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驛



宋任窮故居位于長沙市瀏陽市葛家鄉烏石龍村,地處瀏陽市西郊,距城區約16公里,這里走出了“咬牙干部”宋任窮。從井岡山到革命蘇區,從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書記到中央書記處書記,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光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任窮故居。
舊址簡介:
宋任窮故居
宋任窮故居又名“咸恒泰”,周圍風景秀麗,綠蔭環繞,小院落,土筑墻,小青瓦,透露著些許滄桑。1909年7月,宋任窮就出生于這處簡樸的民房內,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走上了革命道路。
宋任窮故居面積420平方米,呈兩縱一橫擺設,共有住房12間。1978年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積損毀,2008年按原貌修復,2009年對外開放。故居現有文物藏品500余件,全面展現了宋任窮同志戎馬風云的一生。
宋任窮生平業績陳列室
如果說故居是宋任窮童年時代學習和成長的歷史見證,那么宋任窮生平陳列室內鮮活生動的歷史圖片及文物資料,則完整展現了宋任窮革命的一生。在陳列室里,展示著宋任窮在中南海永福堂辦公室的模擬陳列,擺放著宋任窮使用多年的家具用品。其中,辦公桌上一個卡其色勞動布包裹的皮箱格外引人注目,這是1952年鄧小平夫婦送給宋任窮的。在頻繁的工作調動中,這個皮箱始終陪伴著宋任窮,隨他見證了幾十年的風云變幻和歷史浮沉。
宋任窮一生生活樸素、廉潔奉公。無論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烽火歲月,還是在舉步維艱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初期,都流傳著他咬牙渡過難關的故事。
1942年至1943年,冀南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斗爭異常艱苦與殘酷,日軍經常組織大規模的“合圍”“掃蕩”,加上當地發生的災荒、瘟疫,百姓苦不堪言。時任冀南區黨委書記、行署主任兼冀南軍區政治委員的宋任窮帶領干部戰士,發動鄉親們開展生產自救。他和戰士們一起拉犁種地,一干就是半個月。冀南百姓稱他們這樣的干部為“咬牙干部”。在殘酷的抗戰中,宋任窮的女兒因饑餓死去,但他始終咬緊牙關,堅持斗爭。“不要多向政府擺困難。要自力更生……”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員的風骨,由此可見一斑。
宋任窮一生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對革命事業矢志不渝,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咬牙干部”是抗日戰爭時期冀南百姓對宋任窮最親切的稱呼,也是對宋任窮可貴精神品質最凝練的概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也不斷激勵著后來人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參觀指南: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
參觀貼士:游客只需在門口檢票處進行登記身份信息即可入內,團體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故居交通便利,也非常適合家庭開車前往。
圖片說明:
①? 宋任窮故居大門②? 模擬陳列的中南海永福堂的宋任窮辦公室③? 宋任窮故居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