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鴻雁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野生動物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本案查獲的棕翅緣鴉雀
2023年7月6日是“全國生態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巡回法庭,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審理后,涉案被告人表示服判的同時,當庭向媒體和公眾鄭重道歉。由于無知,被告人對生態平衡造成了傷害,他當庭表示接受刑事制裁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所提出的生物資源補償費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用。
2023年3月9日,云南省曲靖市公安局沾益分局民警在核查電信詐騙線索過程中,發現城區農貿市場一處民居二樓有大量異常的鳥叫聲,當即前往了解。敲門無人應答后,民警找來房東開門,現場勘查發現53只活體鳥類與3只死亡鳥類尸體,遂立案偵查。
這時,剛好返回出租房附近的犯罪嫌疑人王爭、張輝發現樓下停放的警車,當即駕車逃至曲靖市富源縣升官坪檢查站被民警抓獲。次日,二人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14日經檢察機關決定不批準逮捕,同日執行取保候審。
出生于1992年1月的王爭,僅有初中文化;1987年9月出生的張輝僅有小學文化。兩人都是貴州省臺江縣人,因喜歡養鳥而成為朋友。
“我們知道云貴川有黃豆鳥,因為貴州山大鳥不好抓,就商量來云南捉黃豆鳥?!苯衲暝澓?,王爭、張輝準備了捉鳥、養鳥工具,決定一起到曲靖市沾益區捕鳥。讓他們驚喜的是,2月8日到沾益第一天,兩人就捉到3只黃豆鳥,遂通過微信聊天方式以240元的價格把2只出售給湖北省武漢市一個網名為張生的人,1只以80元的價格賣給貴州的阿雙。在捕捉到黃豆鳥后,他們先用鳥籠圈養幾天,讓鳥恢復體力,然后拍照、拍視頻通過微信聊天方式推銷給買主,再通過快遞將鳥送貨上門。經對二人攜帶筆記本統計證實,2月8日至3月8日,兩人捕獵黃豆鳥171只,其中查獲56只(3只已經死亡)。
因查獲的56只黃豆鳥不宜長期保管,為避免出現死亡情況,偵查人員于2023年3月10日將53只黃豆鳥放歸大自然,將3只死亡的黃豆鳥深土掩埋。
棕翅緣鴉雀,俗稱“黃豆鳥”,又名粉紅鸚嘴、黃藤鳥等,體長11厘米至13厘米,比我們常見的麻雀略小。黃豆鳥性格活潑而大膽,不怕人,看起來呆萌,是一種非常可愛的鳥類,屬于《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重要科學、重要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三有”動物。經鑒定,本案查獲的56只棕翅緣鴉雀經濟價值為1.68萬元。
在該案辦理過程中,曲靖市沾益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和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多次召開會議,對案情充分研討,還多次與相關單位深入研究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損害程度等問題,統一認識和理解。
2023年4月12日,沾益區人民檢察院在正義網履行訴前公告程序,至起訴前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社會組織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社會公共利益仍然處于受損害狀態。
據介紹,自2015年公益訴訟檢察在曲靖市開展試點工作以來,曲靖檢察機關積極與相關行政部門建立了線索移送、情況通報、專項行動、專業支持等協作機制,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利益保護。為促進曲靖綠色發展,結合曲靖檢察工作實際,開展了“服務曲靖綠色發展”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守護曲靖綠色發展。
王爭、張輝非法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破壞了生態平衡,損害了公共利益,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應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為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2023年5月24日,沾益區人民檢察院決定依法對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王爭、張輝連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金2萬元。
“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兩名被告人使用禁用工具和禁用方法在特定區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非法狩獵,其危險性更高、破壞力更大、社會影響更惡劣。”鑒于該案在當地有一定典型教育意義,作為珠江源頭第一城的曲靖市沾益區人民法院決定于“全國生態日”,即2023年7月6日當天到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公開開庭,并邀請住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海峰管護局工作人員、當地小學師生旁聽庭審。
據查,2023年2月8日至3月9日,王爭、張輝用捕鳥工具在曲靖市沾益城區附近山林捕捉棕翅緣鴉雀171只,通過快遞售賣115只,同時查獲56只及鳥糧、紙箱、鳥籠等物品。7月6日上午9點,曲靖市沾益區人民法院珠江源環境資源審判庭海峰巡回法庭在海峰省級自然保護區敲響法槌。
此前,云南省曲靖市人民政府關于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明確,全市行政區域為禁獵區,期限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7年10月31日,禁捕陸生野生動物,禁止使用毒藥、爆炸物、電擊、電子誘捕以及捕籠、獵夾等可能危害陸生野生動物安全的獵捕工具進行獵捕。王爭、張輝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進行狩獵,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侵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法庭審理中,出庭公訴人認為二人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非法狩獵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鑒于兩人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破壞了生態平衡,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責任,請求法庭判令二人共同支付野生動物資源補償費2萬元。
“我們二人真心認識到犯罪的嚴重性及危害性。我們錯了,在此真誠表態,堅決認罪認罰,在日后的生活中努力學習法律法規,做遵紀守法的公民。通過現身說法,我們將告知親朋好友,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必要性……”
法庭庭審中,王爭、張輝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證據均無異議,當庭表示認罪認罰,悔罪悔過。
經法庭主持調解,王爭、張輝與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人當場簽署調解協議。協議約定,王爭、張輝對獵殺野生動物生態環境承擔修復責任,即賠償民事公益訴訟所提出的生物資源補償費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用2萬元。
大坡海峰濕地,山清水秀、鳥多魚肥、野鴨成群,水里游的、天上飛的都是人類的朋友。承辦法官陳朝輝表示,案件之所以選擇在保護區開庭,具有較為深遠的法律宣傳意義。
王爭、張輝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進行狩獵,非法捕捉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棕翅緣鴉雀171只,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公訴機關指控其構成非法狩獵罪罪名和事實成立。經公開審理,鑒于王爭、張輝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地位相當,不分主從,二人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及自愿認罪認罰,積極履行民事賠償義務等情節;2023年7月6日,曲靖市沾益區人民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分別判處王爭、張輝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1年4個月。法庭同時判決偵查機關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依法沒收。一審判決當庭宣判后,王爭、張輝未提出上訴,目前判決已經生效。
據了解,近年來曲靖地區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配合、社會協同”的環境治理體系,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充分運用司法手段,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充分利用的協調發展、良性循環;暢通訴訟渠道,拓展社會組織參與環境公益訴訟空間,共同促進公益訴訟工作開展。此外,當地法院正探索建立公益訴訟賠償資金管理機制,以便為生態環境修復提供資金支持。
(文中被告人均為化名)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