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藍藝 沈陽醫學院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居民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通過信息化大數據手段,對食品安全、食品質量等相關內容進行調研,結果發現,人民身體健康、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居民安全感是現階段我國居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四個重點角度。基于MLR模型的食品安全關注度影響因素,分別從學歷、職業、性別、年齡、月收入5個影響因素,運用MLR模型記性分析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基于MLR模型的食品安全關注度的價值提升策略,探索提升食品安全專注度,強化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意識,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關注度,加強食品安全認證標識認知度,建立統一透明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等優化途徑。
通過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新時期居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影響因素,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較為全面、系統地分析了現階段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質量的關注度。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的結論:居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提升空間較大,應強化居民對食品安全關注意識,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關注度,食品安全認證標識的認知度有待提升,食品安全政策與相關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有待解決。
食品是保障居民身體健康的根本,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逐年提升。結合大數據、數字媒體等多方面的報道,發現了居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部分食品中會添加一定的有毒、有害、致癌物質并存在食品摻假等問題。因此,應切實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提升居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
民以食為天,新時期因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主要體現在部分無法得到安全保障的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居民的購買力,減少居民的消費欲望,也局限了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并且對新時期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社會穩定。對于部分情節惡劣的食品安全問題,為居民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硫磺熏制食品、毒奶粉事件、蘇丹紅鴨蛋等較具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長治久安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促進了社會穩定。
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促使有關部門加重且深化了對此類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罰力度,進一步保障了居民的食品安全,居民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就會更加安心、放心,促使有關機構可以更好地傾惠民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
新時期社會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部分不法分子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以犧牲食品安全為代價謀取暴利。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大數據、數字媒體行業可將居民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進行曝光。
通過構建多元線性回歸MLR模型,分析新時期居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影響因素,以問卷的方式進行數據調研。調研內容以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參與調研人員的學歷與受教育程度、所從事的職業、參與調研人員的性別、參與調研人員的年齡、參與調研人員的月收入。調查研究的總人數為100人,男女比例差值占比16%,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安全關注度應用方面影響因素調查表
同時,運用數學軟件對本次調查研究圖表中的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并將本調查圖表中100對參與調查人員的基本信息: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學歷、從事的職業、性別、年齡、月收入,分別導入到數學軟件中作為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將每一影響因素設為x1、x2、x3、x4、x5。
t=[學歷、從事的職業、性別、年齡、月收入]
并由t=[x1、x2、x3、x4、x5]代替其中因素的取值。同時,y是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進一步地構建y與x1、x2、x3、x4、x5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并運用逐步回歸方法對其結果進行演算。通過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對實際調研中的5個影響因素分析發現,其中參與調研人員受學歷、從事的職業、月收入3個影響因素較多。
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運用,對食品安全問題及其背后原因進行分析,對表1中的數據分析發現,仍有一部分居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知曉程度較低,進而也側面反映出我國一部分居民食品安全關注度、食品安全意識不強,同時絕大多數居民僅僅是較為被動地接受食品安全信息。為進一步地提升現階段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關注度,應逐步培養居民可以主動地收集、關注、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意識與能力。
通過對表1中的調研數據,結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發現,我國高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居民對于信息的關注度比較低收入人群、低教育程度的居民關注度更高。為進一步強化現階段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有效地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效果,可以通過社區不定期進行食品安全教育,進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識。針對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開辦具有針對性的食品安全講座,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同時,地方政府應面向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居民進行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普及教育,進一步強化現階段居民的整體食品安全關注意識。
經過表1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現階段的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提升空間較大,且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存在安全檢測力度不大、檢測標準不夠細化、相關制度法規不完善等情況。相關單位對食品公司所進行的食品安全檢查、抽檢制度還需繼續完善加強。同時,一年一度的“3.15”晚會不足以完整地呈現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檢測設備、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提升空間較大的問題。結合上述問題,相關單位可以完善本地區范圍內的管理制度與檢測方法,積極促進本地區居民加強對本地區食品安全質量的關注度。如本地區居民在外出吃飯時,發現該餐館衛生條件、菜品質量有一定的問題,需要及時撥打本地區內的食品安全管理局電話,積極反饋食品安全問題,提升本區域內的食品安全質量。
同時,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部分居民對食品外包裝中所展示的標識信息認知度不高,甚至不了解、不認識、不知道食品外包裝標志信息展示的內容有什么。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居民、高收入群體對食品的價格關注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此類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以及食品安全質量,對于食品外包裝中的認證標志認知度更高。應當加強對質量認證的監督管理,提高消費者對認證信息與監管信息的信任度。
各級政府部門及單位相關政策應逐漸透明化、規范化、統一化,逐步加大對食品安全檢測的力度,提供食品安全預警信息。通過對存在一定問題的食品展開召回、追本溯源等對策,開展對食品標準信息信用評級的方法。如新加坡近期要求對飲料標注健康指數(健康指數分為A、B、C、D四個等級),同時明確指出C與D兩個健康等級的飲料必須進行標記,A與B兩個健康等級的飲品可以進行適當的標記,此種針對食品安全的透明規范化方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有關單位可以通過合理地采取居民較為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食品安全政策的宣傳,逐步增強消費者對我國食品安全的信心,同時有效地提升現階段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關注度。基于本次調查研究結果,對食品安全問題提出一定的建議。新時期食品安全監管應逐步拓展審查環節,從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抓起,逐步轉變傳統監管模式與監管手段,通過借助居民的力量、借助相關手段和工具進行現場檢驗,如運用高端的科學技術設備,結合網絡信息化平臺、新聞媒體、大數據、數字媒體等監管新效能,逐步建立成熟完備的食品企業審計模式體系和相關審計操作規范與準則,形成統一的衡量標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基本框架。食品安全戰略的基本政策目標是使人民吃得放心,幫助人民逐漸地從“吃得飽”轉變成“吃得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食品安全對人民的健康、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奮進新時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