎鼎的孝欽顯皇后,她16歲入宮,入宮后不久封為貴人,三年后由蘭貴人晉封為懿嬪。懿在《說文解字》中有“專久而美也”的意思,可見盛寵優渥。然后等她晉升為懿妃則是因為生下了文宗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由此可見,只有皇帝的寵愛而沒有孩子想在后宮中晉升到妃及以上的位分是很難的。

后妃與她們的孩子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母親的高位分可以為孩子爭取更好的封號和爵位。清初,皇九子福臨之所以可以和戰功赫赫的皇長子豪格爭奪皇位時取得成功,除了眾人出于制衡的思考,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豪格的生母的位分低微,而皇九子福臨的母親莊妃是第一等的五宮后妃。福臨的同母姐姐們在此之前的封號都是與皇后所出同等封級的固倫公主,這也說明莊妃的兒子在宮中的地位與其他皇子相比也應該略高一些。

而受皇帝喜愛的孩子也可以幫助母親穩固后宮的地位。皇帝在秘密立儲時,會適當地提升其生母的位分。清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生母可以和先帝的皇后共同受封為皇太后,共享尊榮。仁宗嘉慶皇帝生母孝儀純皇后就是在仁宗登基以后才得以追封。清朝很多位皇后都是她們的兒子對其進行的追封。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孝欽皇后可以把控朝政四十八年,跟穆宗是她的親生兒子有直接關系。

三、清代后宮制度的意義

封建王朝有條不紊地統治,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于等級制度的嚴密。清朝無論是前朝還是后宮,等級森嚴都是其一大特點。而這一特點直接帶來的意義就是鞏固了其統治的秩序。宮廷以皇后為尊,嬪妃為卑,用各種禮儀、賞賜不斷加強這一觀念,從很大程度上明辯了尊卑。

清朝的妃嬪主要來源于有兩個:一是八旗女子;一是滿蒙聯姻。到了乾隆年間,也有一些妃嬪來自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的容妃和卓氏。但是無論哪種途徑,都有很強的政治聯姻的意味。根據統計,包括努爾哈赤在內的皇室男性族員,共迎十個蒙古公主為妻,嫁出4個女性族員給蒙古首領。到皇太極時,這個數目大為增加,皇室成員包括皇太極在內,共娶31個蒙古女子,皇室婦女包括皇太極之女,嫁給蒙古夫婿者共21人。[14]23可見,清朝統治者極為看重滿蒙聯姻,該政策在清初對于皇權的鞏固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其婚姻制度中具有濃厚的滿族風情。隨著統治的不斷鞏固,統治者也開始重視漢族文化。清太祖對于收繼婚的風俗極為反感,他十分積極地從《明律》中引用一些婚姻制度,通過對這些制度的借鑒來完善后宮制度。因此,清代后宮制度兼具多民族特色。清朝統治者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但在后來統治中原的過程中,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被迫做出了一些改變,比如把“滿漢不得通婚”“宮中不蓄漢女”的原則變為“滿漢一家”。為了能夠使這一制度得到貫徹,清朝八旗中增設漢軍旗,允許漢軍旗內的漢族女子參加秀女采選。清圣祖的孝懿仁皇后原本是漢軍旗佟氏,后來因為得寵被抬旗才得以進入滿洲鑲黃旗,冊立為皇后。

入關后,清王朝在后宮制度上做了詳細的規定,大福晉被皇后所取代,成了中宮的主人。清代的宮闈制度是在對前朝的規章制度進行整理和選擇下形成的,比如帝后大婚前要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大婚后還要接受文武大臣朝拜,大赦天下等,這些禮儀都是中原文明和滿族文化相結合的一種體現。自上而下對漢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可,對提高國民素質和推動文化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四、結語

縱觀整個清王朝,其后宮制度貫徹始終,對于維護王朝統治、穩定后宮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朝采選制度逐步完善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社會不斷發展;二是因為皇帝開始接受漢文化,并把它和滿族文化相結合。妃嬪之間的等級森嚴,后妃不拘門第等特點,使得清朝后宮完全被皇帝掌握,并且十分穩定。而滿蒙聯姻是清朝所有政治制度中實施最久的一項,對于北方的安定以及中原的統治都起到過積極作用。綜上所述,清朝后宮制度的特點顯著、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朱子彥,周凱.清代后宮制度論述[J].文化學刊,

2008,(03).

[2]滕雪珊.清代皇室婚姻制度研究[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9).

[3]李孔懷.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4]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

[5]清世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遼寧大學歷史學系.清太宗實錄稿本[M].1978年印本.

[7]吳振棫.養吉齋從錄·卷二十五[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8]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清會典·卷八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91.

[9]魏源.圣武紀·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0]徐珂.清稗類鈔·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1]敬事房纂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卷三宮規[M].光緒十年(1884年)武英殿刻影印本.

[12]鄂爾泰,張廷玉.國朝宮史·卷之十九·經費三·賞賜[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13]清乾隆二十九年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宗人府[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14]陸可平,程大鰻.清代皇族婚姻問題初探[J].滿族研究,1996,(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播放| 欧美啪啪精品|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黑丝一区|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亚洲看片网|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五月综合色婷婷|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视频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精品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91青青视频|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在线伊人|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浓毛av|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久久公开视频|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a网站|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清纯|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丁香综合在线|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第二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91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激情在线网| 伊人激情综合| 久久久黄色片| 美女被操91视频|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