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國文
西藏自治區始終堅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拉薩市南山公園“鏡湖”倒映著遠處的布達拉宮圖/李國文
家住拉薩市城關區魯固社區的才央,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在工作之余喜歡在公園里散步。多年來,下班后常去布達拉宮后的宗角祿康公園看龍潭湖里的鴛鴦和麻鴨,在湖畔成百上千年古柳樹下徜徉;周末前往北郊拉魯濕地看水鳥飛掠水面,遠眺布達拉宮。
近兩年,她有了一個新的散步選擇,那便是南山公園,這里有鑲嵌草木之間的文化走廊,還有常年倒映布達拉宮的“鏡湖”,周末還可以拾階而上,登上南山山頂,遠遠地俯瞰圣城拉薩。
占地1600余畝的南山公園原址十年前是拉薩河畔的一片荒灘沙地,南山腳下的草地被風沙日漸侵襲。才央回憶說,小時候冬天大風天氣,南山附近經常刮起漫天的沙塵暴,時不時殃及古城區的魯固社區,到處蒙著一層薄薄的沙塵。
拉薩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李寶平曾在拉薩市曲水縣工作,那里是拉薩河與雅魯藏布江的交匯處,也是拉薩沙塵起始之處。他向記者介紹道,十多年前,曲水縣從12月底到次年4月中旬,每月有20多天下午都是沙塵天氣。沙塵沿著拉薩河一路刮過拉薩城,而現在一年也難得幾次,到拉薩市區基本被林木給擋住了?!斑@得益于我們的生態治理,河道治理、山體治理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崩顚毱秸f。
2008年,在拉薩大橋的南端拉薩第一棵樹上山試種成功;2011年,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開展林木苗種試驗,為拉薩南山綠化造林的選種和造林模式提供科學依據;2012年,啟動南山造林綠化項目;2018年,拉薩實施“綠色圍城”周邊山體造林項目(北山),在北環線上構筑起了生態屏障;2021年,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正式啟動,也是西藏首個河谷地區規?;鷳B建設和修復的代表性工程。
據李寶平介紹,南山綠化工程建設內容包括建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生態風景林、生態植物園等。建設之初先后在不同海拔、不同立地類型的區域進行春季、雨季和秋季人工造林試驗,成功實現“樹上山”。自治區率先實現海拔3900米以上干旱半干旱裸露山體人工造林零的突破。
李寶平對多年來栽種的樹木品種如數家珍,白榆、山杏、黃花木、黃河桃、紫葉李、藍月梅、絹毛薔薇、互葉醉魚草,中華沙棘、江孜沙棘,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巨柏、祁連圓柏、大果圓柏,赤槐、國槐、砂生槐、紫穗槐,北京楊、河北楊、小葉楊、新疆楊、藏川楊……其抑揚頓挫的熟練語調聽著感覺在說單口相聲。
說起十年前拉薩的植樹造林活動,2013-2016年在當時的西藏自治區衛生廳工作的中央第七批援藏干部羅云飛回憶道,每年“3 12”植樹節,全區直屬單位、拉薩市、山南市、日喀則市、昌都市等適合種植樹木的市、縣甚至各鄉鎮,公職人員都紛紛被動員起來進行植樹活動?!白灾螀^直屬機關2015年、2016年都是在拉薩南山的半山坡上植樹,對存活率未達到80%的山坡,來年還得進行補種”??梢哉f,拉薩南山綠化工程是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項目。“參與工程的有拉薩的回族、彝族同胞,有農牧區的藏族同志,也有來自四川、甘肅等內地的農民工?!崩顚毱秸f,“除了主要由財政投入的資金外,也有全國工商聯的各大企業會員捐資,還開發了一種小程序由個人通過網絡捐資認領樹種?!?/p>
南山公園的園林工人扎西告訴記者,十年前他剛參加工作時,南山山坡上還是光禿禿的,十年來他見證了小樹長成大樹。尤其是近年來,山坡上有了“樹二代”、甚至出現了野生動物,南山公園也成為外地游客網紅打卡地。據西藏當地媒體報道,2022年10月18日,出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在拉薩河畔覓食、散步,甚至跳入河里游泳。
從拉薩市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僅2022年,包括南山公園在內的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完成投資13.7億元,完成營造林面積1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9.4萬畝,封育0.94萬畝、點播造林3.6萬畝、飛播造林0.07萬畝。豐富的生態資源成為拉薩市民的“幸福不動產”。

成群的藏羚羊走過色林錯湖畔圖/江飛波
金秋十月,漫步在南山公園,秋意正顯的山坡鋪滿青綠與橙黃,沿步道緩緩而上,環顧四周,風景秀麗,流水潺潺,遠處的布達拉宮雄偉莊嚴,令人很難想象在10多年前的另一番景象。
綠滿拉薩的工程并未停止。目前,拉薩市正在組織實施新一輪南北山綠化工程。2022年,西藏自治區印發《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0年)》,計劃總投資278.66億元人民幣。規劃明確了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以拉薩河為主線,以山體兩側第一重山脊可視范圍為重點,涉及拉薩市城關區、柳梧新區、堆龍德慶區、達孜區、曲水縣、墨竹工卡縣、林周縣和山南市浪卡子縣、貢嘎縣9縣(區)35個鄉鎮。
李寶平介紹,按照規劃,到2030年要完成營造林206.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20.6萬畝,封山育林育草(含飛播造林)83.9萬畝,森林提質增效2.2萬畝。規劃堅持遵循規律、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攻關,明確海拔3900米以下區域以營造喬木林為主,海拔3900-4100米區域以營造灌木林為主,海拔4100米以上區域以封山育林育草(飛播造林)為主,為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有效有序實施提供了科學行動路徑。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持續實施將極大改善拉薩周邊生態環境,增強區域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工程完成后,新增營造林面積將為現有南山綠化面積的600倍,年均可新增儲水約4980萬噸,固碳量22.91萬噸,釋氧量19.30萬噸,保肥量2.71萬噸,年生態價值14.85億元。
該工程同時將帶動農牧民通過造林生產實踐增收,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必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據統計,僅2022年參與拉薩南北山綠化勞務人數達50萬人次,實現群眾增收達5.9億元。
十年綠滿拉薩是西藏生態發展的一個縮影。據西藏自治區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迄今西藏全區50%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2016年以來,平均每年為群眾提供生態保護崗位53.7萬個,累計兌現生態補償金126億元。越來越多的西藏市縣加倍增綠,讓民眾感受到舒適宜居。
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藏北那曲市申扎縣,保護區內的色林錯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湖畔周邊草原遼闊,是野生動物的家園。近年來,國家和西藏自治區財政累計投入3579萬元,用于保護區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項目支出,并對濕地生物多樣性展開科學監測和保護。如今,在色林錯濕地,游客們可以看到包括藏羚羊、斑頭雁、灰鶴、黑頸鶴在內的多種珍稀動物。
早在2014年,西藏自治區便啟動了總投資達300億元的“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皟山暮印笔侵秆鹏敳夭冀?、怒江及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皟山暮印绷饔蚋采w全區7市(地)48個縣(區)、389個鄉(鎮)、3162個行政村,集中了西藏自治區80%以上的人口。
在山南市貢嘎縣到桑日縣之間,“兩江四河”之一的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一條長160公里、寬1800米,面積約45萬畝的“綠氆氌”已然成形。植被的覆蓋帶來了當地氣候的改變。據了解,每年的沙塵天氣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的60余天降至如今的7天左右。
西藏自治區始終堅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21年,出臺實施了《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環境權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自然生態保護取得新成效,2022年西藏自治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