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巍
(作者單位:臨汾廣播電視臺)
在融媒體迅速發展的環境下,網絡綜藝節目的資源逐漸變得多樣化,這也使該行業內部競爭變得日益激烈。綜藝節目的轉型是從2014年開始的,此時綜藝節目的播出渠道逐漸從電視媒體轉向了網絡視頻平臺,觀眾接觸到了各種網絡綜藝節目?!俺壘W綜”元年是2017年,自此之后網絡綜藝節目在各大視頻平臺上大量涌現,而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是在網絡綜藝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新綜藝類型,擁有獨特的觀察視角,節目內容更加豐富,能夠增強觀眾的感官體驗,使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邁向了新高度。當前怎樣有效解決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觀眾帶來持續的新鮮感,做好節目內容創新,使網絡綜藝類節目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該領域的重點內容。
現階段,我國對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的概念并沒有明確的界定,但是學者孫巖通過對國內外的觀察類真人秀節目進行整合,對其發展脈絡進行了梳理,界定了觀察類真人秀的相關概念。孫巖認為,節目組邀請嘉賓制作綜藝節目內容時,改變了傳統制作方式,不會完全依照臺本進行演繹,而是讓嘉賓盡量自由發揮,將其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呈現給觀眾,觀眾可以通過觀察嘉賓的生活細節對事物形成自我認知,以此來實現觀眾對自我、他人與社會的某種觀照。目前可以將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特征總結為兩點:首先,可觀察性,指的是觀眾在觀看節目時能夠獲得有價值并且可以使其進行思考與討論的內容。其次,實際性,指的是節目組以生活為題材錄制相關內容,弱化臺本作用,采用敘述表達的方式將內容呈現給觀眾[1]。
《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深刻佳話》是于2008年在日本電視臺播出的,該節目內容是由記錄素人生活細節以及后期邀請觀眾喜歡的知名公眾人物對素人生活進行評價這兩部分組成的,節目組將素人的生活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采用畫中畫的方式將短視頻縮小,使其變成“小窗口”,然后讓演播室中的明星們觀察短視頻內容,并且記錄明星的反應。自此之后,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2]。
韓國在制作觀察類綜藝節目時,使用了多元化的選題,節目種類豐富,敘事性更強,可具體將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分為以下三種:第一,2013年播出的節目《我獨自生活》主要是觀察明星的獨居生活,其中觀察者包含被觀察者本人。第二,2016年播出的《我家的熊孩子》是一類親子觀察節目,節目中的主角為家長及其孩子;還有2017年播出的《同床異夢2:你是我的命運》是一個婚姻觀察類節目,主人公是幾對夫妻。第三,2017年播出的《心臟訊號》是以觀察素人戀愛為主題的節目;2019年播出的《新職員誕生記-good people》是一個職場觀察類的節目,以上兩個節目中的主人公在錄制節目之前互不認識[3]。
當前,我國觀察類綜藝節目分為三個階段:起步期、發展期及成熟期。
起步期是從2017年開始的,主要發展的是“慢綜藝”式真人秀,屬于經營情感體驗類觀察節目,內容以記錄嘉賓具有煙火氣的生活為主,為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在我國起步階段的發展奠定了感情基調。這類節目主要是讓觀眾感受節目內容與細節,使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認同該節目。
發展期為2018—2020年,這一階段我國的觀察類綜藝節目大量涌現,并且借鑒了日本的綜藝節目內容,將記錄明星與熟人的短篇放到演播室中讓觀察員進行評價,這種雙重敘事結構能夠讓觀眾更全面地了解節目,優化觀眾的觀看體驗,使觀眾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4]。為了增強節目與觀眾之間的黏性,節目組將第一現場的情況采用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呈現給觀眾,使用第三人稱敘事方式對第二現場演播室中的場景進行描述,這樣也有利于觀眾全方位思考節目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進而得出相對客觀的評價。此時期的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更加注重節目內容的情節變化。
成熟期是從2021年開始并且延續至今,當前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在我國已經呈現出飽和狀態,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且缺乏深度,觀眾也因此產生了審美疲勞。
2018年,觀察類綜藝節目得到廣泛關注,進入了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元年,觀察類綜藝節目內容呈現出由大及小的特點,節目組會將節目的大主題具體化,使觀眾感受到親情、友情、愛情等。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屬于情感類觀察綜藝節目,為了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妻子與丈夫之間更深層次的感情,節目組將飯桌與客廳設置成情感承載地,使妻子和丈夫在旅行中有相互了解、溝通的區域,更能將自身情感進行抒發,讓觀眾了解他們過去的困苦生活?!读钊诵膭拥膐ffer》屬于職場觀察類綜藝,辦公室與辦公桌是此節目情感的承載地,能夠使觀眾了解更真實的辦公室與辦公桌文化[5]。
主人公在承載地能夠主動與人交流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使觀察室的觀察員們與觀眾了解節目主題背景下主人公的瑣碎生活和個人心境,喚起觀眾與主人公之間的情感共鳴,使觀眾更加了解節目的主題思想[6]。此外,在傳播學視域下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打破了傳統綜藝節目內容題材的限制,節目組可以選擇多樣化的內容對節目進行設計,進而挖掘出節目內容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使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不再局限于情感主題,而且能夠為觀眾呈現出更大命題的內容,這樣觀眾在觀看與自身生活貼近的節目時,就能夠更好地進行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思考。比如《我家那閨女》這種主要呈現明星獨居生活的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觀眾能夠通過節目了解明星的個人生活,但是節目設計此內容更深層次的意義是為了體現出當代社會獨居青年的真實生活寫照,制造社會性議題。
傳統網絡綜藝節目的敘事空間相對單一,而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實現了將三個現場有效結合,設計了多重敘事空間,使綜藝的敘事視角更加多元化[7]。敘事視角主要分為三種:擁有全知視角的敘述者、記錄視角下的自敘體、交叉視角的多敘體。觀察類綜藝節目中的主人公以生活場地為基礎,將自己的故事與生活習慣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屬于第一現場;觀察室中的觀察者們通過短視頻了解主人公的相關內容并對其進行探討,這屬于第二現場。第一現場與第二現場的人之間屬于監控與被監控的關系,實紀性的全面觀察是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的主要特點,為了體現出節目的專業性,提升節目的整體深度,第二現場中的觀察者需要對第一現場中的被觀察者進行科學合理的專業評價。
