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作者單位: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網絡信息的縱深發展,短視頻已成為當下最流行的網絡傳播媒介之一。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31億,較2021年12月增長5 586萬,占網民整體的96.50%。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7 770萬,占網民整體的94.80%[1]。其中,抖音用戶規模達8.60億,用戶黏性和深度用戶規模大幅度領先于其他短視頻平臺[2]。《2020抖音大學生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抖音在校大學生用戶數已超2 600萬,占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的近80%。大部分大學生已成為抖音的使用者。
大學生群體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興趣愛好廣泛,但同時自制力也往往較差,容易沉迷于短視頻帶來的短暫的愉悅和快感,甚至“行為上癮”,從而荒廢學業。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3],積極研究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特點,拓寬思政育人渠道,借助新媒體新技術的功能優勢,運用好短視頻平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型,以大學生喜愛和接受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隨著信息網絡的深入發展、移動終端的全面興起,短視頻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信息傳播之余,也擔負起教育服務、輿論導向等功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日益凸顯。
短視頻已成為各種思想觀念、價值理念碰撞的重要場所,所傳播的內容雖然紛繁復雜,也已經有很多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導向與價值導向的信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相互貫通、融合共生的[4]。例如,抖音發布的《2022非遺數據報告》顯示,1 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抖音覆蓋率達99.74%,國家級非遺項目視頻播放總數3 726億,獲贊總數94億。在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看見手藝計劃”等助力下,2021年,抖音非遺項目直播場次同比增長642%,瀕危非遺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0%[5]。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通過觀看非遺短視頻,了解非遺及非遺傳承人,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
短視頻為用戶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通過將文字、音頻、圖片、特效等融合成直觀簡短的視頻,使教育信息圖文化、動態化、娛樂化,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地搜索、瀏覽、分享自己所需的內容,與教育者達到無時空限制的互動[6]。《2022抖音數據報告》顯示,已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抖音分享知識,觀看高校直播公開課的抖音用戶人次已達9 500萬,抖音高校直播21 103場,同比增長46%[6]。
短視頻在教育領域的廣泛使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研究。短視頻作為信息媒介、輿論的生成地,也相應承擔著輿論走向監控者和引導者的責任。短視頻通過粉絲關注、精準搜索、用戶瀏覽、算法推薦等,可以更方便地掌握、跟蹤、監控、回應輿論,及時傳遞態度、站穩立場、樹立形象,起到輿論導向作用[7]。《人民日報》、央視網、《中國教育報》等官方媒體紛紛入駐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發揮先進典型的教育、激勵和示范功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潛移默化地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對短視頻的使用情況,以及短視頻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本文采用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短視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為高校運用短視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本研究以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官方抖音排行榜(TOP100)湖南省入選學校的學生為調查對象,累計回收有效問卷367份。問卷共25個問題,由19道單選題和6道多選題組成,題目內容分個人基本信息、使用抖音短視頻的情況和抖音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現狀等三部分。以無記名方式開展問卷調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以便達到更好的分析效果。
在進行具體的數據分析前,首先對問卷結果采用SPSS軟件進行科學分析。采用信度系數法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得到的信度系數值為0.960,大于0.8,說明問卷數據信度質量較好,能夠支持更進一步的分析。對問卷進行效度分析顯示,提取信息適合度值為0.959,大于0.8,效度較好;P值(也叫顯著性或Sig值,描述某件事件發生的概率)小于0.05,通過了巴特萊特檢驗。因此,本次問卷調研數據適合提取信息。
2.1.1 泛娛樂化會使學生迷戀網絡
