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蔓蔓(齊齊哈爾大學)

傳染病是指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從流行病學上看,傳染病具有明顯的地區性,常見傳染病包括:霍亂、痢疾、傷寒、甲型肝炎、結核病等。學校是人群密集場所,學校內學生人數眾多且居住環境相對復雜,近年來,各種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開始在高校中蔓延。因此,做好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是一項重要任務。
學生發生傳染病后極易造成疫情擴散和蔓延。一旦發生疫情,學校需要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和控制。由于傳染病防控工作涉及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穩定,因此高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控工作,充分認識到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傳染病擋在校園外。本文將結合多年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經驗和體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做好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
部分高校領導對傳染病防控工作不夠重視,且發現疫情后采取的措施和處理程序也相對簡單,很多學校甚至沒有成立專門的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和管理部門。
一些學校雖然成立了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和管理部門,但防控宣傳不到位,缺乏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傳染病防控知識普及,致使學生對常見的傳染病缺乏基本知識、防治常識和預防能力。
一些高校未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和預案體系。高校學生人數眾多且流動性大,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應急意識差、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另外,由于學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體系的建立不夠重視或缺乏有效的培訓和演練,使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了解不到位、掌握不全面。這些問題導致高校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
在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領導層雖然意識到了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要性,積極響應疾控及教育部門的號召,開設了專門的防控機構。但在實踐過程中,高校衛生醫療機構的基礎建設卻存在明顯的不足,并沒有完全按照規定對機構區域進行功能性的劃分,未設置專門的發熱診療室、傳染病隔離區和緊急處理室,影響了防控機構作用的發揮,不僅不能實時性地了解和掌握傳染疾病信息,同時還增大了傳染病大規模傳播的隱患,無法保證高校師生的安全。此外,很多高校過分重視經濟效益的提升,沒有基于社會效益的層面來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基礎建設工作,也不利于對傳染疾病進行有效防控。
各高校要開展應急演練工作,提高師生的應急處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學校應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衛生知識和傳染病防控知識。通過廣播、板報、宣傳櫥窗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作息習慣。學校應加強校內環境衛生的管理和消毒工作,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防止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
要想做好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首先應該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傳染病防控制度,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在制定應急預案時需要明確相應的職責分工,保證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信息。同時還需要將傳染病防控工作納入學生的日常管理之中,完善各項管理措施。高校還需要組織學生參與到傳染病防控活動中來,以此提高學生對傳染病的認識程度。
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在傳染病防控方面更要注意做好預防宣傳工作。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要定期組織師生開展健康教育,使師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傳染病的危害性,從而提高自身的防護意識。相關部門要定期在校內開展衛生知識講座,向師生宣傳衛生防病常識,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校廣播站、宣傳欄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作用,向師生提供有關傳染病防控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傳染病防控方面的電視節目或錄像,讓學生了解傳染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危害。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部分學生心理問題較為突出的情況,高??梢酝ㄟ^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組織開展線上心理疏導活動,通過教師進行面對面輔導和心理健康知識宣講等形式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云端”運動會、“云”體育競賽等活動,緩解學生因疫情而產生的焦慮等負面情緒。
高校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加強對傳染病的監測,在傳染病出現后,及時對其進行有效控制,進而防止疫情的發生。同時高校還需要根據傳染病發生情況、發展趨勢以及防控措施等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進一步提高預防、控制和處理傳染病的能力。高校在進行傳染病監測過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開展預防宣傳教育工作。高校開展傳染病防控宣傳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高校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預防教育,通過講座、知識競賽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傳染病防控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時學校還需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比如在學校食堂中可以張貼健康教育宣傳海報、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手冊等。
2.加強對學生傳染病病例監測工作。高校需要通過設立專門的傳染病病例監測小組來進行相關監測工作,如設立專門的校醫辦公室進行監測。同時還需要安排專人對傳染病進行定期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措施處理。
3.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和健康狀況的監測。高校需要通過定期對學生宿舍衛生和個人衛生進行檢查等方式來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和健康狀況的監測工作。高校還需要建立嚴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和晨午檢制度,并確保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4.加強對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完善。高校在制定相關應急預案時需要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考慮并制定相應措施,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防止傳染病疫情擴散。同時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1.學校應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所有教職員工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如實上報個人行程和健康狀況,不得瞞報、漏報、遲報。
2.學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等媒介進行傳染病防控宣傳,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的消息,發布疫情防控知識和相關防控要求,宣傳傳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3.學校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配備專門人員負責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應急演練,強化應急管理和處置能力。
4.學校要加強對教職員工的教育和管理,嚴格落實校內人員健康監測制度,執行晨午檢、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和健康狀況排查、復課證明查驗制度以及通風消毒等制度。
5.學校要嚴格落實教職員工個人防護措施,做好相關場所的通風消毒工作。師生員工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時要及時就醫并向學校報告;學校應及時掌握師生的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高校應該加強與醫療機構的聯系,可以讓醫生定期到學校為學生檢查,同時也可以請醫療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到校為學生就傳染病防治方面進行講解。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積極地配合醫療機構對學生進行檢測,防止出現交叉感染。在對學生進行檢查時要注意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高校需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并且將這些信息及時傳遞給醫療機構,為后續的治療提供參考。
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好壞關系到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應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控機制,加強日常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學校傳染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高校要加大對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學生對傳染病防控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