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麗花
【摘要】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時,教師應基于語言能力對小學英語進行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注重作業內容的層次性和豐富性,作業形式的多樣性,科學、合理設計前置作業、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同時進行有效多元的作業評價,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作業的價值。
【關鍵詞】語言能力;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作業評價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主要強調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方法與手段,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授課中的作用就是引導并適時地去幫助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奧妙與樂趣,培養語言能力。作業安排主要是幫助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收獲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以及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升語言能力,所以作業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英語教師要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圍繞單元目標對作業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各課時作業層次及難度應呈梯級遞進,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作業任務鏈,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作業的價值,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作業內容整體設計
教師設計作業的內容應該具有層次性、豐富性的特點,讓作業成為鞏固和評價語言輸出的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知識的感知和積累,促進學生語言的習得與建構,培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1.層次性
教師應以單元為單位,圍繞單元目標對作業內容進行整體規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視語言能力培養。各課時的作業要從單元整體出發,緊扣各課時的教學目標,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服務,內容要相互關聯,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體現作業的實踐性、多樣性、開放性、趣味性。
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 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的作業可以進行如下設計,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逐步加深對英語點餐用語的感知,積累日常英語點餐的習慣用語和表達方式,并且能運用所學點餐語言,在實際情景中用英語進行飲料點餐。
第一課時作業安排。
(1)畫一幅飲料圖,為每幅圖配上英文單詞。該作業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加深學生對所學的表示飲料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圖文結合的方式形象生動,也便于記憶,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提示,與同伴表演Unit 7的課文內容。該作業目的是強化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理解,積累常用的飲料點餐用語。同時,該項作業降低了學生的背誦難度,有利于激發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有成就感,樂于參與。
第二課時作業安排。
(1)借助語言框架提示,詢問身邊的好友早、中、晚餐分別想喝什么,掌握量詞短語的表達。
(2)根據語言框架提示,與家人或同伴扮演點餐游戲。該作業引導學生在特定情景下運用語言,達到輸出語言的目的。
第三課時作業安排。
(1)去商場調查一下飲料的價格,在第一課時的單詞卡上加上價格,創作飲料餐牌并與同伴角色扮演,練習對話。該項作業能引導學生把本單元所學的核心語言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貼近生活,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交流能力。
(2)了解不同國家喝茶的習慣。該項作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搜索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作業拓展了學生課外閱讀,也有效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如上,第一課時作業注重基礎核心詞匯的記憶、課文內容的鞏固,第二課時作業注重在語言框架提示下的語言運用,第三課時作業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注重飲食文化的拓展延伸。三個課時的作業設計充分體現了層次性、系統性,有效促進學生對飲料點餐用語的深度感知,積累點餐的基本表達方式,關注生活中的語言使用頻率,提高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2.豐富性
目前,很多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是課后書本上現成的英語題目。教師直接將這些題目交給學生,讓學生去完成,然后再用標準的參考答案去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傳統的布置作業的方法,很顯然無法達到作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設計思路,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根據單元整體目標和分課時目標,豐富每個課時作業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加深理解單元的學習內容,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Module 6 Festivals時,除了基礎的抄寫新詞、完成“陽光學業評價”練習題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成為一名傳統節日的宣傳小使者,通過課外搜集有關傳統節日資料,制作圖文并茂的英語手抄報,加深對節日介紹基本用語的感知,積累更多有關節日介紹的語言表達,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意識。
二、作業形式靈活多樣
在單元作業設計中,每一課時的作業可分為前置作業、課堂作業、課后作業。教師需要結合當前學習環節的特點與需求來設計不同的作業類型,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作業的價值,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1.合理設計前置性作業
