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虎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11)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清水混凝土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結構,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因此,正確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對于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全面了解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施工工作,從而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和安全。
(1)確保工程質量。清水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施工工藝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的強度、均勻性和耐久性等質量標準。通過嚴格控制施工工藝,能夠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從而確保工程的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
(2)提高工作效率。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合理安排和科學執行,能夠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包括準備材料和設備的時間,施工流程的安排,操作人員的配合等方面的優化,能夠減少工程周期,提高施工速度,從而節約時間和成本。
(3)保證施工安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規范和安全措施的實施,能夠有效保障施工現場的安全。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模板的穩固性、鋼筋的安全布置、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等方面,以防止事故的發生,保護施工人員的安全。
(4)降低質量問題的風險。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的正確執行能夠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避免施工質量不合格的情況發生[1]。
2.1.1 材料準備
需要準確計算所需清水混凝土的用量,并與供應商進行聯系,采購合適的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等原材料。在采購過程中,需要確保材料的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并且供應商能夠按時供貨。例如,進行細磨的礦物摻合料應選用時,其添加量應控制在膠結料總量的25%以內。礦粉的密度應控制在約2.5g/cm 左右,而平均粒徑則應控制在0.1~0.2mm。
2.1.2 設備準備
(1)攪拌機。攪拌機是將水泥、砂子、骨料和水充分混合的關鍵設備。根據項目規模和施工量的大小,可以選擇自動攪拌機或手動攪拌機。攪拌機的品質和效率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均勻性和質量。
(2)輸送設備。準備清水混凝土時,需要將混合好的材料輸送到需要澆筑的地方。根據施工現場的需求,可以選擇使用泵車、皮帶輸送機或自卸車等設備來完成混凝土的輸送。
(3)澆筑設備。澆筑設備主要包括澆注斗和輸送管道。這些設備要經過檢查和維護,確保其在施工過程中的正常運轉和安全使用。
(4)振搗器。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需要使用振搗器對混凝土進行振實,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強度。振搗器的類型和規格應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來選擇[2]。
2.2.1 地基處理
(1)確定施工區域。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和需求,確定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具體區域,包括施工范圍和施工界限。
(2)清理和平整地表。清除施工區域上的雜草、垃圾和其他障礙物,并對地表進行平整處理,確保施工區域平整,便于施工操作。
(3)安裝邊樁或建立標志線。根據設計要求,安裝邊樁或建立標志線來確定施工區域的邊界和定位,便于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和監測。
(4)排水設施。在施工區域內設置排水設施,確保施工過程中的排水通暢,防止水積聚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
