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才 張燕 劉建功



摘要: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正在慢慢發生轉變,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對養生的注重性都有所提高。基于中醫藥理論在養生園林設計研究的可挖掘性和重要價值,本文試從“天人合一”角度出發, 探討中醫藥康養理念在養生園設計中如何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通過從古代哲學思想和現代建筑美學兩大方面進行詳細闡述,整合并擴展了養生園林的創新設計思路,以期為加速推進我國中醫藥文化園林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理論依據。
關鍵詞:“天人合一” 康養 養生園 應用 設計 藥用植物 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20-0138-04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sation, people's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is slowly changing,and people of all age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ealth and wellness. Based on the excavata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ory in the design of health garden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he concept of TCM and health care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design of health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By elaborating on two aspects,namely anci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the paper integrates and expands innovative design ideas for wellness gardens,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cultural gardens in China.
Keywords:“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 Recreation Wellness park Application Design Medicinal pla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引言
園林作為人們工作之余觀光、休息、強身健體的重要場所,經過3000 多年的歷史沉淀,已由商周時代的囿發展成各式各樣的風景園林如蘇州園林、上林苑等[1]。處在生活壓力不斷增加和健康時代發展需要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醫療理念也從“治病醫療型”向“防病保健型”發生了重大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園林的主流發展必然從原始的旅游功能向養生功能步步靠近,中醫藥領域在此迎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2]。“天人合一”中醫藥康養理念的養生園設計是通過順應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平衡關系,利用中國傳統醫學思想和文化成果對機體的心理、生理、認知、保健、養生等各方面進行調整改善,對提高全民身心健康、降低疾病風險和延年益壽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打破千篇一律的園林設計壁壘和響應“健康中國”的號召,在新型的園林建設過程中,如何充分地將中醫藥元素和理論加以運用,協調生態平衡關系以及尋求一條適合我國養生發展的特色園林道路,成為當下的熱點。
一、“天人合一”在中醫藥康養的內涵表達
(一)中醫藥康養與“天人合一”的聯系
“天人合一”哲學觀可以簡單理解為天、地、人三者處于協調統一關系之中,最早提出該思想的著作可以追溯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陰陽義》: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符),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莊子在《齊物論》里談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無不體現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天人合一”思想在今天具有無可替代的生態意義,錢穆先生晚年寫道: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中醫學診療講究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整體觀念即強調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 故若實現機體陰陽平衡,其必要條件應尊重自然、順從自然,《正氣歌》有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反映出了整體觀念具有聯系性和同源性,而疾病的本質是人體陰陽平衡失調,“論治”即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總而言之,“天人合一” 的哲學思想與中醫藥康養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都強烈地表達了維護人體生態平衡的關鍵之處在于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正如《素問》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诙吒叨冉y一,筆者認為, 在投入大健康產業的同時,既要把握住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更要充分利用天人合一思想對中醫藥康養產業的轉化,有效傳播中醫藥文化和有力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是發展中醫藥康養行業的意義所在。
