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石洞鎮文山村,整潔的村容讓人眼前一亮。穿村而過的硬化道路被打掃得干干凈凈,整齊劃一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奏唱著鄉村振興進行曲;傍晚時分,村民三三兩兩漫步在文化廣場上,悠閑自在……一幅文明和諧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美麗鄉村建設讓文山村煥發出更具魅力的迷人容顏。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底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期盼。近年來,在皋蘭縣石洞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文山村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以文化樂民文化惠民為重點,扎實開展文明鄉風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先后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范創建村”“國家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走在文山村的硬化道路上,可以看到每隔一段距離,路邊都會有一個垃圾桶,身穿紅馬甲的工作人員按段清掃路面。
村民魏晉安正坐在路邊的樹蔭下,悠閑地和鄰居拉家常,提到現在的日子,魏晉安喜笑顏開:“環境越來越美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p>
“農村空氣清新,環境也優美,不比城里差!”文山村黨總支書記魏列峰指著干凈的村道,頗為自豪地說。據悉,在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文山村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圍繞農村柴草垛、垃圾、雜物等薄弱環節進行全面清理,以道路干線、房前屋后為重點區域進行深度清潔,確保不留死角盲區,徹底整治“臟、亂、差”等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全面推進鄉村面貌持續更新。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如今,文山村村民自家衛生廁所覆蓋率達100%。全村5個村民小組717戶2137人實現改廁愿望,村里還建了3座公廁,既方便路人又保證了村莊的整潔。
另外,文山村結合皋蘭縣鄉村振興行動,不斷改造提升農村硬件設施。目前,文山村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7公里長的進村路提升了交通便捷度和村莊顏值,村民紛紛點贊。
“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我覺得很幸福。我們住著新房子,出門就是水泥路,村里還建了小廣場,農閑的時候跳跳廣場舞,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村民魏冬梅滿臉笑意地說道。
魏列峰表示,這幾年,文山村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村民不僅生活富裕,生活環境也和城里一樣干凈整潔,村民的業余生活也十分豐富,每到傍晚,三五成群的人或在路上散步,或在文化廣場鍛煉、跳舞。當前,村民的生活條件好了,幸福感、榮譽感、歸屬感大幅提升,面對新生活、新期待,文山村“兩委”將繼續帶領黨員干部竭力前行,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真正擦亮鄉村振興的幸?!暗咨薄?/p>
一面面內容豐富的文化墻,一排排綠意濃濃的景觀樹,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道路,一座座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當下,走進文山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處處煥發著生機與活力。
“環境變美了,住著才舒心。”說起如今村里的環境變化,村民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改善的不僅是“硬件”,更是“軟件”。近年來,文山村實施村民文明素養提升工程,重點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環境保護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工作,組建基層宣講隊伍,深入基層開展環境衛生專題宣講活動。此外,文山村積極創新載體,通過“村民說事”、聊天長廊、大樹下說事、“小板凳”工作法等貼近群眾的工作載體,與村民“零距離”進行互動,教育引導村民群眾增強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另外,文山村還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創建了“美在文山”志愿服務項目。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探索推行“3+1+N”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模式,建立了村有專職清掃員、社有清運員、巷有監督員3支隊伍;全面推行“黨員家庭戶聯動帶四鄰”的“1+N”門前三包網格體系,以巷道為網格,制作了公示欄,劃段標號、定位到戶,建立了環境衛生“月評比、季通報、年評定”制度。每月對村民落實門前“三包”進行打分評比,每季度召開代表會議進行通報,年底將年度考核結果與五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最美家庭評比相結合,通過黨員爭先、群眾爭星、互評互促,在潛移默化中把村民轉化為“家門口的志愿者”,激發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厚植文明鄉風。
魏列峰說:“如今的清潔工作,離不開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參與,在做好宣傳員、組織員、監督員的基礎上,全村群眾凝心聚力,共同打了一場漂亮的環境衛生‘殲滅戰’?!?/p>
“環境好了,外孫回來都不想走了!”村民魏阿姨笑呵呵地說,今年端午節期間,女兒帶著外孫回老家來玩,看著原來的農村環境大變樣,處處干凈衛生、環境宜人,一家人覺得現在的農村和城市沒多大區別。
如今的文山村,村容整潔,村民關系和諧、娛樂休閑設施齊全,文化設施配套,居民安居樂業,幸福指數大幅提升,村莊處處呈現出安定祥和、繁榮發展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