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 杜鶴民 蔣俊杰



摘要:產品語意學是由符號學發展而來的語意學研究分支,在文具設計中可運用語意學的方法強化交互情感。文中首先解析語意學在文具設計中的運用價值,而后歸納相關用戶與環境的設計需求,繼而從形態、色彩、材質、圖形和符號4 個角度簡述文具設計中語意學的應用情況,最終提出設計流程并開展實踐及評價。語意學的應用為文具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其更是緩解文具設計同質化僵局與內部需求矛盾的可行路徑。在語意學的引導下,文具產品顯得更為深沉,可與用戶產生更密切的交互羈絆。
關鍵詞:文具產品 產品語意 使用對象 使用環境 語意應用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20-0104-04
Abstract:Product semantics is a branch of semantic research that has evolved from semiotics and can be used in stationery design to enhance interactive emotions. The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value of semantics in stationery design, then summarises the design needs of the relevant users and environments,then brief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semantics in stationery design from four.form, colour,material,graphics and symbols,and finally proposes a design process and conducts a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antics i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approaching stationery design,and it is a viable way to alleviate the stalemate of homogeneity in stationery design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internal nee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mantics,stationery products appear deeper and can create a closer interaction with the user.
Keywords:Stationery products Product semantics Use object Use environment Semantic application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生巨大變革,文具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飛速發展進入競爭階段且趨向成熟階段,同時引起了文具消費市場從單一消費到多維消費的巨變。雖然我國文具行業市場前景良好,但也面臨著多重挑戰與困境。面對當下文具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且多以仿造、代工為主,缺少品牌自主性。由此認為需要賦予文具設計新的推力,文中以產品語意學為研究背景,提出創新設計思路,使產品愈加貼合用戶,提高文具的功能意義與設計價值。
一、文具產品語意設計的價值
語意學是一門基于符號學發展出的研究語言意義的分支學科, 致力于文化語言、圖形、音樂、肢體動作等方面的研究。產品語意學則是把語意學的研究成果嫁接于設計中,其概念在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DSA)舉辦的“產品語意學研究論壇”中被給予了具體解釋,即產品語意學是探究人造物體的形態在使用環境中的象征特質, 以及如何運用于工業設計中的學科知識[1]。
產品語意學以產品為原始載體,借以視覺化設計手段透過產品形態呈現出相關語意,其中產品的語意主要分為外延性(即功能語意)和內涵性(即暗示語意)兩個層次,分別對應索緒爾“二元論” 中的能指和所指[2],二者作為研究產品符號意義的基礎,指導設計者以構成要素來傳達設計語意并進行設計評審。
