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喜,李穎,劉勁松,吳德玲,許鳳清,王仁中
(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國務院推出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簡稱“雙一流”) 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突出人才培養核心地位的重大戰略舉措[1]。在“雙一流”建設中,培養高素質人才要求高校必須高度重視課程教學改革[2-3]。課程教學改革也必將對“雙一流”建設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4]。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為使藥學專業課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有難度、有深度和有廣度,必須堅持課程教學體現高階性、突出創新性和提高挑戰度(簡稱“兩性一度”)的理念[5],以有效提高藥學人才培養的質量,為高校“雙一流”高質量建設夯實基礎。
天然藥物化學(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是一門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特別是結合化學和生物學知識研究天然藥物中活性物質的學科,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研發的源頭學科,也是溝通醫學與藥學的橋梁學科,在新化學實體類新藥的創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掌握的程度對后續課程學習和就業有重要影響[6]。在我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具有悠久應用歷史的的中草藥,故天然藥物化學對闡明中草藥臨床治療疾病的物質基礎,實現中藥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7-8]。
然而,此課程涉及的藥學知識面廣而深,是一門教師不容易教、學生不容易學的專業課程[9-12]。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不斷積極探索的課題。通過對照“兩性一度”,發現傳統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中仍然存在以下難點問題。首先,安徽中醫藥大學采用的教材是孔令義主編的天然藥物化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第3 版),雖然教材是最新版,但課程內容較為陳舊,課程思政元素缺乏,多學科聯動較少,解決復雜問題的高級思維加入較少,因此,課程缺乏高階性;其次,傳統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方法與形式落后,仍采用傳統授課模式,缺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學習結果探究性較弱,學生個性特征表現不足,因此,課程缺乏創新性;最后,實際的教學內容與前沿科研工作脫節,忽略理論與科研實踐之間的聯系。同時,反映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單一,這些問題導致了課程的挑戰度不足。
本文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以“兩性一度”理念作為指導原則,嘗試對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一些探索,提出“內容多維度—教法多模式—學習滲科研—考評建標準”構建思政、專業、科研三位一體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新教學體系,如圖 1 所示。通過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旨在提高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具有藥學專業特色的高素質綜合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優勢。
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際教學中,教師需從多維角度出發,充分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能力,以培養學生成長、成才。具體實施方案如下:將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內容整合為三大模塊,一是總論部分(包括天然藥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的方法學以及天然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培養知識中蘊含的思維方式與邏輯關系;二是分論部分(包含各類成分的結構分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和檢識鑒定方法),打造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三是實踐應用部分(包括常見中藥實例及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定等),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然后,將思政元素(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辯證思維、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傳承精神、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感、生態文明素養、職業道德、安全意識、團隊意識等)和多學科知識(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醫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生藥學、藥劑學、藥理學、有機化學現代提取分離純化技術、合成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學、文獻信息學、生態學等)全面融入貫穿于三大模塊之中,形成系統高階教學有機整體。通過這種多維度的高階教學,在可以促進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合理融合,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還可以建立學生完整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辯證思維和歷史唯物思維等高級邏輯思維能力,以實現學生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共同提升。

圖1 “雙一流”背景下基于“兩性一度”理念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課堂教學模式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立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與創造思維。具體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案例式教學,互聯網教學等多種模式高效教學,如表1 所示。同時,在實施這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效果。天然藥物化學與生產實踐關系密切,專業性與實踐性都很強。天然產物成分的結構類型、立體構型、反應機理及產物的種類很多,結構復雜,僅用現有教學手段,不能系統直觀地展現所有信息,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與手段緊密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如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直觀,信息量也增大,這樣可以緩解本課程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此外,對內容抽象的理論,如成分結構的立體構型與性質及結構測定等方面,可用三維動態的立體圖象等豐富內涵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的直觀效果,便于學生理解。

表1 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多模式實施路徑
2.3.1 自主學習滲透科研思路
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將科研能力培養與課程教學內容互融的模式,在原有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研究的基礎上,增加科研自主學習模塊。
首先,在大班集體教育教學中,將每班同學隨機分成若干課題小組,抽簽選取安徽道地或主產藥材若干,學生自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針對所選藥材進行提取、分離、檢識和鑒定設計。各小組成員經過集體討論后撰寫綜述,完成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公開答辯,確定實驗方案后實施。通過這種科研小組式學習,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今后參與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根據教師的科研方向,帶動有興趣的同學加入研究生課題研究中,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最后,鼓勵感興趣的同學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組建學生科研團隊,開展科研設計和實踐。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項目的申報和實施過程中充分鍛煉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通過一系列改革和實踐,力求構建包含科研小組式學習、科研帶動式學習和創新創業項目相結合的自主學習模式,從而達到理想的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效果。
2.3.2 考核評價建立嚴格標準
課程評價與考核是對教師授課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綜合性評價,應貫穿于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始終。目前來看,以往的天然藥物化學評分常以期末考試試卷定成績,不利于客觀和真實的反映教與學兩方面的情況。因此,為促進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培育出高素質人才,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實行“過程性考核(40%) +終結性考核(60%)”的模式。過程性考核成績包括科研自主學習評價(30%)和平時考勤與提問(10%)。其中自主學習評價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參與科研課題、撰寫研究方案和自主學習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核。平時考勤與提問主要圍繞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出勤率和實踐參與率等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終結性考核成績包括理論考試成績(40%)和實驗考核成績(20%)。其中理論考試以課程中涉及的知識點為主,由點到面進行全面考核。實驗考核主要圍繞實驗中涉及的技術手段和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基于以上方案,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以完善,每個環節都應嚴格制定科學合理和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標準。
在“雙一流”建設中,課程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堅實基礎,一流本科教育又是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內涵與核心任務,驅動著高校學科建設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而一流學科建設則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關鍵環節。在“雙一流”背景下,對藥學類專業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進行思政、專業、科研三位一體的教學改革探索,必須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突破被動教學模式,以“兩性一度”作為指導原則,將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通過對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采用教學內容加強多維發展,多種教法激活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滲透科研思路,考核評價建立嚴格標準等方式深化改革并建立全新課程教學體系,可充分體現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新性和提高課程的挑戰度,從而提升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水平,提高藥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并有效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