調研顯示:曾經下載使用過抖音短視頻,目前還在使用的學生人數達79.29%;以前下載過,現在不用的學生只有12.81%;從未下載過的學生僅占7.90%。其中,選擇使用的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娛樂放松、打發無聊時光,占比高達72.80%;平常觀看的抖音短視頻排名第一的也是搞笑段子類,占比高達63.20%;95.56%的學生認同或基本認同抖音短視頻能讓自己心情愉悅,暫時忘記煩惱;有21%、18.30%和10.40%的學生會在晚上睡覺前、用餐時間或早晨起床后集中使用抖音短視頻,還有37.30%的學生也會在課余時間集中使用。抖音在高校中的知名度較高,抖音泛娛樂化已使學生迷戀網絡。
2.1.2 低俗內容容易影響學生價值觀
近幾年,用戶量的急劇增加等多重因素導致抖音短視頻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低俗的、消極的內容開始出現,甚至伴隨著惡意的評論等。調查數據顯示:65.68%的學生認為抖音用戶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參差不齊;57.76%的學生認為相關部門對抖音的監管力度不強以及法律制度不完善;57.10%的學生認為抖音平臺把關審核不到位、責任意識不強。此外,48.52%的學生認為自身思想不成熟,自制力不強,價值觀易受抖音低俗短視頻內容的影響。
2.1.3 降低學生注意力且增加教學難度
調查數據顯示,84.32%的學生認同或基本認同觀看抖音短視頻占用了自己的學習時間,82.25%的學生認為長時間刷抖音短視頻使得自己的專注力下降,71%的學生認為抖音短視頻中的低俗虛假信息會影響自己的判斷,66.56%的學生認為刷完抖音短視頻后時常感到空虛寂寞。因此,過度使用抖音短視頻無疑會降低大學生的注意力。借助短視頻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會導致教學過程難以正常進行,影響學生的學習與身心健康,增加教學難度。
2.1.4 沖擊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信息技術與網絡的發展,使得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涌現,抖音短視頻在教育功能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調查數據顯示:97%的學生認為抖音短視頻平臺作為商業平臺,使得教育環境更加復雜;82.84%的學生認為影響了主流價值思想的傳播;85.25%的學生認為弱化了教育者的主導性和權威性;85%的學生認為增加了大學生輿論引導難度;85.20%的學生認為它不可避免地沖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2.1 適應學生碎片化閱讀習慣
抖音短視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時長短,通常在15秒左右,用戶也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拍攝、上傳時長3分鐘以內的短視頻。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到,有28.40%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抖音的時長是在一小時以內,有23.37%是在一小時至兩小時,有15.09%是在兩小時以上,還有33.14%沒有留意時長。深受快餐文化影響的大學生,很難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專注,抖音這種碎片化的播放形式契合了他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大學生不但可以查詢、瀏覽大量的、多元化的信息,還可以快速、及時地充分利用零碎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因此,他們愿意花大量時間刷抖音。
2.2.2 拓展學生聯系生活的平臺
互聯網時代,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網絡環境的發展,大學生能夠借助各種途徑拓寬信息獲取渠道,也能夠聯系生活展示自身個性。調查數據顯示:91.71%的學生認同或基本認同抖音短視頻是自己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79.88%的學生認同或基本認同抖音短視頻讓自己結識了新朋友,有了更多的聊天話題;85.20%的學生認同或基本認同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中,自己能發表真實的想法。
2.2.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
時效性是指同一件事物因為時間的不同而導致性質上的差異性,也就是時新性,即保證發生的事情是新的,之前沒有發生過的。要充分發揮時效性功能,就要與時俱進,及時關注外部環境和社會的變化。以課堂為主渠道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受時空限制,以語言和文字傳達為主;而抖音短視頻平臺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以視聽結合的方式,及時傳達信息,引導學生思考。調查顯示,71.80%的學生認為通過抖音短視頻可以及時了解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和社會事件等,69.20%的學生認為還可以及時了解正能量的事件和人物情況。
2.2.4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課堂教學和課后活動的灌輸式教育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直接快速地開展教育,完成任務,但是方式比較單一,容易固化學生的思想,甚至使其產生抵觸情緒。從學生青睞的短視頻入手,可以更加潛移默化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調查顯示,對于抖音短視頻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問題,95.86%的學生認為能緊跟時事熱點,加強輿論引導;97.33%的學生認為能傳播正能量,宣傳主流價值思想;97.93%的學生認為能展示積極向上校園文化,拓寬學校的宣傳渠道;96.45%的學生認為能融洽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97.33%的學生認為能豐富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效果。
