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 王颯 羅玲 劉麗萍
摘 要: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作為21世紀新興的技術,隨著其不斷發展,具有智慧性、沉浸性和交互性的三大特性。圖書館工作人員將新興技術應用于圖書館中,拓展了圖書館智慧閱讀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文章分析了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驅動下的智慧閱讀,從國內外圖書館創新技術的應用現狀、智慧閱讀建設模式和智慧閱讀展望三個方面展開了研究探討,旨在利用創新技術幫助讀者接受更好的閱讀服務。
關鍵詞: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慧閱讀
閱讀是讀者與作者思維碰撞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交流行為,是讀者感悟與思考書籍內容的心路歷程。讀者通過閱讀,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拓展認知寬度。其中,智慧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升華,讀者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促使讀者有更深刻的感悟,從而對自身有更全面的認知,達到錘煉思維提升閱讀修養、完善自我的目的。圖書館是傳播知識的場所,是推進全民閱讀的主戰場,可以提供多樣化的閱讀資源。在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創新技術的驅動下,圖書館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傳播知識與文化的作用,促進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的建設,可以帶動圖書館閱讀模式的智慧化蝶變,為智慧閱讀的發展注入活力。
一、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技術驅動下的智慧閱讀
智慧閱讀與傳統閱讀比較而言,更具有個性化和主動性,同時,也更注重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
1.系統分析讀者的閱讀需求
與圖書館傳統的閱讀方式不同,在人工智能時代,智慧閱讀依托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智能化的技術和設備設施,拓寬了相應的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和服務質量,全面收集讀者的需求,并系統分析,勾勒出讀者的精準畫像,使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讀者最大限度地增強閱讀參與感,體會閱讀服務的差異性,實現智慧閱讀的個性化服務。在智慧閱讀環境中,圖書館可以根據收集的讀者信息,在制定多樣化的服務方案的同時,閱讀的相關資源也更為開放、多元化,容易根據讀者的需要匹配閱讀服務內容,讀者也可以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讀者在信息環境中能夠獲得精準的知識內容,提高了閱讀效率,提升了閱讀體驗。
2.注重多方面融合,實現了功能互補
在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創新技術驅動下,智慧閱讀突破了傳統的物理閱讀空間的限制,實現了讀者與閱讀資源、閱讀環境的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促進了閱讀群體之間的信息交互,建立了多方面融合的閱讀體系。通過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讀者有更為深刻的閱讀體驗。多樣化的閱讀資源,多種信息交流方式,多途徑的協同合作,有助于圖書館拓展服務范圍,打造開放式的閱讀服務平臺,促進閱讀服務的互融互通,使圖書館、平臺與讀者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在智慧閱讀的體系中將互融互通的閱讀組網進一步擴大,不同平臺、不同閱讀資源和讀者在智慧閱讀體系中展開新的分析、重構、匹配和分享,三者之間的邊界逐漸被智慧閱讀體系平臺融合,充分運用VR等設備設施,讓讀者充分體驗“沉浸式”智慧閱讀。
3.有效配置讀者需求與閱讀服務內容
新興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智慧圖書館采集信息并綜合分析的效率,可以為讀者建立更加精準的畫像。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信息輸入輸出功能強大,將匹配的信息通過VR等設備設施增強讀者在圖書館閱讀的沉浸感,讓讀者的閱讀交互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采集分析讀者的年齡、學歷和閱讀歷史等數據,整合梳理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可以從中提取較高價值的信息。智慧閱讀系統能夠分析用戶數據,智能找出符合不同層次讀者需求的知識,給讀者有效匹配閱讀資源和閱讀服務,能夠提供更優質的閱讀服務方案,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二、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技術在國內外圖書館應用的現狀
1.人工智能技術在國內外圖書館的應用現狀
人工智能概念出自1956年美國教授約翰·麥卡錫的達特茅斯會議,其原意是利用智能算法、仿真原理、機械技術等手段,通過建立能夠自行解決問題的系統,使機器能夠像人一樣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從而提升工作效率。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產業變革的核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理念,圖書館也同樣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巨大效益。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公共圖書館搭建了“Laughing Room”的智能空間,當參與者在智能空間中講述時,講述的內容被感應到幽默風趣時,會引發笑聲,激發了講述者的參與熱情,講述者與智能空間互動,提升了講述者交互式體驗的效果;德國不萊梅大學圖書館使用了FRIEND智能機器人,能夠根據殘障讀者的指令將圖書上架、下架等工作,對其提供了人性化的閱讀服務;英國哈佛大學開展了相關智能項目,通過“KABIS”將讀者行為與圖書館館藏資源數據展開分析,提高了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效率。
