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主題闡釋】
鄉村振興包括很多方面,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要讓廣大農民走出貧困、共同富裕,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整體框架中,鄉村經濟振興和鄉村文化振興如火如荼。尤其是廣大村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和高度的建設熱情投身到建設當中。
“村BA”爆火,展現農味文化魅力
2023年6月20日,廣受矚目的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揭幕式在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隆重舉行。村民、球員代表與籃球明星、相關領導共同為大賽揭幕。勁爆的民族特色文藝表演后,友誼賽由黔東南州農民籃球隊對陣甘肅省臨夏州農民籃球隊。比賽間歇,還展示了臺盤農產品、美食,以及鄉村啦啦隊表演、苗語樂隊演唱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農民主體、鄉土特色。
“村BA”,這項發端于臺盤村“六月六”吃新節的村民籃球賽,因其火熱的現場氛圍和接地氣的辦賽風格火爆全網。相關部門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基層文化創新的意義,因勢利導在全國鋪開,讓全民健身活動多了一個有效的平臺和抓手。“村BA”雖然姓“村”,但不能局限于一村一地,要推動它出村、出山,成為廣大村民的“村BA”、各地農民的“村BA”、全國人民的“村BA”,讓健康、文明、和美的理念與綠色、優質、生態的產品共同攜手,風行天下。這不僅是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有力舉措,也成為促使農、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
“村BA”爆火的不只是鄉村籃球,還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獨具“農”味特色的牛羊魚果等優質生態獎品,人山人海的村民觀眾的現場互動,以及熱情似火的全網網民的聯動呼應。它已經不只是一個普通的籃球賽事,更體現了群眾對體育文化事業的渴求和熱情,已經成為一種爆款式、傳奇式的群眾文化現象。
◆素材解讀
臺盤村隆重舉辦的“村BA”,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不僅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新時代農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和快樂健康的體現,是鄉村振興中廣大農民主人翁態度和創造力的體現,也是文化振興與經濟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具體體現。
家門口的“村晚”,夜夜精彩
2023年6月25日,夏日的夜晚,微風習習、舒爽宜人。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南翔人民在茶余飯后悠然散步至文體中心廣場,談笑間等待著“村晚”上演——這已成為南翔人生活的常態。
上海嘉定區南翔鎮夏季“村晚”大聯歡系列活動首場演出聚焦戲曲曲藝,匯聚了獨角戲、評彈、滑稽戲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滬上知名曲藝家顧竹君和陳健一登臺就引來陣陣掌聲,兩位藝術家帶來的經典獨角戲《戲迷嫂嫂》連說帶唱笑點不斷,讓臺下觀眾笑得前仰后合。滑稽小品《祝您健康》、評彈《江南好風光》、快板《弟子規》、相聲《歡度今宵》等節目輪番上演,贏得了大家的喝彩和掌聲。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親臨現場,見證“評彈藝術南翔培訓基地”成立,基地將開展“名師輔導進社區”等活動,以培訓、導賞、展演的形式,在社區培養一批喜愛曲藝的市民朋友。
為期6天的南翔鎮夏季“村晚”大聯歡系列活動充分整合本土文化資源,由南翔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南翔鎮教委、南翔成人學校和南翔鎮老年學校聯合主辦,集結了曲藝專場、藝術教育成果展、閱讀專場、體育專場等精彩演出。一場場“納涼晚會”,讓夏夜增添了不少煙火氣。“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市民群眾向我們咨詢會不會舉辦納涼晚會、何時舉辦,可見南翔人民對于文化的需求非常高漲。”南翔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副主任趙琰華說,“為了滿足基層的文化需求,我們決定在今年重啟納涼晚會,雖然名字改為‘村晚,但是籌辦晚會的初心不會變,我們就是要為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素材解讀
上海嘉定區南翔鎮搞起極富地方特色、鄉土氣息的納涼晚會——“村晚”,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讓大家坐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既有名家助陣又有村民參與的文娛表演,表演、欣賞、學習相結合,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鄉村振興服務站,村集體經濟“便利店”
如今在習水縣永安鎮、官店鎮、二郎鎮等地都有24小時“便利店”——鄉村振興服務站,能進行電商直播、農技培訓、購物消費等,為鄉村集體經濟產品的銷售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
自從有了這個直播陣地,龍鳳村黨支部書記變身“銷售員”,定期通過直播銷售土特產,僅兩場直播,就為該村帶來2萬多元的銷售額。在鄉村振興服務站直播陣地的加持下,龍鳳村的臘肉及其他農特產品紛紛搭上電商“快車”,“跑”向了全國。
在二郎鎮鄉村振興服務站內,農特產品區整齊地擺放著獨具二郎特色的二郎李子、莫洛跑山雞、二郎西瓜等土特產品,農資區、糧油區則擺放著農業生產及各類生活必需品。該服務站不僅提供群眾生產、生活用品,同時還為當地群眾提供農技培訓、就業咨詢、農特產品銷售等服務。
“我們二郎鎮鄉村振興服務站成立一個月來,為群眾賣出西瓜約15萬元,賣出李子約10萬元。目前已經開展了1000余人次的農技培訓,推送200多人到企業順利就業。”二郎鎮鄉村振興服務站站長余鑫介紹道。
據了解,今年來,該縣以聚焦“產業發展”、延伸“服務觸角”、落實“人才培育”為目標,統一標準,凝聚共識,推進村級鄉村振興服務站建設,通過制定“七有”建設標準,一體推進鄉村振興服務站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13個鄉村振興服務站。接下來,習水縣將逐步健全完善鄉村振興服務站功能,并把鄉村振興服務站作為公共服務均等化、鄉村治理和基層黨建提升的重要載體,保持服務信息化、便民化,打造出集綜合性、一體化、多層級為一體的服務平臺,全力推動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更好成效。”習水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素材解讀
鄉村振興服務站是以農民需求、服務短板、產業鏈條缺環為切入口,為廣大群眾提供信息咨詢、農產品和商品買賣等服務,是一個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和綜合服務平臺。鄉村振興服務站的打造實現了“一點多用,一站多能”的作用,讓鄉鎮的農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國。
《了不起的鄉村》:為安徽鄉村振興立時代影像志
由安徽省廣播電視局編著、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旗下安徽新華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了不起的鄉村》通過融合出版的方式,立體展現安徽鄉村振興的奮進歷程,為鄉村振興抒寫時代影像志。
據介紹,《了不起的鄉村》一書緊密圍繞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講好中國故事安徽篇這一主題,講述20個不同地市的、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振興故事,記錄安徽鄉村的現狀和變遷發展,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每篇故事配有一部原創紀錄片,總時長約500分鐘),生動真實地展現這些鄉村的文化傳承、歷史記憶、鄉愁人情和未來希望,呈現出新時代廣播電視事業深度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同時,安徽省廣播電視局還組織全省各地廣播電視臺創作相關內容,展現安徽省鄉村全面振興的奮進歷程,為鄉村振興抒寫時代影像志。
“展開此書,目光所及的每一座美麗鄉村,都煥發著新時代的魅力風采,澎湃燃燒著青春的激情,沸騰著民族奮斗的號角,凝結著濃濃的鄉音鄉愁。”讀者曹光華在閱讀此書后這樣表示。
◆素材解讀
《了不起的鄉村》的出版發行,是探索“廣播電視內容+”的創新之舉,促進電視節目文化屬性與地域屬性相結合,讓更多的游客和群眾了解豐富多彩的鄉村振興故事,感受生機蓬勃的鄉村振興實踐,進一步推動項目成果轉化、賦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