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是高教出版社最新出版一本呈現新形態特點的高質量教材。作為高校思政教師理應關注到專家精心編排新教材呈現的新變化,研習新教材中“習語”“拓展”“圖說”與“明辨”等欄目新形態特點,并在教學中引領學生協力深耕創新,啟動思政教材新形態動能發揮作用,以融合創生為手段實現思政“金課”高質量“鑄魂育人”。
關鍵詞:新形態;思政課;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高校;提質增效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1-0066-04
Abstract: "Ideolog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2023 edition)" is a new high-quality textbook published by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changes presented in the new textbooks carefully arranged by experts, study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umns such as "idioms", "expansion", "illustration" and "discernable" in the new textbooks. They should lead students to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deepen innovation in teaching, start the new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xtbooks to play a role, 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golde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creation as a means.
Keywords: new 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Ethics and Rule of Law (2023 Edi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2023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以下簡稱“新教材”),是基于2021年版稍作修訂而再版的。這是我國高校公共必修思政課課堂已逾經年,作為思政課一線教師實實在在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添加新形態元素等新教材,呈現出了圖文并茂、吸引人閱讀的新特點。新教材是在2018版基礎上,依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教材〔2020〕6號)要求兩次修訂而成的。同時,新教材新形態特點是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并遵循學生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而精心編排的新實踐。這里反復閱讀、不吝揣測專家意圖,探尋多種途徑將“習語”“拓展”“圖說”與“明辨”等將新形態元素進行高質量拓展,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有效轉化,培養學生實現從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將思政課打造成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金課”。
一? 思政教師應全方位認識新教材的新形態特征
(一)? 思政教師全面考察新教材中設置新形態特點的欄目概況
新時代思政教學育人的高質量要求教師能夠認識到新教材的創新價值。思政教師面對新教材添加的新形態元素特點,需要自我反復認識基礎上帶領學生提升對新教材形式變化對內容呈現的體驗感,引導學生改變過去對教材重視不夠狀況。這版新教材增設了“習語”“拓展”“圖說”“明辨”“插圖”及“二維碼”6類欄目。據統計新教材中新形態特點的六類欄目嵌入各章總況見表1。
(二)? 思政教師詳細掌握新教材呈現新形態分布的特點
思政教師還應該再仔細閱讀新教材,并對“習語”“拓展”“圖說”“明辨”“插圖”及“二維碼”6類欄的新形態特點加以詳細分析,以便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習語”是指習近平總書記在特定時期就特定問題所發表的特定觀點、論斷和指示,也是從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和文章中提出或使用的句子和詞語形成短文。“習語”欄目最早是2015年4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編輯部微信認證“學習小組”賬號上開設的。新教材中借鑒“習語”欄目并精選了與內容相關的55條。其中粹選習近平總書記文章、講話精辟論述和理論短文,蘊含義理精深、膾炙人口、接地氣、有溫度文化智慧語言金句共49條,另外粹選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和魯迅等金句共6條,都將這些金句嵌合在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章節、段落中獨立設置版面,第六章涉及法律的最多有16條。對于“習語”宜用誦讀法進行教學。
