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聰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期待視野作為接受美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是接受者以過往閱歷為基礎,以不斷提升生活感知與審美趣味為評判標準,針對文化藝術進行的預判與期待。在這一過程中,接受者的自我期待與藝術作品不斷結合,受眾的期待視野和藝術作品也隨著滲透內容的不斷深入而實現更好的藝術展示。現如今,回歸到影視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影視行業也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更需要積極順應市場潮流,借助多種媒介手段與影視技術來滿足不同受眾的期待視野。情感需求作為受眾期待的核心要素,在影視革新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推動了現代影視作品的藝術創作與情感表達,為受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
目前,伴隨多媒體技術的創新發展,大量“碎片化”信息向受眾輸出。而受眾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需要結合自身興趣度和需求度對各式各樣的信息進行選擇,在這一層面上,受眾對接收信息的期待值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選擇結果。因此,要想提高受眾對獲取信息的期待值,首先要考量受眾的期待視野,即要基于個人與社會等的復雜原因,了解心理既定的思維指向、審美趣味與觀念結構,對接受客體進行預先估計與期盼。
近年來,展現時代文化縮影體現鮮明地域特色的影視劇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不僅在視覺上繼承了地方文化和歷史,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了地域文化的精髓,有效推動了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影視劇中,人物魅力是集合多種元素綜合形成的,因此,人物所生活的地域環境不僅對于成就人物性格特征和成長經歷有著關鍵作用,觀眾還可以通過鮮明的地域特色感受人物特點,加深對其成長背景的地域文化了解。以展現濃厚地域特色的影視劇《人世間》為例,劇中生活取景大多選在東北的一些城市,通過表現大雪紛飛的寒冬、年味的餃子、厚重的積雪、美味的凍梨和溫暖的炕頭等,將受眾瞬間帶入特色地域文化中。與此同時,劇中人物質樸的衣著打扮和豐富有趣的東北方言,不僅讓有過相同經歷的受眾在影視場景中體驗追憶過去,并且也讓更多受眾去了解一個時代在經歷變革和發展過程中的文化演變。另外,在時空敘事上,《人世間》通過多個影像元素,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年代本真,多層次展現人物在特定地域文化時空下的真實反應和年代故事,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文化的傳承。
人類通過故事來理解世界、闡釋世界。人類社會是基于故事而形成的虛擬共同體[1]。期待視野下影視藝術敘事更加注重人物細節刻畫,通過呈現生活化的小事件,重點體現普通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和平凡,以及平凡故事中的溫暖與力量。在影視劇《人世間》的敘事中,通過選取北方城市中一個普通社區“光字片”為生活背景,講述周家人和鄰居等的人生故事。劇中的角色設計巧妙,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志向和生活境遇,如老實勤奮的三弟周秉昆、灑脫自信的二姐周蓉及正直上進的大哥周秉義等,他們的經歷和互動,展現了普通人在面對困境時的堅韌和勇氣,以及對家庭、友情和愛情的珍視,有助于加深觀眾對角色的了解和認識。此外,《人世間》將平凡故事與社會現實相結合,通過展示社會背景和現實問題,關注社會問題和人物角色成長,探討了社會變革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呈現出普通人在面對社會問題和困境時的努力與追求。在平凡故事的表現上,《人世間》通過立足于平凡故事敘述,非常細膩地展示了平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情感體驗。在細節設置上,主要通過生活事件中人物刻畫、日常化的劇情呈現,同時穿插社會背景和現實問題,給觀眾帶來了一種真實、溫暖和感人的觀看體驗,進而更好地理解和關注普通人的多彩生活。
學者陳友軍從形式與內容兩方面入手,將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總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以中國人的當代生活為背景,以反映當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情狀為主的電視劇藝術形態”[2]。近年來,熱播的電視劇中通過人物敘事表現時代精神受到越來越多受眾的喜愛,眾多影視劇在創作過程中始終秉持減少差異化,堅持影視虛擬與現實元素的高度統一,通過影視人物的性格、行為和言語等,描摹時代社會改革變遷的發展歷程,折射出普通小人物家庭故事中最平凡、最質樸的情感,展示時代的精神價值觀和社會文化背景。電視劇《人世間》作為一部情感年代劇,以小視角、大背景為時空視野,借助特定歷史時期下極具代表性的時代場景,講述社會變遷下平民家庭生活與個人成長,點燃了人們內心對于時代變遷的真實情感。此外,劇中通過呈現人物關系與故事情節,折射出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如正直的周秉義在處理責任、權利、人情世故時人物所表現出的內心活動與行為,既是時代變遷下人物故事真實寫照的縮影,也是具象化塑造社會人物群像,突顯了時代精神。