(5)施工通道和出入口。設置合適的施工通道和出入口,方便工人和機械設備的進出,以及材料的運輸。
2.2.2 建立施工場地
(1)確定施工通道。根據需要,在施工區域內設置施工通道,方便機械設備和人員進出,以及材料的運輸。
(2)施工道路和平臺建設。根據施工區域的位置、特點和需求,在施工現場建設施工道路和平臺,以方便機械運輸和人員進出。
(3)建立施工現場布局。根據施工工序和施工流程,在施工區域內進行布局規劃,包括各個工序的施工區域劃定、設備擺放、材料堆放等,以確保施工流暢和效率。
(4)安全設施設置。在施工區域內設置必要的安全設施和警示標識,如安全防護網、防護欄、安全標識等,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
3.1.1 模板的選擇和準備
(1)根據工程要求選擇模板材料。根據清水混凝土工程的設計要求和使用條件,選擇適合的模板材料。常見的模板材料包括木板、鋼板、塑料模板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材料的厚度、強度和耐久性等指標。
(2)模板的數量計算。根據施工范圍和結構形式,計算需要使用的模板數量。考慮到模板的重復使用,通常多準備一些備用模板,以便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替換和調整。
(3)模板的加工和預制。根據施工要求,對模板進行加工和預制。將模板按照需要的尺寸、形狀和曲線進行裁剪和修整,以適應具體的施工要求。
(4)模板的防腐處理。對木質模板進行防腐處理,以延長模板的使用壽命并提高抗水、防潮、防霉等性能。可以采用噴涂、刷涂或浸泡等方法進行防腐處理。
(5)模板的表面處理。對模板的表面進行處理,使其光滑平整,以確保混凝土的表面質量。可以進行涂層處理、鑲貼防粘膜,使用模板產生的毛糙和砂眼等缺陷[3]。
(6)模板接口的處理。對模板的接口進行加工和處理,確保連接緊密、不漏漿,以防止混凝土的滲漏或產生裂縫。
(7)模板支撐系統的準備。準備好模板支撐系統,包括支撐桿、支撐架、調整螺絲等。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條件,選擇合適的支撐系統,并進行準備和組裝。
3.1.2 模板的安裝和固定
(1)模板支撐系統的搭建。根據設計和施工要求,搭建合適的模板支撐系統。根據模板的尺寸和重量,選擇合適的支撐桿和支撐架,在施工區域按照一定的間距和高度進行固定。
(2)模板的安裝和拼接。將預制的模板按照設計圖紙和施工要求進行安裝和拼接。首先,在支撐桿上安裝一塊模板,并用調整螺絲進行水平和垂直的調整,確保模板的位置正確。然后,將其他模板拼接到已安裝的模板上,用螺栓或釘子進行固定。
(3)模板的對齊和調整。在安裝過程中,保持模板的水平和垂直,對其進行對齊和調整。使用調整螺絲、定位銷等工具,確保模板的位置和角度正確,以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模板板面拼縫的高差和寬度≤1mm,模板間縫的高差和寬度≤1.5mm。可以使用硅膠或發泡劑進行封閉,以防止漿料滲漏。
(4)模板的固定和加固。在模板安裝完成后,使用螺栓、腳手架夾具、臨時支撐等方式對模板進行固定和加固。根據模板的尺寸和高度,添加適量的支撐桿和支撐架,以增加模板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3.2.1 鋼筋的準備和檢查
(1)鋼筋的分類和分組。根據不同構件的使用要求和施工方便性,對鋼筋進行分類和分組。將具有相同直徑、長度和彎曲形狀的鋼筋放在一起,進行編號和標識,有利于施工中的安裝和使用。
(2)鋼筋的存放和防護。在準備過程中,注意鋼筋的正確存放和防護。將鋼筋垂直放置,避免摞放和扔放,防止彎曲和變形。同時,要防止鋼筋的腐蝕和銹蝕,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對于暗梁部位,建議在上下局部水平增加兩排直徑為φ10mm~φ12mm 的構造筋。同時,在預留的洞口位置進行構造加強筋的綁扎,將所有綁線的毛頭逐一甩向墻板內側,以防止露頭絲產生銹斑。
3.2.2 鋼筋的布置和定位
在鋼筋的布置過程中,需特別注意以下3 點:①鋼筋的變形和彎曲:按照設計要求和圖紙要求,進行彎曲和修整。使用彎曲工具、切割工具等,將鋼筋彎曲或修整成所需要的形狀。②鋼筋的連接和焊接:根據設計要求和受力需要,在鋼筋的連接部位進行連接或焊接。確保連接牢固,滿足受力及施工的要求。③鋼筋的保護措施:在鋼筋的長期受力和保護的考慮下,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例如,考慮混凝土包覆層的厚度和質量,以及采用防銹和防腐涂層等。梁柱主筋(包括焊接、機械連接)的接頭處,保護層的厚度應控制在不少于25mm,同時要確保箍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少于15mm[4]。
3.2.3 鋼筋的連接和綁扎