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早,在實踐領域起步較早的是清華大學圖書館,研發了AI機器人“小圖”,通過信息技術建立了機器人與讀者的溝通橋梁,通過與讀者交流實現了收集并加工信息,用以充實信息庫;南京大學圖書館設計了機器人“圖客”,實現了強大的盤點功能,可以自主完成盤點工作,該項技能申請了多項國內外專利,并被多所高校圖書館使用;中國計量大學圖書館使用百度人工智能,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研發了獨立的門禁系統,在服務云平臺上開放入館、借還等功能,增強了讀者的智能體驗感。
2.虛擬現實技術在國內外圖書館的應用現狀
圖書館作為收集、整理、保存并發布信息的機構,其管理體系、載體平臺和服務模式會受到新興科技因素的影響。虛擬現實技術在經歷了火爆期和冷遇期后,現在進入了穩健發展的階段。全球最大的IT研究與咨詢服務公司Gartner在《2019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中指出,虛擬現實等技術將給客戶帶來沉浸式用戶體驗。
國外圖書館對于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的方面,Zhang CY從虛擬現實建模的原則和特點出發,運用文獻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跨學科等研究方法,對圖書館展開虛擬空間設計與建設,并得出了純軟件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是智慧圖書館發展方向的結論。國外開發了許多軟件在圖書館方面展開應用,EON Reatity是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先驅,在沉浸式場景中開展讀者與閱讀資源的互動,通過讀者的親身體驗,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閱讀內容。
虛擬現實技術的理論和實踐在國內圖書館中發展很快,部分學者在不同的虛擬現實技術軟件基礎上,經過設計后建立了圖書館虛擬漫游系統。周瑤、劉暢等結合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實際情況,將虛擬現實技術與圖書館座位預約系統相結合,可以讓讀者以第一視角展開場景瀏覽并實現預約座位的功能;白羽將虛擬現實技術與圖書館文獻檢索工作相結合,提高了檢索效率和提高了讀者的理解程度,增強了讀者的閱讀真實感,在互聯網平臺上拓展了館藏資源;薛涵、朱娜娜探討了虛擬現實技術在構建虛擬場景中的特點。該技術可以構建一個讀者與館員同在的虛擬場景,沉浸式地交流咨詢,讓讀者在虛擬的空間中感受館員的服務,使館員的服務更加人性化、更有親和力,可以拉近圖書館館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加深與讀者的互動,使讀者可以更好地咨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三、國內圖書館基于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閱讀模式建設研究
1.提升圖書館館員的信息素養
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對圖書館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素養,可以讓圖書館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和價值,一方面,要重視提高圖書館館員的技術信息素養,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提升館員對于創新技術的理解和掌握,幫助其充分了解應用技巧,促進圖書館創新技術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圖書館館員應積極主動地關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領域的發展,主動引導讀者參與智慧閱讀體驗。
2.建立內容豐富、具有整體性的閱讀服務框架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創新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中已起步,但是多偏向理論研究領域。圖書館應當把科學技術與智慧圖書館體系結合,創新智慧圖書館服務形式,豐富智慧圖書館的應用內容,深度結合理論,將研究成果真正應用到提高閱讀服務質量的本質上。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驅動下,整合圖書館應用平臺,融合館藏資源,從讀者與圖書館互動的整體性出發,建設虛擬環境,使讀者的閱讀需求得到有效信息匹配,增強沉浸式智慧閱讀的體驗效果。在智慧閱讀服務的基礎上,圖書館還要提供閱讀研討、館藏揭示、教育培訓和藝術展覽等智慧圖書館服務。
3.制定標準,建立統一平臺
標準化建設是圖書館科學管理的保障,是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衡發展的基本要求。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創新技術應“標準先行”,國家要加快制定技術的行業標準,借鑒國際已有的標準框架,給予支持和指導,促進創新技術的有序發展。圖書館領域可建立創新技術的統一規定,使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與圖書館深度融合。圖書館也應開放發展規劃,積極尋求創新技術行業等第三方機構的合作,把握智慧圖書館發展的方向,建立智慧服務平臺,建設統一的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
4.融合創新技術,做好跨界合作
一方面,圖書館要在其他領域跨界學習,學習創新技術的應用經驗。圖書館要向應用創新技術比較成功的博物館、美術館學習,通過經驗交流會的形式,學習實際應用的經驗方法,學習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和思路;另一方面,圖書館要將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與其他新興科技融合。將5G通信技術、大數據等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深度融合,提高閱讀服務的智慧水平,延伸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創新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進一步優化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架構,優化讀者智慧閱讀的個性化沉浸式體驗。