影視劇敘事表達中,立足受眾共情性與認同感是創作基礎,有助于在多元人物敘事、情感真實表達和故事線編排中增加觀眾的代入感[3]。電視劇《人生之路》中溫情細節的設計有著重要的敘事功能。首先,在人物出場設計上,更加注重從觀眾的視角出發,選擇符合人們生活經驗,呈現生活化的場景和人物形象,如故事一開始,便是兩個稚嫩的青年——高加林和高雙星在陜北黃土高原上自由自在地騎自行車,通過質樸的對話和細膩的人物表演,讓觀眾與角色的內心世界更加貼近,進而產生個體的情感共鳴與認同感,增加情節的張力和吸引力。其次,劇中展現了在不同成長背景、家庭環境和教育程度下每個人物經歷的人生故事與內心世界。在敘事情節設定上,每個人物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如教育經歷少但卻一直保持純真態度,對生活充滿積極永不言棄的劉巧珍,即使面臨孩子生病和丈夫意外逝去的困難,也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勇敢而堅強地守護自己的事業和家人,最終通過自己的勤學與努力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和欽佩。再次,在《人生之路》中,編排感人的故事線索也是借助溫情細節敘事來啟發受眾認同感的重要表現,劇中呈現了人物在生活中面臨的各種挑戰、困境和成長,而這些故事線索充滿了情感張力和情節起伏,使觀眾被故事所吸引,并陪伴角色一起走過人生之路。
影視劇敘事創作中,人物直面人生考驗是最有戲劇性沖突和引起受眾關注的情節,通過對主人公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反應與行為進行細節刻畫,突出表現角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電視劇《人生之路》基于原著的基礎上融入影視藝術,展現高加林、劉巧珍、高雙星等人在面臨人性考驗時的表現,既是人物的奮斗回憶錄,也是人物成長紀錄片。劇中著重展示小人物在時代快速發展中,面對挑戰和困境時的成長過程與內心變化。劇中敘事以高考為重要情節點,講述高家村幾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渴望走出大山,實現遠大志向,最終卻事與愿違,走上不同人生軌跡的故事。在敘事設計上,從小成績名列前茅的高加林出乎意料的高考落榜,而成績普通的同學高雙星卻順利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劇情的反轉化設計,讓人物面臨道德抉擇與利益沖突。劇中戲劇性情節的設置使人物命運具有了未知性,同時也讓觀眾同步思索,面對人性的考驗,是堅守正義與原則,還是接受誘惑。此外,劇中的矛盾與沖突點都緊密結合日常生活化細節,涵蓋家庭、友情、愛情、事業等方面,用詩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人物在面臨人生考驗和人性抉擇時發自內心地表現出對現實的妥協與對生活磨難的抗爭,最終歷經艱辛,實現對人生的和解,找到屬于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復雜性和善良的力量感。
文化作為社會文明的產物,體現一個時代精神文明和情感價值內涵。同頻時代情感,關注時代背景下的社會文明與人物故事,是提升文化創新和情感價值的基礎。隨著新時代文化發展,影視劇創作更多關注受眾的情感價值。無論是年代劇還是現代劇,都在年代故事中感悟平凡人生,進而吸引更多的興趣受眾。在內容敘事創作上,這類題材電視劇立足時代大背景,還原真實情景,讓觀眾陷入沉浸式回憶。比如在《父母愛情》中,男主江德福與女主安杰從相識、相愛到相守的過程中經歷各種磨合與趣事,劇中穿插時代變遷,敘事重點立足于人物故事與情感經歷,從兩個看似毫無關系的男女主人公緣分入手,講述20世紀50年代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親人之間及子女之間的情感故事,進而引發受眾聯系自身情感經歷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內心情感價值構建,不自覺地將自身帶入劇中去體驗人物角色的人生選擇。此外,在敘事表現上,這類關注家庭情感的電視劇在人物設定上更加多元化,人物不僅有著鮮明個性,同時人物的行為與命運安排也讓受眾去共情人物經歷。類比同類題材《王貴與安娜》中,女主安娜的精致與男主王貴質樸形成強烈反差,兩人在生活中設定的情節也是很多受眾真實生活中所經歷的。因此,還原真實時代生活,回眸不同時代下的人物經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快速建立受眾與作品的情感聯系,進而獲得更多的關注度,構建同頻時代經歷的情感共同體。