當今社會已迎來體驗新時代,用戶需求呈現多元化、復雜化,文具設計也開始大力推新,然而類型的多樣卻并未營造出多彩的設計格局,對抗同質化成為棘手難題,由此如何打造產品差異化,增加辨識度和競爭力已經成為文具產品發展的核心戰略。語意學的出現及應用為文具設計的緩痛及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文具設計的重點已由最初的追求產品功能轉向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 UCD),而語意學在文具設計中應用的關鍵就在于對用戶的理解。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靈敏的記憶再現“設備”,文具產品的語意設計通過調動感官刺激并參照回憶在腦內重現過往事物形象[3],使產品具有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使用的過程中向用戶傳遞一種或外顯或內涵的語意屬性。
二、文具產品語意設計下的用戶分析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產品在滿足用戶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后,應該更加注重高層次的情感、精神需求,具體包含指示意義、象征功能以及情感屬性等。在構建文具形態、解讀產品語意的過程中, 需要設計者與用戶共同參與并扮演不同角色,否則易于造成語意傳達的缺失,甚至產生終端誤讀。可見針對目標用戶進行具體分析, 且結合使用環境探究強化用戶體驗的方向是必要環節。
(一)文具產品的類別
文具常指人們在日常辦公學習中使用的文化類用品的總稱,常見產品如:中性筆、水性筆、鉛筆、鋼筆、圓珠筆等,以及與之搭配使用的油墨、紙類等產品。此外還包括燕尾夾、計算器、文件袋、美工刀、尺類等。當下文具的實用類別逐漸擴展,主要可分為學生文具、辦公文具和禮品文具三大類(存有交叉關系)。其中禮品文具的產生,讓普通文具產品逐漸向高端文具禮品邁進,其通常具備文化內涵的視覺符號,隱性需求明顯高于功能需求。此外,部分針對幼兒的禮品文具開始趨向娛樂化玩具產品,并且愈發明顯,符合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4]。
(二)文具產品的使用對象
文具可被認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之一,使用對象涵蓋多個年齡階段,然而不同年齡階段的用戶對文具的需求類型卻是大不相同,具體如下。
(1)兒童群體。以兒童為主的學生群體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易受他人影響。該類群體主要注重文具的功能體驗和視覺美觀程度。
(2)青年群體。青年群體可獨立地融入社會,善于快速地接待新事物,具有獵奇心理,緊跟新潮,突出自我。同時,他們具有強烈的品牌歸屬感,但消費習慣不穩定,具有動搖性和任意性,易于沖動消費。他們對文具產品的核心需求不僅包含功能和美觀感受, 還需要存有個人的品位價值,以產生具有青春溫度的情感共鳴。
(3)中老年群體。中老年群體的心理狀態處在安穩、成熟的階段, 已存有堅定難移的價值觀,由此穩重深沉是他們對文具產品的基礎要求。同時他們更為謙虛、婉轉,傾向謹慎消費,青睞于有象征意象、文化內涵的產品,高度推崇文具的文化體驗消費[5-6]。此外伴隨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的衰退,該類群體更加關注文具的尺度體驗。
(三)文具產品的使用環境
文具產品主要用于家庭、校園、辦公室這三大類場景,文具產品在其下有各自的活動方式,具體分析如下。
(1)家庭場景。家中文具應與大環境產生強烈呼應,由此可營造出溫馨宜人的浪漫氣息與圓滿景象,甚至成為家中的裝飾與點綴, 在保障實用功能的同時,不斷豐富生活場景。
(2)校園場景。文具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必要工具,在此環境中更強調物品的實用功能。甚至對于低齡學子而言,文具的去裝飾化是加強課堂注意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此外,文具的裝飾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指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子的學習興致。
(3)辦公室場景。辦公室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工作環境,易于產生煩躁不安的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心理健康。由此認為辦公場景下的文具設計不僅要側重于實際功能,更需要有趣味性、情感化、娛樂感的綜合表達,以輔助釋放沉重的心理壓力。同時,長時間的書寫和辦公還容易造成疲勞不適,加上不正確的姿勢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設計者必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了解和尊重用戶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把握人機協調微妙的尺度關系, 對不同的需求做出應答[7]。沒有合理的人體工學沒有得到滿足就不會存在產品的人性化、個性化、情感化。