從我國近三年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中不難看出,每個節目的觀察員人數在6個左右,以往的網絡綜藝節目會邀請著名主持人與明星作為觀察者,但現階段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對第二現場的觀察者陣容進行了調整[8]。比如,華少在《我們長大了》這一節目中不僅要對節目錄制現場進行把控,還承擔起了增強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聯系的責任,觀眾通過主持人的敘述能夠大概了解節目的敘事風格。與傳統網絡綜藝節目相比,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中的觀察者身份也較為多元化,很多節目中的被觀察者并不是有較高流量的明星,而是像觀眾一樣的素人,這樣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首先,傳統綜藝節目中第一現場的嘉賓一般都會選擇大眾喜歡的明星,而當前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會將素人作為第一現場嘉賓,減少了明星在綜藝節目中的表演行為,使節目變得更加真實。比如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第一現場的實習生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律師所,他們的初次見面表現出了真實的焦慮感;在《戀夢空間》中,當青少年們進入錄制現場后,表現出了緊張、焦慮等情緒;《我們長大了》這一節目表現出了孩子在面對陌生環境時的天真與可愛。這些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更能讓觀眾產生共鳴與代入感,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看體驗[9]。
其次,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的沉浸式體驗還體現在節目題材的特殊性方面,觀察這一特性決定了網絡綜藝節目能夠在一種擬態環境中錄制,增強觀眾觀看節目的代入感,進而豐富觀眾的情感,使觀眾獲得優質的觀看體驗。
相關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觀看網絡綜藝節目的大部分人群年齡在24歲以下,占總觀看用戶的54%左右,而2018年觀看網絡綜藝節目的24歲以下人群為52%左右,同比增長了2%左右。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觀看網絡綜藝節目的人群年齡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而且在當今網絡時代背景下,大部分觀眾不只是網絡綜藝節目的觀看者,而是逐漸變成了綜藝節目的傳播者。因此,在傳播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對受眾的年齡和身份轉變這兩方面給予充分重視,根據受眾的喜好,有針對性地制定傳播策略[10]。
首先,充分利用各大網絡視頻平臺中的垂直檢索功能。伴隨著網絡綜藝節目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不斷涌現,觀眾有時無法在繁多的綜藝節目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但如果可以使用視頻平臺的垂直檢索功能,那么將會節省尋找此類綜藝節目的時間。因此,相關平臺可以現有綜藝分類目錄為基礎,設計二級分類標簽,為受眾群體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減少受眾檢索查找的時間。其次,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互動。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優勢,與受眾進行互動和溝通,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花絮、互動話題等內容,引發受眾的討論和分享,擴大節目的傳播范圍。最后,跨界合作。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可以與其他領域的明星、專家或機構進行合作,提高節目的吸引力和話題性,以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力,擴大受眾群體[11]。
首先,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想要提升自身熱度,可以設置節目中的人物配對(Coupling, CP)。比如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節目組就設計了“好運來”組合;在《戀夢空間》中設計了“泰語CP”。這種情節與內容的設定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豐富節目內容。
其次,想要使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擁有較高的話題度,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節目組應該合理設置節目話題點,精心設計每一期節目的相關名稱,加大節目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的宣傳力度,提高節目話題的熱度和節目的曝光率,以吸引更多觀眾觀看節目。
最后,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組應合理設計剪輯與預告,在這些內容中留下懸念,尤其是當每一期節目結束之際,在末尾處播放預告時,可以使用反問的方式為觀眾留下懸念,激發觀眾對下期內容的好奇心,出于期待觀眾會在日常生活中與朋友對即將播出的內容進行討論,以此來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12]。
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宣傳團隊可以打造傳播矩陣,實現立體化傳播。這意味著將傳播活動從單一的傳播渠道擴展到多種媒體和平臺上,與受眾進行更全面、多樣化的互動和溝通。為實現立體化傳播,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宣傳團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首先,利用多渠道傳播的方式,使節目內容在電視、廣播和社交媒體等多個渠道上得到傳播,以覆蓋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提高節目內容的影響力和觸達率。其次,內容整合,將不同媒體和平臺上的內容進行協調和整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傳播主題。再次,提高受眾的互動性和參與度也是實現傳播立體化的關鍵,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在傳播矩陣中引入互動環節和參與機制,如投票和評論等,增強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提高傳播活動的效果和受眾的參與度。最后,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在不同媒體和平臺上拓展故事情節和內容,給受眾打造獨特的觀看體驗,激發受眾的參與興趣,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和參與。綜上可知,觀察類網絡綜藝節目宣傳團隊可以通過打造傳播矩陣,實現節目立體化傳播,為受眾提供更多樣化、互動性強的觀看體驗,增強節目傳播效果,提高受眾的參與度。
在充滿競爭與機遇的網絡綜藝節目發展浪潮中,要重視“成長”這一重要命題,通過創新滿足受眾不斷變化的精神訴求,是觀察類節目得以在瞬息萬變的網絡綜藝市場中制勝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