(二)“天人合一”理念的內涵表達
“天人合一觀”的具體內容在《內經》中得到了高度表達,并分別從“天文、歷法、音律、星占”等維度揭示了中醫理論形成的天文乃至哲學基礎。前人總結《內經》相關文本可得到以下背景基礎:天文思想以“宇宙結構論、天球、北斗星、二十八宿”等為核心; 歷法思想涵蓋“時令月令、甲子歷、太陽歷、陰陽合歷”四種形式; 星占思想主要有“太一占、九宮占、八風占”三種類型;音律思想則以“三分損益生津法、候氣法”為主。四者相互滲透交叉,形成“律歷合一”的理論形態,并指導或貫通在許多中醫經典理論中[3]。這種古代哲學思想在設計具有當代建筑美學且突破園林設計瓶頸的領域上極有可能發揮重大的價值,也是實現傳遞“天人合一”理念養生園設計的重要載體。
二、“天人合一”中醫藥康養理念在養生園設計的應用
(一)養生園設計的表達方式
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康養理念在中醫藥文化的名醫文化、名方文化、名技文化、養生文化中隨處可見,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談到“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4] 以及《景岳全書》中有言“人于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則分別體現了養生必先順應自然的真諦以及康養的重要性。通過特殊的藝術手法可以將晦澀難懂的中醫養生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更恰當地實現文化的傳承?;凇疤烊撕弦弧?康養理念在養生園設計的表達方式主要為主題闡釋法、符號象征法、感覺反饋法[5]、正反論證法等(具體信息參見表1),以此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感覺體驗和加速游客對養生的認識、信任及實踐。
(二)古代哲學下養生園的應用方案
1. 天文思想的運用
古代天文學發端于原始思維對天象和季節的直覺認識,狹義的天文包括“日月星辰的現象即星象”和“大氣層內所發生的現象即氣象”。北斗星是古人想象用線條將“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7 顆較亮的恒星連接而成,形似酒斗(見圖1)。天樞是七星的樞,天璇掌旋轉,天機掌變動,天權掌權衡,玉衡平輕重,開陽施陽氣,搖光搖光芒,斗則寓其“帝車之象”。四象由5 種動物組成的4 組靈物構成,各靈物具有特定的4 種方向和顏色, 且與二十八宿形成固定配合的嚴整形式,分列四方,每方七宿(見圖2),以代表古人對各宮主宿形象即授時主星的提升,并將其作為人體衛氣循行的先驗依據。根據北斗七星或二十八宿的排列特點可以作為園林設計的部分區域模型。諸如此類的天文學思想還包括“七曜”等,挖掘古代“天人合一觀天文學思想”背后的周轉規律和模仿各類空間分布方式有益于探索出多條具備哲學美的園林設計道路。
2. 歷法思想的運用
歷法是以日月星辰的運行為依據,借助漏刻等來反映天地陰陽之氣消長平衡的規律和表征生命運動的節律。歷法思想涵蓋四種形式,在“天人合一”養生園的設計中主要體現在把握一年四季的場景變遷,借助景觀實體動態切換來內涵歷法思想。以“十月太陽歷” 為例,太陽歷是以太陽在黃道上繞一圈的時間間隔,分為十二月太陽歷和十月太陽歷兩種,十月太陽歷的基本結構為一年分為上、下半年或分為土、金、水、木、火五季,每月分兩節,一節為十八日, 該歷法涵蓋了天、月、行、年等時間要素。借助已規劃好的歷法規律, 可將園林植物種植或建筑按五季的特點所選用,同時,歷法思想與人體生命活動存在極強的相關性,根據歷法規律合理采用設計方案有益于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生理、心理的統一。
3. 星占思想的運用
星占思想是根據人事發生時的時空關系做出占測,反映了人們依據天象的觀測以對人事吉兇做出預測,包含“太一占、九宮占、八風占”3 種類型,該思想為園林建筑風格設計能夠給予一定的靈感。以“太一占”為例,“太一”為居住在天北極紫微宮并總管天地間一切事物的一顆星,在《史記·天觀書》中將太一與北斗相互聯系, 并設想太一神乘北斗巡行九宮,該九宮從右往左,自上而下排列組合形成后天八卦之象(如圖3),該思想已被應用在古代帝王“明堂九室之制”之中。根據九宮圖靈感,可以嘗試將園林部分建筑按照各宮反映特點加以設計,以提高園林設計內涵的高度。諸如此類的星占設計還有“八風”等,值得進一步推敲利用。
4. 音律思想的運用
音律思想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與天文、歷法等思想高度融合,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展現出特有的文化背景,該背景的產生對養生園的設計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十二律相生為例,根據音調按低到高分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根據律呂相生圖(如圖4),選擇其中一個音律作為宮,即可組成角、徵、宮、商、羽五音,共60 種。除此以外,音律思想還涵蓋了候氣定律等, 侯氣律管根據太陽運行方式和地氣變化過程,與由 “太陽周轉和地上陰陽平衡”結合產生的產物——“二十四節氣”高度匹配。這一理念可以在“天人合一”養生園的音樂輔助治療層面上可以得到較大的利用價值。
(三)現代美學下養生園的應用方案
1. 以中醫藥元素為主
中醫藥文化在養生園設計表達有效性的實質是意識形態與物質載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將幾千年留下來的中醫經典與建筑相結合, 有利于弘揚中醫藥養生文化并打破中國現代園林設計的壁壘。以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為例,可以嘗試將園區按照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差異劃分園區,并結合五行對應的五臟、五色、五音等作為元素輔助,如火歸屬于心經,具有熾熱、發散等特點, 其色屬赤,其音屬徵,其位屬南,故可結合以上特性,可將火區置放于南面,種植較多的紅色植物如楓葉并播放一些較為活躍的音樂, 以此彰顯“火”的特性。而走廊、河流等長條形建筑設計可以結合奇經八脈,按照脈絡位置以及功能的不同作為園區之間的溝通橋梁, 使游客能夠明顯感受到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韻味。值得一提的是,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而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級認識形式,換言之,游客在置身其中感受養生園的韻味時,園林應該輔以中醫藥大講堂、文化簡介墻、項目體驗等系列實體服務,根據理論知識的傳遞幫助游客根據自身的心境和體質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園區優先參觀,此舉有利于游客在心理層面對中醫藥文化的肯定并保持機體愉悅、輕松的狀態。當然,中醫藥元素遠不止如此,諸如 “河圖、洛書、太極、八卦、五禽戲”等元素的表型和內涵也可作為養生園設計的思路之一。