(三)文具產品的用戶分析
在對文具進行語意設計時,明確產品的使用用戶是整個流程的導向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是目前市場上設計缺失的一環。圖1 所歸納總結的不同用戶的文具使用情況和功能、情感需求,可以為后續語意設計指明基礎方向。
三、文具產品語意設計應用
文具產品設計是一個將形態、色彩、材質、圖形等元素以產品為物理媒介集中表現出來的充滿創新性的過程。文具產品的語意設計由基本的設計要素入手,通過多元的視覺符號、象征性意象的表現形態傳遞設計者的意圖,使產品的使用功能更加清晰、交互界面更加簡潔,降低用戶在新產品使用中的陌生感,實現人、機、環境的統一[8]。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文具產品的品質形象和附加價值,進一步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追求[9]。
(一)形態的語意應用
形態指事物存在的外表形狀或表達狀態,其中“形”指一個物體的物質形態,“態”指可感知的情形狀況和精神勢態。從符號學的角度出發,產品外在形態是由一系列的視覺傳達符號所構成的, 而形態設計的本質是從各角度獲取形態基因后對符號編碼重構的過程,結合產品的色彩、材質、圖形等設計元素,通過調動用戶的感知系統來傳達產品的概念、意義及價值[10]。
產品中是“形”指外部造型,由基本的形態元素獨立或相互聚合成形,而“態”則是由不同的元素向用戶傳遞可感知的信息。點、線、面是3 種基本的形態元素,其中點是最小視覺單位,可表明空間位置, 規則排布的點具有明顯的節奏、韻律感以及較強的裝飾作用;線由直線和曲線構成,直線給人剛直、銳利、嚴肅等感覺,而曲線則是優美的;面指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三角形是活潑動感具有穩定性的, 方形傳達規矩嚴肅感,圓形則給人和諧可愛感以及可以滾動的信息等,如圖2。
在文具產品的設計中合理運用各種形態元素,可輔助語意學向用戶傳達出文具的功能和情感信息,解決用戶的需求和操作問題, 使其更加適應用戶無意識的使用習慣與行為順序,以及優化特定場景下的產品使用體驗。此外,仿生設計也是產品形態設計的常用手段之一,這里指的主要是對物象的形態模仿,屬于具象形態。如圖3 所示的回形針收納器是提取了奔跑中的鴕鳥造型與姿態,通過磁性吸附在鴕鳥身上的回形針象征著羽翼,整理收納的同時又可作為桌面擺飾。具象的仿生設計手段將文具產品的形態和功能巧妙連接,打破了普通文具的淡漠低沉,在使用過程中增加了互動體驗和情感聯系。
(二)色彩的語意應用
色彩是飽含影響力、吸引力的視覺傳達語言,在營銷學的“7 秒定律”中色彩以67% 的占比成為影響用戶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是產品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主要設計要素之一。色彩有著抽象化的語言特征,通過明度、純度、色調三種要素的相互調和產生亮暗、冷暖的變化,給用戶帶了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具有審美性、裝飾性以及象征性的符號意義。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色彩還具有抽象的文化內涵。在時間的沉淀和生活經驗的累積下,不同地域、民族的用戶心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色彩認知。如圖4 是常見的色彩聯想及象征語意。
色彩在文具中的應用思路除了基礎的審美裝飾性,還可以基于語意學打造出富含象征性的符號屬性,傳達產品的內涵與特點。如圖5 所示的富士山橡皮擦,未使用時只是一塊基礎的藍白色橡皮, 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橡皮開始四角變圓潤、中心變尖,被白雪覆蓋的日本富士山便會慢慢呈現出來,以色彩給用戶強烈的驚喜感,畫面的呈現讓努力有了別樣的表達方法,也讓工作環境更有意義。可見針對具體的文具產品,研究用戶的行為習慣,通過色彩種類、對比、面積的搭配運用,不僅可以增添審美的體驗,還可以提升使用體驗, 增加使用流程中的趣味性。當然,在色彩設計時,若想強化其背后的語意效果,應先充分了解用戶對不同色彩的情感體驗,繼而進行合理的搭配,方能在吸引用戶注意力的同時準確傳遞抽象化、概念化的內在信息。
(三)材質的語意應用