在“群像電影”中存在群像化敘事概念,主要內涵是指在電影敘事創作中每個人物故事都有自己的獨特標簽和性格特征,且能夠在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中,賦予每個角色豐富的情緒和表演空間,最終所有各具特色的元素匯集起來完善影視人物塑造,進而形成貼合受眾共情的人物形象。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于影視文化的期待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影視內容更多地關注人物群像,表現平凡人物在紛繁社會背景下的成長。例如,正午陽光制作的現實主義題材系列電視劇《歡樂頌》中講述了五個性格迥異的女孩面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境遇而一起共同成長蛻變的故事。在劇中,五個女孩被賦予了不同家庭背景與社會身份,在潛移默化中讓受眾關注不同階層的女孩成長,進而引起對社會關系的思考。此外,劇中人物設定不同標簽,其中最引起觀眾廣泛談論的是樊勝美這一角色,她自信又自卑,即便她想通過自己努力打拼去緩解家庭壓力,但常年家庭環境的影響造就了她看似虛榮實則缺乏安全感的人物形象。類比樊勝美的人物境遇,劇中人物安迪雖然從小經歷波折,但通過自身努力與機緣獲得了樊勝美奢求的自由與灑脫生活。此外,劇中其他三個女孩也都各具特色,天真上進的邱瑩瑩、傲嬌俏皮的曲筱綃和乖巧認真的關雎爾,她們彼此聯系卻又各自展現獨特魅力,使得影視劇在敘事表達中具有較高的趣味性,更加貼合不同受眾個體視角下的期待感和認同感,表現出社會人物的復雜性,促使受眾提升對故事情節和人物發展的關注度。
影視劇中的社會話題是文化藝術表達的重要部分,不僅是社會生活的表現,更是提高社會意識的重要途徑。對于影視劇而言,敘事創作核心點需要聚焦類型化熱點故事,折射社會現實,滿足觀眾審美期待與好奇欲。因此,影視劇往往借助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來呈現社會話題,展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社會話題的作用主要在于啟迪人們思想,提高人們對社會現狀的靈敏度,強化受眾對社會現實更高層次的認知與反思。在表現方式上,社會話題的呈現可以是以人物為中心的故事情節,也能夠是通過場景、對話等多種形式來展示社會生活。例如,影視劇《人生之路》講述的主人公經歷高考冒名頂替、感情受挫和以權謀私等事件,不僅是單純地呈現問題本身,而是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來深入挖掘社會問題的本質與癥結,引發觀眾對人物命運發展的思考。此外,影視劇中對人際關系和情感生活的呈現往往也具有現實性與引導性,受眾經常會結合自身經歷,在影視劇中通過以第三視角觀看人物故事,進而去尋找答案,尋求情感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啟發與幫助。同樣,影視劇也可以通過展示社會話題來引發人們對現實的關注和反思,促進個人和社會的良性發展。
藝術因獨特魅力而滿足受眾審美。藝術家要創作某種激動人心的珍品,就得在藝術領域內有所開拓,別開生面地塑造出一套藝術形象,借以揭示出人們的性格、生活、社會關系乃至感情和體驗的某些新境界[4]。而在影視劇中,通常是將多個人物、事件、情感等元素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一個龐大的充滿魅力的視覺藝術。針對人物群像藝術表達,首先,人物角色從性格、外貌、行為、服飾等方面進行細膩性刻畫,讓觀眾可以和影視劇產生共鳴感,增強情感溝通。其次,在展現文化精髓方面,典型小人物是類型化人物群像的藝術縮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立體式展示人物形象也成為影視劇的文化價值所在。電視劇《人生之路》中,為了夢想持之以恒,努力拼搏的高加林是勵志青年的縮影,也是普通人物對美好生活的真實期盼。再次,在人物群像化表達中,人物關系的交織也成為敘事藝術的重要表現,演員通過表演技巧和與其他關聯角色產生互動關系,進而展現人物性格和情感,使觀眾更加真實地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5],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和主題,進而激發出對于人性的思考和藝術審美探索。
隨著社會變遷和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期待視野作為情感構建手段在影視敘事中廣泛應用,逐漸被更多的受眾群體所認可。而影視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通過在敘事中對人物形象、情節敘述、主題表達等方面進行情感構建設置,引導觀眾走進人物角色的內心世界,帶動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增強情緒體驗,進而提升觀眾對角色和情節的關注度,推動影視敘事的情感表達與傳遞。此外,影視劇情感構建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情感的表達和塑造,影視劇能夠傳遞出人們對于某些價值觀念、人生哲學等方面的探討和思考,揭露社會深層次問題,向觀眾傳達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價值觀念,塑造正面價值觀,提升影視作品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