“拓展”是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新的東西。一般實指表征觀念、認識問題視角、思維模式發展等方面的開拓延展,達到質量變化。新教材在“拓展”欄目中精選了51則,這是僅次于“習語”欄目第二多條目。“拓展”欄目選取內容涉及面廣較為龐雜,主要有觀點闡釋、概念拓展、人物軼事、電視節目及法律條例等等,其中涉及法律最多,有20條,突出了與章節內容密切關聯的學習資源擴充。對于“拓展”宜用釋讀法進行教學。
“圖說”是由圖片及文字組成或由圖畫為主稍加文字說明組合而成的。這是一種新興網絡圖像格式,是一種信息圖閱讀的新類型,使得蘊含的信息量擴大。新教材在“圖說”欄目里安排了47幅。“圖說”內容主要包含人物故事、電視欄目、書籍介紹和重大事件等等。“插圖”是采用實物圖、數據表等,由高清圖片和內容相吻合文字配合組成,直觀性更強。新教材在“插圖”欄目配有10張圖,內容主要有發展成就、戰略步驟、核心價值觀內容等。“圖說”與“插圖”都是能夠給予展現直觀、邏輯性的閱讀特征。對于“圖說”“插圖”欄目宜用說明法進行教學。
“明辨”是以明確辨析方式,對思政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以澄清的欄目。新教材中“明辨”是為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的欄目,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形態特點,是思政教材編排的有益嘗試。新教材在“明辨”欄目中安排12則。諸如“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過時了嗎?”“當代青年能否選擇‘躺平’?”“消費越多,人生就越幸福嗎?”“為什么說‘黨大還是法大’是個偽命題”等等。這些問題是學生一時難以自己得出明確答案,需要在思政教師引導下進一步采取討論方法,經過激辯升華獲得明確、正確答案。這是創設了一個平等、寬容和理性對話空間,讓學生通過引發質疑和認同,強化比較和甄別。對于“明辨”宜用辨析式、討論法、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
“二維碼”是一種依靠互聯網技術支撐對應平臺提供存儲的數字資源庫。因“二維碼”占用很小版面拓展了教材內容的空間,受到教材專家青睞。新教材中共安放了7個“二維碼”圖標,并在底下標注了展現文章標題文字。具體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大會議上講話4篇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各1篇。加上封底排1個“二維碼”含有“產品信息”等內容。這個欄目宜用“體驗式”進行教學。
(三)? 思政教師清楚認識新形態特點教材呈現健康閱讀版面的生態特點
新教材在版面設計及排版上從封面到目錄大標題,以及緒論及六章小標題字體等是用淡綠色印刷的。“習語”“拓展”“圖說”與“明辨”等6個欄目圖標,以及除圖片外的標題、內容文字等也都是采用淡綠色印刷的,這使得新教材由保護用眼閱讀的健康綠色色彩印制。新教材形成了立體化、可視化、動態化的新形態化學習空間,增加了具象文化的影響力,滿足學生學習特性的審美需求,展現了具有綠色生態觀念下創新元素的特點。整體上看,新教材比起2018版是基于健康閱讀理念的一次很好嘗試,極大地增加了閱讀者的視覺感官吸引力及愿意閱讀的興趣。
二? 思政教師全過程深耕新形態特點提升育人效果的路徑
(一)? 思政教師利用“習語”欄目培養學生理論信仰能力
首先,思政教師應仔細研讀教材中“習語”欄目中“金句”內容,思考其與教材章節內容文本的關系。新教材中48條“習語”“金句”長的有數百字,短的幾十字,內容關涉到對青年人生成長期待、堅定理想信念、傳承中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道德建設及建立法治思想等方面重要論述。這既是開展思政教學的根本遵循,也是引領時代價值的重要指南。思政教師應從學生成長規律需要角度,從學生契合心理特點、思想脈動、精神需求等方面設計教學,使用這些畫龍點睛句子發揮應有的作用。思政教師用“習語”欄目廣泛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回應學生知識需求、解答疑惑、砥礪心志,引導大學生茁壯成長。
其次,思政新教材“習語”欄目體現了融媒體促進教學資源建設新形態。可以說將習近平治國理論中經典語句有機嵌入教材,是為新教材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思政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根據教學進行誦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領悟的能力;課堂教學中通過設計學生探究“習語”精髓與教材內容有機鏈接,創建“習語”誦讀課堂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研學能力;思政教師將“習語”作為課堂小結進行點撥式總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后布置學生品讀、感悟“習語”是議題式教學模式的全覆蓋。通過富含文化典籍、生動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習語”,使貼合學生思維模式的語言真正在心靈埋下真理的種子。
再次,思政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新教材本身就是一種思政理論探索和價值的建構。通過對“習語”精煉金句由表及里、由淺及深、由抽象到具體地分析,能夠增強學生理論表達思想性,讓學生在個人成長和發展階段提升理論素養,主動地思考人生和社會。“習語”金句豐富的信息拓寬了學生理論視野,使其具有世界眼光、家國情懷。思政教師據此引導學生將對知識認知轉換為對信仰認知,獲得培養理論信仰的深刻理解。
(二)? 思政教師精心利用“拓展”提升全方位認知智慧