材質是產品組構中的重要符號,對其理解可以分為“材料”和“質感”兩部分。“材料”是一個產品得以呈現的基礎,在一個完整產品設計流程中,合理、科學的材料選擇往往決定了產品的使用壽命、視覺感受、結構尺度等。“質感”則是人類感知系統對材料本身特征獲取的感官信息,主要包括視覺通道對材料肌理、色彩、光澤的感知與觸覺通道對材料質地的感知。但是由于長期的觸覺經驗累積, 視覺感知賦予材料綜合性的感受與印象間接替代了部分觸覺感知[11], 對已知材質產生固化的認知與感受。從語意學角度來看,文具產品的材質最重要的不是自身的物理屬性,而是讓用戶產生的意象。材質的語意屬性不僅可以傳遞產品的基本功能、操作信息,還可以承載美感、象征與裝飾的內涵,構建穩定的情感空間。
在文具產品設計中可以根據材質特性進行功能和情感語意設計。軟木墻是教學辦公中常見的文具產品之一,軟木的柔軟、彈性使得任何物品都可以通過釘子被展示在軟木墻上,是一款多功能的具有裝飾性的文具。同時軟木本身通常會給用戶一種天然、溫馨的心理聯想,讓文具產品更具親和力。結合材質的特性和文具的功能特點, 還可以進行具象化的設計,如圖6 所示的圖釘收納器,將文具產品設計為刺猬形象,可愛的造型和溫暖、有趣的互動,賦予了產品與用戶之間獨特情感連接。
(四)圖形和符號的語意應用
圖形和符號本質上就是一種符號形象,具備符號學的基本特性, 是最能刺激人類產生聯想的視覺要素。作為一種設計語言,圖形和符號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豐富的文化象征內涵語意,是傳達信息的基礎媒介之一,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往往比上百個字帶給人們情感感染力更強,印象更為深刻,也更易于用戶對產品信息的精準認知和激發潛在的意象聯想。
目前語意研究熱潮中,圖形和符號在文具設計中的語意應用發展趨勢主要分為文化延續化和指示功能化兩個趨勢。(1)文化延續化趨勢:文具的品類包含百余種,是日常辦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之一,以文具為信息傳遞的載體,在文具設計中將強烈的文化情感輸入特定的圖形和符號,喚起用戶各層次的需求,使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入用戶心中并進行傳承與創新。例如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故宮文具設計就是提取故宮博物院內建筑、藏品、歷史等元素,以圖形和符號的形象呈現在產品上。(2)指示功能化趨勢: 指示性是語意符號的第一特性,在特定場景下的用戶使用需求決定了部分文具產品需要具備指示性功能,而圖形和符號的意象可以最直觀地表現產品的功能和特征,是指示性極強的設計元素之一。通過圖形符號與文具本身之間的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傳遞一個或多個人性化、互動化的有效信息,完成產品的指示性功能,構建完整的產品形象。
四、文具產品語意設計流程與應用
這里結合以上研究成果,總結出基于產品語意學的文具設計宏觀流程,并據此開展設計實踐。
(一)文具產品語意設計流程
首先需要進行產品定位,具體包括確定設計產品、確定目標用戶以及確定使用場景,再結合三者匯總項目需求,形成設計參考; 其次開展相關語意設計,實際上該步也是產品背后人文故事的創建, 故應先立下主題,繼而進行語意闡釋,結合產品基礎功能完成元素布置,并輸出設計方案;最終展開設計評價,考慮到產品語意設計更是一種情感設計,故可借以諾曼提出的情感設計三層次進行設計滿意度評價,主要以此建立出關鍵評價問題,最終得出滿意比例, 判斷產品及語意設計的可行性,見圖7。
(二)文具產品語意設計實踐
以書簽為例進行設計實踐,其目標用戶為中學生群體,使用場
景首一為校園,次二為家庭。針對書簽設計這一主題,對10 名中學生進行半結構性訪談,訪談時間為15 分鐘。為避免性別及年齡的影響,10 位受訪者均為初二年級,且男性5 人,女性5 人。
組織專家對訪談結果進行合并與深化,最終歸納出以下3 個層面。第一,實用功能層面,書簽設計應易用,好攜帶,便定位,這也是該群體書簽設計的基本要求與語意設計的前提條件;第二,審美功能層面,在訪談中多數學生對設計主題或設計風格提出了要求, 如明確希望某動漫人物、明星等的出現,抑或者提出炫酷風、小清新等可彰示設計走向的辭藻,總結下來應強調設計的個性化。然而這里提出的意見均為小我之個性,如若從總體規劃的角度來看,無論采取上述哪一種主題或風格的設定,皆有失偏頗,那么設計師應該關注到的是大我之個性的創造,極大程度的實現審美包容,值得一提的是,系列化也是強化個性滿足度的有效途徑,以上可謂是語意主題設立的主旨。第三,認知功能層面。有部分同學涉及了書簽與學習的關系,簡單來說,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創造與修行,書簽作為其中的重要媒介,更應形成情景對接,推動閱讀活動的沉浸與升級, 這也構成了書簽設計隱含的認知功能,而這部分的達成更應是語意設計的推力。