鋼筋的連接可以通過焊接、搭接、扣鉤等方式實現。連接的目的是將多根鋼筋固定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以增強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震性。鋼筋的綁扎則是將鋼筋按照設計要求的布置方式進行捆綁固定。綁扎應保證鋼筋的間距、位置和對齊度,以及綁扎的力度和牢固度。綁扎牢固不松動可以有效防止鋼筋移位或脫落,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在進行鋼筋連接和綁扎時,施工人員應參考設計圖紙和相關規范要求,仔細測量和標識鋼筋的位置和長度。施工過程中要注意鋼筋的裝配和調整,確保連接和綁扎的準確性和質量。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是非常關鍵的環節,直接影響施工質量和效率。混凝土的攪拌通常是通過混凝土攪拌機來完成的。在攪拌過程中,要確保水泥、骨料和水的比例準確,攪拌時間充分,以確保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還需要控制攪拌機的轉速和攪拌葉片的形狀,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和性能。混凝土攪拌完成后,需要及時將其運輸到施工現場。混凝土的運輸主要采用混凝土攪拌車進行,攪拌車具有較大容量的罐體和高功率的運輸系統。在運輸過程中,攪拌車要注意避免混凝土的分層、滲漏和泄露,同時要控制運輸速度,以減少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振動和剪切。為了確保混凝土的質量,還需要在運輸過程中進行攪拌和均勻的攪拌車攪拌,以保持混凝土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準備工作。清理施工區域,確保施工基礎的平整和牢固。同時,根據設計要求和實際情況,設置好澆筑模板和擋板,以確保混凝土的形狀和尺寸符合要求。接下來,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將混凝土從攪拌車或攪拌站通過輸送管道或運輸設備送入澆筑位置。在澆筑的過程中,要保持連續性和均勻性,避免混凝土的分層和滲漏。同時,要注意避免過高的自由落差和沖擊,以避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坍塌性能的變化。澆筑完成后,進行混凝土的振搗。振搗的目的是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氣和空隙,使其變得均勻、密實和堅固。振搗可以采用手持式振動器、振動臺或振動滑板等振動設備進行。在振搗過程中,要注意振動設備的選擇和操作,以確保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在進行振搗時,確實需要充分把握振搗時間,以保證振搗的均勻性和全面性。振搗時間過短可能導致混凝土內部氣泡不充分排除,而振搗時間過長則可能導致混凝土過度振實和分層。在振搗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混凝土表面的情況來判斷振搗的時間。振搗應持續進行,直到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平,無大量氣泡冒出,且無顯著下沉。此時,可以認為振搗已經達到了均勻性和全面性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控制混凝土表面氣泡現象,可以考慮在第二層混凝土澆筑前進行二次振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混凝土表面的氣泡排除得更加徹底,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表面平整度。對于頂層混凝土,可以在0.5h 后進行振搗。這是因為頂層混凝土的凝固時間較短,振搗過早可能會損壞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和強度。因此,在振搗頂層混凝土時,需要稍微延遲振搗時間,以確保混凝土的表面質量。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將塑料薄膜鋪設在混凝土表面上,覆蓋整個施工區域,保持整個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以減緩水分的蒸發和保持養護環境的穩定。同時,在塑料薄膜的覆蓋下,可再覆蓋阻燃草簾。阻燃草簾可以有效遮光,防止紫外線直射。此外,阻燃草簾還能起到保溫的作用,盡量避免混凝土表面在低溫環境下過快干燥。阻燃草簾中的草簾纖維結構可將養護水分均勻釋放到混凝土表面,有助于混凝土的強度發展和表面的平整度。每天或每隔一段時間對塑料薄膜下的混凝土表面進行適量的灑水養護。可以使用灑水車、噴霧器等方式,將水均勻噴灑在混凝土表面上,保持其濕潤狀態。養護時間方面,一般應控制在7d 以上。在冬季施工中,由于環境溫度較低,混凝土硬化速度較慢,養護時間應相應延長至14d以上,以確保混凝土充分硬化[5]。
總之,清水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藝。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混凝土的攪拌、澆筑、脫模、養護等環節,確保每個環節的順利進行。通過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可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為建筑工程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