思政教師教學中對教材“拓展”欄目融合了內容觀點、概念,應該采取向內涵與外延2個向度的拓展。深耕教材是融會貫通教材內容拓展,采取溯源精讀、明晰概念、理清邏輯等手段融合教材內容。使得“拓展”部分內容能夠幫助學生豐富關于教材知識點的認知。尤其是將諸多補充資料給予學生開放式獲得,使得學生通過自主擴展的學習渠道增加進一步探知的趣味性。思政教師也應在教學中對“拓展”教材內容時空結構與活動方式略加分析,使之達到為學生建立良性互補知識體系的目的,實現深度學習和探究增值的服務。
新教材是服務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培養,思政教師面對理論性、邏輯性都強的教材內容,需要從精煉教學技能、把握巨大信息量的角度去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思政教師通過“精心融入”“精彩講出”的教學,并通過蘊含文化底蘊的教學語言表達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所具有的深厚育人意涵。思政教師結合“拓展”不同專題,提煉出一系列問題,教學過程形成將“問題鏈”轉變為環環相解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思考過程是給予體驗和感悟過程,用深厚智識打通歷史時空層層阻隔。在向學生傳授知識中轉變成學生認知智慧。思政教師在教學活動運用“拓展”資料促成學生知行合一實踐,達到將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思政教師引導學生解讀“圖說”“插圖”信息提升理論能力
“圖說”是新教材新形態元素較為突出的欄目設置,是采用黑白圖片與淡綠色文字組合成的,力求用來展現要說明的人物故事、歷史事實、統計數據等等,是一種能夠給予學生直觀清晰印象的良好手段。思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教材中“圖說”,來達到讓學生開闊視野、提升興趣、深化認識的效果。新教材中“圖說”具有圖片直觀、文字簡潔、信息可視性強等特征,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圖片及簡明文字,增強對教材閱讀興趣和理解內容,啟發培養深度閱讀思維能力。這種具有組合特征的“圖說”是依據新形態教學理念,使得學生在感受圖片認知與文本閱讀過程中產生強烈交流感,給予學生鮮明視覺沖擊新形態。學生易于接受知識重難點,引起精神的共鳴感。思政教師通過認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圖文符號形式,準確把握新教材總體、各章節邏輯結構,創造性地探索基于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設計。“圖說”給予學生理論價值的整體闡釋,獲得全息解讀能力。讓學生在思政教育內在邏輯中建構激情情感,有意識地參與到對思政課程情感與意義建構,提升學生引導、匡正、轉變接受度,迅速滿足學生價值訴求的理想程度。“圖說”也具有思想引領力。學生讀圖學習,給予復雜表達意義。“圖說”豐富了學生文化視野新的視角,開啟了思政教育心理上潛意識接受,使得價值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右腦圖畫潛意識。
盡管“插圖”與“圖說”有很多共同之處,而“插圖”是將圖片、文字乃至表格融合一體,通過合理編排顯示出內容上一定邏輯關系的集合。“插圖”在符合編輯學、美學和教育學等視角涵義基礎上,蘊含了多重價值。新教材的“插圖”是對相關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用相對復雜圖形與表格的整合,梳理展示成就、戰略等時代背景、發展過程、主要內涵、重大意義和時代價值等內容,體現了整體內容中見局部、宏觀中現細節特點。因“插圖”沒有文字補充說明,因此擺放位置需要與內容相關,盡可能科學合理使得圖文契合度高,既能夠顯得圖標標引醒目,又能夠增加教材內容準確性和感染力。思政教師利用新形態教材文本中插圖表、圖片等內容,為學生作了簡要清晰闡釋,拓寬學生理論視野。思政教師應精心研讀新形態“插圖”編輯理念,借助融合媒體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助力思政課守正創新,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四)? 思政教師利用“明辨”提升學生辨別是非能力
思政教師根據教材設置“明辨”欄目,教學中改變對價值觀教育只能讓教師講解和學生靜聽的傳統“灌輸式”教學,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給予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價值討論和價值爭辯的時間和空間。新教材中“明辨”提供的問題,都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真實困惑。思政教師引導學生對此“明辨”問題區別側重:有的是對問題正反2個方面進行辨析;有的是對反思中學會明辨是非。這都是需要思政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激活“明辨”欄目的價值,實現在知識方面明辨正誤、釋疑解惑、深入思考和拓展升華。還要按照內容引導學生在換位思考中學習反思,在兩難辨析中領悟理論意義,思維拓展中明辨真理,促進知行合一。教師要把控好課堂討論價值觀的討論走向,做到去偽存真,棄惡崇善,幫助大學生在“真理越辯越明”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政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不同類型價值難題,課堂教學過程中可構設一個道德舞臺,對難于直接解答的抽象問題,制造一些價值沖突和道德困境,將大學生置入特定時空角色之中明辨是非,幫助學生在決斷選擇中樹立科學價值觀和實踐觀,能夠澄清個人模糊的認識并匡正失范行為,在貶斥假惡丑現象后,旗幟鮮明地弘揚真善美的道德,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道德風尚的建設者,成為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推動者。
