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洪亮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依托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和紅色旅游景區,發揮地域特色,盤活存量資源,不斷打響紅色旅游點的知名度,提升旅游經濟的影響力。

淮安周恩來紀念館
淮安區位于江蘇省淮安市東南部,地處蘇北平原中部,京杭大運河與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與揚州、鹽城兩市交界。淮安區下轄3個街道、12個鎮,總人口約78.5萬人,總面積約1452平方公里。
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淮安區依托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和紅色旅游景區,發揮地域特色,盤活存量資源,不斷打響淮安區紅色旅游點的知名度,提升淮安旅游經濟的影響力。
近年來,淮安區始終牢記習近平主席“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的殷切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給新安小學少先隊員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實施“文旅興區”戰略,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強化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打磨提升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并開展巡演,初步形成“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的集聚效應。2022年,淮安區以大運河“百里畫廊”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帶試點為主題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
淮安區堅持“+旅游”理念,在農村產業發展、農房改善等工作中,注重發掘和利用紅色旅游資源,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帶動了鄉村產業振興。車橋鎮弘揚抗日戰爭時期的車橋戰役精神,堅持以特色品牌塑造推動鄉村振興,成立了多個芡實專業合作社,帶動8個村居近萬人規模化種植芡實,種植面積近3萬畝,年創造經濟效益1.6億元人民幣。蘇嘴鎮從抗日戰爭時期大胡莊八十二烈士的英雄壯舉中汲取精神力量,成立“蘇嘴西瓜”產業黨建聯盟,輻射帶動沙吉村、龔營村、建儀村等多個村大面積種植,種植面積已達2.2萬畝,年銷售額3.64億元,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榮獲全國10億元特色產業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和省級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淮安區突出5A景區周恩來故里的龍頭帶動作用,深入提煉周恩來“六個杰出楷模”崇高風范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恩來干部學院成為長三角地區紅色文化體驗高地,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列入“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同時還研發“培根鑄魂”紅色教育專題課程,深入挖掘周恩來紀念館、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等紅色寶庫,并通過“傳承偉人風范”黨員干部研學教育、“強國復興有我”青少年成長研學教育等主題活動,引導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文藝是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的有效載體。創排大型話劇《周恩來與故鄉》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的精神家園》《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三部校園系列勵志話劇,弘揚周恩來的崇高精神品質。創排兒童劇《新安旅行團》,新安小學少先隊員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專業演員同臺演繹,通過“戲中戲”的舞臺呈現,講述“新安旅行團”的歷史和新安小學的故事,引導青少年兒童要成為一個能擔當起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成立新安少兒藝術團,以文藝的方式講好新旅故事,讓孩子們沿著新旅的足跡,以行走的姿態傳承紅色基因。
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機遇,以城市更新為抓手,通過精致規劃、精典建設,將紅色館所、舊址遺址等有機串聯起來,構建“一核引領、多片聯動”紅色旅游發展格局。重點打造以周恩來紀念館、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恩來干部學院為核心的三大紅色片區,推進片區內老西門大街歷史街區、月湖、慶城門遺址、施耐庵-羅貫中著書處等項目建設,提升淮安區古城品位,打造紅色“新示范”。以大胡莊八十二烈士陵園、車橋戰役紀念廣場等多片區紅綠融合發展為支撐,提檔升級車橋戰役紀念廣場、大胡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等紅色紀念設施,整合觀光、體驗、休閑等功能,創建鄉村旅游重點村,打造“不忘初心”的鄉村紅色精神體驗區。
交通是紅色旅游的“強引擎”和“硬支撐”,依托交通優勢助推紅色旅游開發。打造了里運河文化長廊淮安區段“四行”體系,推動沿線步行、騎行全線貫通,整體聯通沿線周恩來故里旅游景區、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等紅色景區。建設了海棠大道、長安路等紅色主題旅游風景道,運營淮安古城“海棠號”等旅游公交專線,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實施了永懷路改造提升和韓信路生態停車場建設工程,增設非機動車道和行人道,增加停車位272個,提高紅色旅游景區通達性和承載力。
淮安區以“一核多點”“大旅游、大動線、大組團”的指導思想為基礎,充分發揮市場接軌能力,以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專項客群市場為切入點,將下轄景區、景點及青少年實踐基地串聯,最大限度實現資產活化率。通過旅游賦能,打造戶外拓展訓練操場,從而實現“旅游+基地”的綜合效益。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因地制宜開發相應的產品,圍繞淮安區紅色歷史故事,提煉鮮明的紅色體驗主題,開發富有地域特色的研學課程。加大與各院校、研學機構、培訓機構、旅行社的合作力度,舉行研學旅行活動,著力研發研學課程,提高研學旅游教育水平,增強研學游產品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集中力量打造研學旅行目的地。
淮安區利用偉人故里名片,打造特色的紅色旅游專線,如將周恩來紀念館與周邊的淮安府署、河下古鎮、吳承恩故居、沈坤狀元府、中國漕運博物館等旅游景點結合起來,實現紅色旅游資源與周邊其他旅游資源有效整合,促進全域旅游的發展。在一日游基礎上,加強周邊餐飲、住宿、娛樂、購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入資金對淮揚菜體驗中心、地震館進行場館升級、研學教育道具、廚衛設備、安全監控等全套運營物資及設施設備維護運營等,逐步面向全國市場,為開發多日旅游線路做準備。
未來,淮安區將繼續把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活動、紅色教育基地緊密聯系,形成合力,合理規劃,加強紅色旅游資源與旗下景區、人文歷史有機結合,真正地走向全域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