2. 以人體特點為主
基于天人合一理念的養生園設計,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將人體與生態或自然融為一體。人體具有三維機制,分別為:生理維、心理維以及認知維。生理維是指外界環境對人體生理情況的改善分析, 如精油的揮發性成分會協助機體分泌多巴胺;心理維是指人體的心理狀態能夠受到外界因子的影響,并反作用于生理,正如《政治準繩》中提到“夫心統性情,始由怵惕思慮則傷神”可見改善心理對調節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認知維是指人體的認知程度會隨視野的開闊而增強,這一維度的利用尤其適用于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自然或生態層面包含生物因子(植物、動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水、大氣、土壤等),人體與生態唇齒相依,善于歸納總結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條件有助于提高園林設計的高度,譬如基于生理維與生物因子結合,可以單獨設計一處生態種植區,游客根據季節適宜栽培中草藥,以此達到增強體魄,促進血液循環和增添生活幸福指數的效果;基于認知維與非生物因子,可以設計二十四節氣植物園或食療中心,以此提高游客對“天人合一” 的認知程度;基于生理維與生物因子,我們可以從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角度出發,自主研發植物蘇打水、開辟弱堿溫泉區等。此外, 從整體出發,養生園林的設計還可以依據人體解剖學結構作為起點, 由上帝視角而言,設計一處具有人體生理結構的大型園林,由表及里, 自外向內地達到康復的作用。
3. 以藥用植物特性為主
藥用植物除了具有我們熟知的治病、防病和康復保健功能之外, 其本身具有的生態作用、豐富色彩[6]、色彩調和對比作用[7]、特殊氣味以及林林總總的植物結構和生態習性都能為設計養生園林給予巨大的幫助。當前,園藝療法已從英美國家廣泛傳播至中國,并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從廣義而言,園藝療法適用于所有健康和亞健康的人群,作為一種現代的輔助醫療手段[8],能夠對改善人的心理、生理、體質等各方面產生一定的作用,這與我們設計“天人合一” 養生園的目的如出一轍。為進一步擴大園藝療法的應用范圍和充分利用藥用植物的價值,可以從分析藥用植物特性、整合常見的病理或體質,如有針對性地對陽虛、氣虛、濕熱、陰虛體質的人群進行合理的植物空間營造[9] 等提出諸多復合型的設計思路(表2)。值得一提的是,藥用植物可利用整合的價值遠不如此,藥用植物的藥用部位或觀賞部位、質地以及五感刺激理論、五行屬性理論都可與園林植物的選用進一步分類結合,以此在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感和設計美學之上達到“天人合一”養生理念的目標。
4. 以民族元素為主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就意味著我國在文化交流上必然能夠碰撞出許多新鮮的火花。事實上,在我國傳統醫學的發展道路上,除了中藥學以外,藏醫學、蒙醫學、維吾爾醫學等少數民族醫學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對于養生之道,他們也有著自己的見解和方法,如蒙醫認為保持健康的標準是“赫依、希日、巴達干” 處于平衡狀態,治未病主要是從飲食、起居和氣候季節三方面進行[10], 同樣強調著“天人合一”。基于各少數民族發展存在差異,筆者整理了部分民族的建筑設計風格和養生特色項目(表3),以期從民族元素中尋求設計靈感,建設更具有特色的養生園林。因此,在考慮各園林區域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各族養生思想的差異以及各族建筑風格的不同打造出一座具有多民族養生文化的養生園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融入養生。
結語
“天人合一”理念設計的中心思想是人與自然相統一,即需要順從自然發展規律,相反,利用此規律我們可以提出一些相得益彰的想法,諸如結合內經哲學理念和四季變化,根據中藥藥性理論、道地藥材說明以及傳統醫學健身項目,設計出符合自己領域的養生方劑、養生運動、養生景觀等方案。園林養生重在“安和神氣”, 培養人體對環境的自主調控功能,挖掘“天人合一”理念不僅在養生園設計中能夠發揮獨樹一幟的作用,對我國生態種植、綠化、碳中和建設等方面也是一枝獨秀?;凇疤烊撕弦弧崩砟畹酿B生園林在考慮設計美學和空間內外相互轉化的同時[11],加入了傳統醫學養生思想和多元化民族項目,可以適當地糾正當下人們對養生理解的偏差和更為科學、規律地享受養生?!氨居谧匀唬庩柶胶狻钡脑O計思路可能是未來新型園林設計的主要趨勢。
基金項目: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材和教改項目(KCSZ21001);“十三五” 第二批重點領域科研項目(ZZ10-027)
參考文獻
[1]園林設計[J].設計,2019,32(13):65.
[2]楊軍,薛焰,郭立瑋,等.“藥食同源”物質基礎研究是中醫藥膳產業化國際化的關鍵——關于新型中醫藥膳的思考(Ⅰ)[J].時珍國醫國藥,2003(11):694-696.
[3]胡勇. 基于天人合一觀的《內經》天文律歷思想應用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2018.
[4]李曉鋒,葉潔,薛純純,等.膏方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思路[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08):3389-3392.
[5]王昌波.傳統中醫藥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11):159-161.
[6]王濤,李偉偉,劉璇,等.園藝療法與中醫藥理論結合應用研究[J].現代園藝,2015(17):43-45.
[7]劉龍.園林設計中色彩的運用[J].設計,2016(15):84-85.
[8]李妮,陳公義,陳濤.園藝療法的心理機制及其應用研究[J].現代園藝,2021,44(19):57-58.
[9]王曦.淺析中醫文化在園林植物景觀中的運用[J].南方農業,2015,9(24):60-61.
[10]烏日圖那順.展望蒙醫養生學科的發展前景[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20(06):75-76.
[11]陳晨,周琦.寺廟園林植物景觀營造——以南京靈谷寺為例[J].設計,2018(2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