前置作業指的是授課之前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前置作業能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同時能初步感受、理解新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這類作業內容往往涉及相關舊知和部分新知,形式可以是跟唱歌曲、跟讀錄音、圖文配對、完成小調查、觀看與課題相關的小視頻并回答問題等。
例如教師在對小學五年級上冊的unit 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這一課第一課時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設計學會唱英語歌曲“A song of foods”這個前置作業。通過課前復習食物歌曲,重溫一年級所學的飲料詞匯和表達個人飲料喜好的相關句式,調動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積累,降低課程的學習難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知識的習得與建構做好準備。
2.巧妙設計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于檢驗教學效果、即時診斷學習問題、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加深理解新知、鞏固內化知識、初步運用新知、自我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課堂作業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習得與建構。作業形式可以是根據情境選詞、選句補全交際對話,完成訪談調查、表演、創編故事、歌曲、設計相關主題海報并介紹、運用核心新知進行自我表達等。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學五年級上冊的unit 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這一課第一課時教學的時候,可以設計讓學生創編英語歌曲的課堂作業,引導學生將飲料單詞進行替換,創編新的歌曲。該作業可操作性強,學生樂于參與,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核心詞匯和句型,有助于學生語言的輸出。學生在歌曲創編的過程中習得飲料喜好的表達方式,為下一階段的自我表達與交流做好鋪墊。
3.科學設計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指的是由教師布置的、由學生在非教學時間完成的任務。課后作業包括基礎作業和拓展作業。其中基礎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拓展作業能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和創新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學習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有效的課后作業設計不僅能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和創新實踐的能力,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進行表達與交流,發展語言能力。課后作業內容往往涉及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記憶、運用、實踐等,形式可以是配音音頻(視頻)、制作圖文小詞典、思維導圖制作、閱讀相關繪本并作閱讀筆記等。
如五年級上冊Module 4 Foods and drinks第6課時的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調查家人喜歡的食物或飲料,根據調查結果設計一份菜單,并在家長的協助下,做好菜肴,拍視頻介紹菜品。該項作業為學生提供了表達的機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語言積累,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作業評價有效多元
作業評價是教師給予學生的反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有效性和促進性
根據新西蘭學者約翰·哈蒂(Hattie,J.)提出的學習反饋模型,為了讓學習進展對師生可見,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有效的反饋。他認為,有效的反饋應包含“正饋”(feed up)、“后饋”(feed back)和“前饋”(feed forward)三個時機,它們分別對以下三個問題做出回應:要去哪里;進展如何;下一步去哪。“正饋”通常是指教師在發布學習任務前,要傳遞給學生清晰、合理的學習目標;“后饋”強調教師回應學生取得的進步;“前饋”意在提醒學生為了取得更大的進步還應怎么做。在進行作業評價時,教師可以在前期“正饋”的基礎上,根據作業目標,對學生在完成該作業的過程中所做的探索和努力進行肯定,表揚學生取得的進步,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進展,完成“后饋”;同時開展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作業評價,指出可改進之處,引導學生看到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例如教科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1 Stories復習課的作業“Act out the story”要求學生以5~6人為一組,選取Module 1中的其中一個故事,完成課本劇表演。教師在對該作業進行評價時,可以引導學生對照作業目標,一起根據小組的表現情況分項進行評分,這為學生提供完成情況(進步情況)的后饋;同時,基于他們的學習狀態,教師要采用前饋方式,闡明進一步優化的方法和策略,以便進行后續的自主調節。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作業評價應采取師評、生生互評等一種或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如在對學生的手抄報作品進行評價時,可以由教師進行點評,也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張貼到教室的展示板上,由學生一起點評,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綜上,基于語言能力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確保作業內容的豐富性及層次性,還需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合理布置前置性作業,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巧妙布置課堂作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習得與建構;科學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鍛煉語言能力。另外,教師在作業的評價過程中應當注重有效性和促進性,同時關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使作業評價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霞芳,張云.“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可視化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
[2]唐玲玲.“雙減”落地優化作業減輕負擔—“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1(50).
[3]何曉斕,劉明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理念、原則及實施[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