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有目共睹,在短視頻平臺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社會利益的復雜關系、思想信念的激烈碰撞,以及文化觀念的深刻交融,高校應結合自身建設,以黨的思想為引導,針對短視頻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消極影響,以“四大引領”發揮短視頻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網絡輿情就是指網民在互聯網平臺上針對當下的熱門事件給出的評價、態度和觀點等的輿論情況。網絡給大眾在網上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提供了便利,而且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網絡輿論導向如果控制不好,就會破壞網絡環境。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沒有成型,有時不能正確地判斷是非,容易被錯誤的信息誤導,對其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
調查顯示:63.61%的學生認為高校有必要開設抖音號來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77.22%的學生認為應以政治引領,推送優質、正能量的短視頻;60.06%的學生表示愿意利用抖音短視頻平臺來學習思政教育的相關知識;41.72%的學生希望通過學校的抖音短視頻賬號了解輿情應對的信息。因此,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明確抖音短視頻建設的原則、任務和方向。充分運用抖音短視頻傳播社會主旋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這不但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養,加強其對社會主流意識的掌握,更有利于學生在網絡中學習正確的理論知識引導,使其在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中成長。
短視頻的核心是內容。調查顯示,利用抖音短視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78.70%的學生認為社會主流文化,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比較有吸引力;71.80%的學生認為社會時事熱點、新聞、社會事件等的內容比較有吸引力;79.50%的學生認為校園特色文化,包括校史、校園文化、校訓等內容比較有吸引力;66.50%的學生認為校園生活動態的內容比較有吸引力;69.20%的學生表示有關正能量事件和人物的內容比較有吸引力。
高校作為育人主體,要以思想引領優化內容建設,積極生產優秀的短視頻文化產品,實現對學生的文化引領。因此,在抖音短視頻的內容建設上,首先應與主流媒體相結合,積極轉發、宣傳具有專業生產特質的專業生產內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短視頻,如“青年大學習”“共青團中央”等,以專業生產的內容提高吸引力,對接學生的使用需求,達成思政育人效果。其次,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貼近校園環境和學生實際,鼓勵大學生群體制作用戶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短視頻,大力提倡優質原創內容,加大優秀網絡文化作品的制作力度,給學生樹立正面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調查顯示,73.67%的學生認為學校要加強抖音運營團隊的管理和培訓,63.61%的學生贊同師生共同參與校園抖音短視頻創作。在短視頻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該構建以黨員示范為引領的“專業+管理”“教師+學生”兩大聯合抖音建設團隊,包含優秀黨員、教師、學生干部、相關專業以及感興趣的學生等。優秀黨員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教師發揮藝術設計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相關優勢,將思政教育與短視頻高度融合,學生發揮抖音短視頻用戶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雙重身份優勢,在黨員和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信息采集、主題策劃、視頻演繹、后期制作等環節中。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大V”和意見領袖的主動發聲,正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此外,抖音評論功能可以實現素質教育接受者和視頻創作者之間的直接互動,在網絡時代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調查顯示,76.63%的學生認為應以組織引領加強抖音管理、激勵、監管三大制度建設。首先,要制定統一領導和分級管理制度。由高校統一領導,落實教育者和學生的分級管理責任,既對輿情內容、網絡熱度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判斷,關注學生的重點問題,又要監管短視頻的制作和傳播過程,使短視頻制作逐步由初期自上而下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創作模式。其次,推行團隊學生成員的人才選拔、培養、晉升和激勵措施。包括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的選拔措施,教師專題培訓、老成員傳幫帶等培養方式,結合工作量和業務能力考核的晉升機制,頒發榮譽證書、獎勵學分等激勵措施。最后,要制定輿論監管制度、網絡應急預案、突發情況處理制度等,建立網站監管隊伍,加大網站監管力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乎國家與民族的未來,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需“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事而新”,結合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以政治引領明確輿論導向、以思想引領優化內容建設、以人才引領強化團隊培養、以組織引領加強制度建設,發揮短視頻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