李志強教授對新教材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道德品質”中“明辨”欄目如何進行教學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范例:他認為需要探索“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與原則”“吸收借鑒優秀道德成果”“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三方面“明辨”。從大中小三階段道德認知情感培養的共同與不同,形成“社會主義道德”系統理論認知,參與廣泛社會實踐,辨明積極、準確認識,澄清哪些是偏頗的、片面的認識誤區,利用“明辨”形式錘煉道德品質。思政教師引領學生辨析過程中要研讀理解教材、政治、文件等話語特色,運用符合大學生認知規律的話語實現書面語言向口頭語言轉變,將“明辨”形象、生活化日常用語用以辨別是非曲直,讓其具有理論知識直觀易懂特點。
(五)? 思政教師引導學生掃描“二維碼”擴大閱讀空間
“二維碼”是這次新教材中最具新形態元素的欄目。思政教師面對“00后”自帶網絡基因且思想比較活躍的大學生,需要特別關注他們對新形態元素的興趣,引導學生可以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掃描“二維碼”,獲得擴展內容,鼓勵依靠手機等閱讀新媒體、學習時政的積極性。思政教師在課堂講授內容布置學生使用“二維碼”課前學習,提前實現擴展學習任務。思政教師在教學中還可在講課PPT上貼上“二維碼”,穿插拓展教材時空“體驗式”知識傳播形式立體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 結束語
網絡上曾出現的對小學教材存在問題的關注,恰是反映人民群眾對教材處于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強烈關注。高校思政教材除新教材外,還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3年版)》等也有新形態元素融入,使得教材具有互動式教學特點。但是從融媒體發展對教材編輯出版的影響來看,仍然有巨大的拓展空間。作為一線思政教師,熱切期待思政課教材建設上能夠利用國家對教材前所未有重視的這個大背景,融合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的智力,進一步實現新形態教材的“迭代式”更新升級,切實增強思政教材立足現實性、時代性和信息化等融通,實現為培育時代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 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翁賢鋒.高校政治理論課用好“習語”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9(11):105-107.
[4] 張青青.“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優化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7.
[5] 李志強.以“明辨”澄清大學生在道德領域中的認識誤區——以《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第五章內容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1(9):124-131.
[6] 謝玉進.《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第三章重難點問題解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4):78-81.
[7] 李志強.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理論、豐富資源和具體實踐——談《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第五章的邏輯主線[J].思想教育研究,2023(4):82-88.
[8] 沈壯海,邢國忠,謝玉進.《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修訂說明和教學建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3):25-30.
[9] 聶廣壯,王立仁.《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教材圖像敘事變化的意蘊[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1):142-147.
[10] 邢云文.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第四章修訂解讀與教學建議[J].思想教育研究,2021(9):120-123.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金課’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2020SJZDA149,主持人為闞國坤)
作者簡介:闞國坤(1963-),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區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