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的一種,常見于發霉的玉米和全價飼料中,鴨如果單次攝入過量或長期攝入毒素超標的飼料,就會導致中毒。鴨對黃曲霉毒素非常敏感,攝入毒素后主要危害肝臟、黏膜,進而影響機體解毒、消化、免疫等功能,危害較大。
由于鴨齡和中毒劑量的不同,中毒鴨臨床表現存在一定差異。發病較急時,中毒后在1~3天內就會死亡。發病較急的一般為幼齡鴨,尤其是一個月內的雛鴨。黃曲霉中毒主要癥狀為食欲不振或突然停食,生長發育緩慢,羽毛脫落,常持續鳴叫,走路步態不穩,容易摔倒,有些鴨長期臥地不起。鴨群中經常有不明原因的死亡,病鴨腿部和腳由于皮下出血而呈紫紅色,死亡時頭頸呈角弓反張樣,死亡率在90%以上。成年鴨耐受性比雛鴨高,其半數致死量為0.6毫克/公斤鴨體重,急性中毒的成年鴨和雛鴨臨床表現相似,常見飲欲增加,不斷腹瀉和下痢,糞便為白色或綠色稀糞。慢性中毒者癥狀不明顯,但病鴨活躍度明顯下降,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貧血,機體消瘦,生長發育減緩,抗應激能力下降。一旦天氣突變、轉群或斷水斷料產生應激,就會誘發病鴨死亡。
黃曲霉中毒以預防為主,中毒病鴨肝細胞、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等已出現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而且完全恢復的可能性較小。
防止飼料霉變是預防黃曲霉中毒的關鍵。由于霉菌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生長,因此飼料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一定要確保干燥低溫。首先,需加強倉庫的通風,建設倉庫時除了考慮養殖場的方位外,還要建在高燥的地方,四面都要設通風設施,以便能夠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通風量。其次,飼料及原料倉庫應防止雨水進入,地腳部分必須做硬化處理,防止庫外積水進入,窗戶、屋頂需加沿,避免雨水經窗戶飛入。再次,倉庫的單個料垛不宜過大,垛與垛之間保持90厘米以上的距離,確保通風良好,每個料垛需架空放置,垛底距地面10厘米以上。遇到長期陰雨天氣時,在庫房角落處放置一些生石灰粉,或直接將石灰粉撒在地面上吸潮。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石灰粉時需將門窗緊閉,防止外界濕空氣進入而降低防效。
水分超標的飼料最容易發霉,尤其是玉米、花生粕、小麥等發霉時易產生黃曲霉,養殖場在收購這些大宗原料時,一定要把控原料的質量,禁止收購濕度過大的原料。養殖場自種玉米等作物,在作物收獲的季節,建議用快速烘干機對新收獲的玉米、小麥、稻谷等進行脫水,含水量控制在13%以內即可長期儲存。如果不慎收購了黃曲霉毒素超標的玉米,不建議使用;若霉變不嚴重,則建議在玉米表面均勻噴灑氨水,通過堿的作用破壞霉菌毒素,同時在飼喂時要與合格的飼料按照適當比例摻和使用,在確保不中毒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飼料損失。
脫霉劑通常為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質,比如蒙脫石、酵母細胞壁多糖、高嶺土等。脫霉劑一般為拌料使用,添加劑量以0.05%~0.20%為宜。需要注意的是,脫霉劑在使用時劑量不宜過大,如果玉米、餅粕等原料合格,同時儲存環境干燥通風,則控制在0.05%即可。如果霉變率過高,則必須提高劑量,以增加吸附量。另外,添加量也要根據季節、天氣變化等進行調節,夏季和多雨天氣多添加,冬季和干燥天氣少添加。解霉劑則是能破壞黃曲霉毒素分子結構的物質,如葡萄糖氧化酶、黃曲霉毒素降解酶、堿液等。
目前,鴨黃曲霉中毒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治療,鴨群一旦發生嚴重中毒,死亡率非常高,有些中毒鴨盡管有一定耐受力而不死亡,但肝臟、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等受傷害嚴重,后期很難發揮正常的生產性能。輕度中毒的鴨可通過使用含有葡萄糖氧化酶的飼料添加劑、保肝護腎的中藥等進行治療。葡萄糖氧化酶建議在集中飲水時使用,且要連續治療7天以上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保肝護腎類的中藥能提升肝臟的解毒能力和腎臟的排毒能力,從而提高機體對黃曲霉毒素的耐受力。有些養殖場使用0.05%硫酸銅水進行治療,也有一定效果,但治療周期最多不超過3天,否則極易引起鴨銅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