結合上文提出的對目標用戶與目標場景的要求,認為中學生主要歸屬于青年群體,在設計上便應強調美感及趣味性,起到緩解學業壓力的作用;然而從場景出發,設計也應推動學習興致,強化為學專注度。二者確有矛盾之處,故應當以語意設計化解。首先,語意主題關注到學與行。在國文中,學與行之間的關系可謂千絲萬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是直接的表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等則在一定程度上以腳踏實地的行進態度間接暗示了為學應有的優良狀態。此外,余秋雨先生也將個人散文集命名為《文化苦旅》, 是以前行中的風光體現出文化學習的靈魂。由此可見,在書簽設計中表達出沿途美景是學子們喜聞樂見的,云霞絢爛、日出江花能表達出學有所成的期望,也能推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舒暢, 這是趣味性展現的一大出口,同時亦可助推學習興致的延伸。在語意闡釋后,便可布置元素。本次案例關注到杭州美景,擬以絢麗的形式襯托出杭州的地標建筑,在設計語言上兼具青春與優雅,讓學子收獲激情與學問。設計案例見圖8。露出書頁部分以扁平手法結合紅、橙、綠等亮色彰顯出地標建筑,書頁隱藏部分則以鏤空的手法刻畫出云霞形態,寓意著書中藏情。兩部分通過金屬球進行相連, 實現露出部分的旋轉,可以旋態讓書簽不易掉落,強化了可用性, 符合功能優異這一需求。同時設計可滿足校園與家庭的場景要求。
方案產出后基于情感設計三層次進行設計評價,從本能層可以思考設計的第一印象,提出問題一:您看到該設計是否喜歡;從行為層便考量設計是否會被投入使用,提出問題二:您是否會購買該設計;反思層則對應了語意設計情況,提出問題三:您是否能從設計中得到學習激勵。三個問題只有“是”與“否”兩個選項,發放了問卷30 份,回收有效問卷30 份,結果見表1。該設計的綜合滿意度為80%,可視為可行方案。
結語
語意學在文具設計中的充分應用可以為設計者提供一種新的設計思路與方法。在設計時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使用人群進行細分,挖掘用戶的痛點,在不脫離產品自身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通過語意學拓展文具的外延性和內涵性的情感表達,以語言創意打破文具設計面臨的市場困境。
基金項目: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2022 年工業設計重點課題“工業設計創新中的產品設計生態鏈構建研究”項目資助;廣東省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PROJ1133147181247762432)
參考文獻
[1]馬克斯·本澤,伊麗莎白·瓦爾.廣義符號學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黃琦.語意學視角下黑川雅之產品設計“禪意”傳達研究[J].美術大觀,2018(09):110-111.
[3]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4]莫逸憑.產品智能化背景下文具設計發展趨勢研究[J].設計,2017(17):42-43.
[5]梁惠娥,楊韌,譚瑩,付少海.傳統工筆人物畫在中老年服裝圖案設計中的應用[J].絲綢,2016,53 (08):60-65.
[6]王虹.基于用戶體驗的文具設計創新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22):40-45.
[7]Saliha Türkmeno·lu Berkan,?zlem Er,Wolfgang Jonas. Interrogating Futures in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J]. The Design Journal,2017,20(sup1).
[8]賴紅波,芮明杰,梁磊.設計驅動的產品創新對顧客感知和購買意向影響實證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6,28(04):22-30.
[9]張海敏.產品情感語意在工業設計中的特征及表現[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9 (S2):158-159.
[10]張露芳,盛振,孫倫,劉肖健.基于基因網絡的產品形態設計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6,44 (05):584-590.
[11]張簡一,李豐豐,金信琴,崔憧遙,何相梓.塑料材質的感覺特性在兒童玩具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 2019,40(06):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