四、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創新技術驅動下智慧閱讀的展望
1.多模態智慧閱讀
多模態智慧閱讀是指利用多種人工智能模塊,如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從多個角度對閱讀內容分析和整理,從而為讀者提供有深度的和全面的智慧閱讀體驗。
2.個性化推薦與閱讀
個性化推薦與閱讀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收集讀者信息,在信息庫的基礎上分析讀者的閱讀行為、興趣和偏好等信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發現感興趣的內容,并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3.交互式智慧閱讀
交互式智慧閱讀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讀者提供交互式的閱讀體驗。例如,讀者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與計算機對話,從而獲得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匹配。
4.智慧閱讀和寫作
智慧閱讀和寫作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寫作,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沉浸式閱讀。在智慧寫作方面,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作者提供寫作建議和語法糾錯,從而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在智慧閱讀方面,可以利用沉浸式體驗、分析閱讀內容,從而給讀者提供全面的閱讀解釋和建議。
5.跨文化沉浸式智慧閱讀
跨文化沉浸式智慧閱讀是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閱讀跨文化文本。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和閱讀已成為常態,而跨文化閱讀需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讀者沉浸式體驗和閱讀跨文化文本,促進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6.智慧閱讀與文化傳承
智慧閱讀與文化傳承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幫助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讀者提供有深度和全面的文化解析,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讀者身處歷史環境中,加深文化理解,從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此外,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為圖書館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深度的文化資料和文化解析,從而促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圖書館智慧化發展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近年來,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圖書館的智慧閱讀朝著更加智能化、沉浸式、個性化和交互式的方向發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將迎來新一輪的挑戰和機遇,國內外各個圖書館智慧服務形式都在不斷創新。圖書館應當把握創新技術的發展方向,更好地利用創新技術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沉浸式的閱讀服務。智慧閱讀服務的發展將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和智能化的閱讀體驗,促進知識的傳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林曉欣.基于“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和智慧化服務創新的機制與內容[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6):29-37.
[2]于春萍,張新宇.圖書館閱讀推廣面臨的挑戰——基于國民閱讀需求的分析[J].圖書館研究,2019(6):84-89.
[3]楊文建.人工智能驅動下的圖書館變革[J].圖書館,2020(10):40-46.
[4]管 霞.新時期圖書館的社會包容與社會責任——美國圖書館協會《2020年美國圖書館狀況報告》解讀[J].圖書與情報,2020(4):101-109.
[5]儲節旺,陳夢蕾.人工智能驅動圖書館變革[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37(4):5-13.
[6]張 娟.Gartner公布2019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8,9(6):93-94.
[7]周 瑤,劉 暢,李建東.虛擬現實技術在圖書館作為預約系統中的應用 [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5,8:10-11,14.
[8]白 羽.圖書館文獻檢索中的虛擬現實技術[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8):78-79.
[9]薛 涵,朱娜娜.虛擬現實技術在圖書館服務創新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刊,2015,37(6):111-115.
[10]趙 媛,胡怡婷.面向《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修訂的中英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比較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30(1):3-13.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