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靈犀
香港特區政府聯同社會各界不遺余力地創造機遇、拓寬空間,助力香港青年發揮更大潛力,勇立潮頭、踏浪前行。

2 0 2 3 年8 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推出“共創 明‘T een計劃’”,協 助 弱勢基層初中學生,扶持他們的生活、學習及個人發展
“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的實際困難,為青年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是中央對香港的殷殷囑托,也是香港各界近期來一直努力在做的事。逐步落實首份《青年發展藍圖》中的各項措施、恒常化實施“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通過“青年發展基金”支持青年人創新創業等,香港特區政府聯同社會各界不遺余力地創造機遇、拓寬空間,助力香港青年發揮更大潛力,勇立潮頭、踏浪前行。
為助力香港年輕一代成長成才,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底公布首份《青年發展藍圖》,按照青年的成長歷程分《探索篇》《希望篇》《自強篇》和《建設篇》提出相應措施,協助12-39歲香港青年發展。
“《青年發展藍圖》提出的160多項措施中,已完成約30項,其余大部分正按進度推展。”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介紹,其中“青年宿舍計劃”已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
“青年宿舍計劃”是指香港特區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在其擁有的土地上興建青年宿舍,竣工后以自負盈虧形式運營宿舍。為幫助青年在收入低、房租高的情況下實現“安居夢”,這些宿舍的租金將不超過周邊其他同類型住宅的60%。
位于香港銅鑼灣摩利臣山道的“香港青年聯會青年宿舍項目”,是香港首個由酒店改建的青年宿舍項目,由香港青年聯會、紀惠集團合作運營,可為香港18-30歲的在職青年提供194個宿位。宿舍位于繁華地段,裝修美觀大方,獨立衛浴干凈整潔。在公共區域,共享廚房寬敞明亮,健身房、休息室等設施齊全,自2023年3月底開始啟用后就吸引很多年輕人。
“我們收到了非常多的入住申請。入住青年除了要符合年齡、收入等條件,每年還需參加至少200小時的義工服務。”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楊政龍介紹,青年宿舍還會舉辦很多活動,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升職、增收、開拓視野等方面的內容,都可以幫到青年人。
作為首批住客,在銅鑼灣工作的發型助理何先生說:“我以前和家人一起擠在慈云山附近的公屋,每天上班要花一個小時,現在只需步行5分鐘。通勤時間節省下來,我還可以練習手藝。”
在原有的“青年宿舍計劃”基礎上,《青年發展藍圖》還提出增加青年宿舍供應,將資助范圍從非政府機構興建青年宿舍擴展至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及旅館作青年宿舍。自相關計劃提出以來,不少酒店旅館積極響應,提供整棟或部分房間參與計劃,迄今已有3個項目獲批,共能提供約480個宿位。此外,由特區政府全額資助的新建造青年宿舍項目中,已有兩處落成啟用,另有一處啟動建造,共能提供約1800個宿位。
“社會上有很多愿意幫助青年的有心人,大家一起合作,有信心在5年內提供3000個青年宿舍宿位,讓更多青年受惠。”麥美娟說。
現場學生踴躍發言,特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耐心解答,以“提升青年向上流動”為主題的2023年施政報告咨詢會,不久前在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內舉行。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等相關負責人與約240名大學生面對面,學生們就教育、青年發展等議題發表意見建議,持續近2個小時的對話氣氛熱烈。
“香港青年政策正越來越好,我能感受到社會各界對基層青年的重視。”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大四學生梁綺玟說。她曾多次參加《青年發展藍圖》宣講會等活動,在報告咨詢會上,她關注青年參與公共事務、青年多元發展等議題。
幫助青年向上流動,是香港青年工作的重點之一。2022年10月,特區政府推出旨在幫扶困難家庭學生的“共創明‘Teen’”計劃,通過動員商界和社會力量,為約2700名弱勢社群家庭初中生搭配義務“友師”,為他們提供發展規劃指導和財政支持,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設定未來的發展目標。
中國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副工程經理謝恩恩是“共創明‘Teen’”計劃的首批“友師”,與她結對子的,是當時讀初三的女生余同學。
余同學來自劏房家庭,是家中獨女。“孩子媽媽很高興能有一位大姐姐陪伴女兒成長,她希望我多帶孩子增長見識,并指導她選科。謝恩恩多次帶余同學外出參觀,參加特區政府和有關企業為學員組織的參訪和體驗活動。“初三學生要在約20個科目中選修2-3科,容易陷入迷茫。多參加社會活動、體驗不同職業,可以幫助孩子們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從而思考未來發展方向。”謝恩恩說。
經過近一學年的探索和思考,綜合考慮能力、興趣、就業等因素后,余同學在謝恩恩指導下選修了偏理科目,如今她已開始高中階段的學習。
今年5月,陳國基帶領部分參與計劃的學員和“友師”來到航空公司,一同沖上云霄,體驗“空中之旅”。“再次與同學們見面,我發現部分同學說話比以前多,還有人主動索要名片,很開心見到大家的轉變。”陳國基感慨道,因為要求“友師”花費的時間精力多,最初曾擔心有人不愿擔任,結果發現,申請成為“友師”的比學員還多,“說明香港有很多有愛心的人士和企業,這對我是很大的鼓舞”。
“計劃第二期,將會把參與范圍擴大至公屋學生。”陳國基表示,政府會起帶頭作用,促進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幫助困難家庭的初中學生提升能力信心,培養積極思維和正向價值觀。
“在大灣區我們的發展空間真的非常廣闊!”2023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入職歡迎儀式近日在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舉行,參加2021年試行計劃的香港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灣區逐夢的經歷,現場氣氛歡快熱烈。
香港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就業選擇。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派駐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參與計劃的企業須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于月薪1.8萬港元聘請目標畢業生,香港特區政府按聘用人數向企業發放每人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計劃試行后,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2023年3月特區政府宣布將計劃恒常化。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增長快,就業空間大,發展潛力很大。”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介紹,自2021年試行計劃起共有400多家企業提供3400多個職位,累計輸送超千名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企業為香港青年提供了類型多樣的就業機會,包括傳統的金融、地產,以及新興行業如科技等。”孫玉菡表示,參與計劃的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可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內地,開闊眼界、提升能力,“只要香港青年有意愿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闖一闖,見見世面,就能感受到大灣區的生機和活力”。
“內地市場規模大,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客戶,接下來會學習積累到更多的工作經驗。”梁浩東是香港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參加今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入職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見習工程師,派駐廣州工作。入職至今他已經參與到新鴻基廣州南站項目中,還可以隨時與企業導師“一對一”交流,快速適應內地的工作生活。
“鼓勵更多香港青年把握機遇,勇敢追夢。”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通過“青年發展基金”下的“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等,積極推動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他透露,特區政府計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推廣辦事處,更好地為在當地發展的香港青年提供幫助。
“特區政府將通過不同安排,創造機會讓青年展現潛能、提升自我,增強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國家的歸屬感,成長為能肩負起貢獻祖國、建設香港重任的人才。”李家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