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源起
湖南博物院藏有一方向鈞烈士生前使用過的硯臺,硯臺為石質,呈正方形,邊長18厘米。硯堂為圓形,側邊有一小硯池,方便擱筆、勻墨。向鈞犧牲后,這方硯臺由其母親珍藏。1976年9月29日,向鈞母親委托向復捐贈給湖南省博物館(今湖南博物院)。
1906年3月19日,向鈞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受表姐楊開慧一家的影響,向鈞早早接觸了進步思想,萌發了外出探索新知的愿望。所以他學習起來比一般同學更為刻苦,經常熬夜閱讀進步書刊,這方硯臺就見證了他從一名愛國學生到革命斗士的成長。
進步的愛國學生
1919年,五四運動掀起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熱潮。在平江縣作民高等小學堂讀書的向鈞經常閱讀報紙,關注時事。當他讀到各地民眾聲援北京愛國學生的宣言時,他受到強烈共鳴,仿佛進步學生在街頭吶喊奔走的身影就在眼前。他同樣也想為國家和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鈞立即邀約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村鎮宣傳民主愛國思想,希望能喚起民眾的反抗意識和革命意志。
經過此事,向鈞內心更加渴求學習新知識新思想。1921年8月向鈞考入長沙岳云中學,和表姐楊開慧同校。通過楊開慧推薦,向鈞閱讀了毛澤東所寫的《民眾大聯合》之類的文章。他了解到毛澤東是為勞苦大眾謀生存,是真正為人民的利益而斗爭。因此,向均對毛澤東心憂天下的崇高志向和杰出的領導才能極為景仰,執意要拜毛澤東為師。
向鈞通過楊開慧認識了毛澤東之后,便常去清水塘向毛澤東請教新知識新思想。毛澤東也很關心思想進步的向鈞,便詢問他喜歡看什么書,給他介紹推薦了一些宣傳新思潮的書籍報刊,并對時政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毛澤東的思想和口才深深吸引了向鈞,他決定效仿毛澤東,投身改造社會的革命道路。
在毛澤東的指導下,向鈞刻苦鉆研馬列主義的真理。一年寒假,他在桌旁專注地閱讀《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籍報刊,到了晚上,母親幾次催促他早點休息,他卻指著手中的《共產黨宣言》說:“這本書寫得好,我還想多看會,一點沒有瞌睡。”半夜母親醒來,發現他依然在油燈下閱讀。此時正值隆冬,寒氣逼人。母親心疼兒子,便披衣起身去廚房為他烤了幾個糯米團子,用盤子盛了一點白糖,一起端到向鈞面前,叮囑他趁熱吃了,補充下體力。等母親再次醒來,天色已經漸亮。母親過來端詳著捧著書的向鈞,發現他嘴角滿是墨漬,再仔細打量,原來向鈞是看書太過認真,吃團子時誤沾了桌上硯臺里的墨汁。母親用憐愛的語氣說了聲“書呆子”,順手把桌前的鏡箱挪到他臉旁。向鈞看見鏡子里自己滿嘴的墨跡,不好意思地沖母親笑了。
向鈞在長沙岳云中學一面積極求學,一面熱心參加社會活動。1922年1月,軍閥趙恒惕殘殺了湖南勞工會領袖黃愛、龐人銓兩位同志,引起了革命人士的強烈反抗,社會上掀起了反軍閥、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浪潮。向鈞積極參與悼念黃、龐二人的一系列活動,并且沖鋒在前,帶領群眾示威游行,對反動軍閥展開討伐斗爭。此后,凡是有關工人的斗爭,向鈞都積極參加,他為工人群眾發聲,帶領他們為爭取政治和經濟權益而英勇斗爭,如參加支援長沙泥木工人、水口山鉛礦工人和岳陽鐵路工人的罷工。向鈞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起來,于192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忠誠的革命斗士
1926年,為了加強對農村的領導,我黨把大批優秀干部派到農村。9月,身負重任的向鈞奔赴衡山著手組建中共衡山地方執行委員會,并當選為書記,積極進行工運、農運、婦運、青運等革命活動。為了在衡山城鎮鄉村建立黨支部,向鈞經常深入農村,做組織考察發展工作。他不辭辛苦,往往一天要跑幾十里路,贏得了“飛毛腿”的綽號。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衡山黨員人數激增,為革命工作提供了大量人才。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向鈞憤怒地指出,這是蔣介石徹底叛變革命的鐵證。他馬上組織衡山縣委討論揭露并聲討蔣介石屠殺工農、叛變革命、破壞統一戰線的罪行。
在國民黨反動派下令大肆屠殺革命志士的白色恐怖籠罩下,向鈞母親心急如焚地找到他,想勸說他回鄉躲避風頭。向鈞安撫著焦慮的母親:“我掛念父母,想念弟妹,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今民淪于水,何以為家……”
母親知道說服不了向鈞,便叮囑他要注意安全。在與母親話別的第二天下午,由于叛徒告密,向鈞不幸被捕。敵人探知向鈞是毛澤東的親屬,又是湖南農運的積極領導者之一,認為抓了條大魚,企圖用嚴刑拷打來動搖他的意志,套出共產黨的秘密。哪怕被折磨得遍體鱗傷,向鈞也絕不屈服,他在獄中大聲痛斥敵人背叛革命,屠殺工農的行徑……
1928年1月24日,天空一片陰霾暗沉,劊子手押解著向鈞前往刑場。向鈞身負重鐐,一步一步地艱難挪動,一路上他仍不忘向沿街悲憤的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臨刑前,他大聲地呼喊“中國共產黨萬歲”“革命一定會成功”,口號如閃電劃破了黑暗的長空,似號角敲擊著人們的心靈。最終向鈞為革命壯烈犧牲,年僅22歲。
見證人的話
馮小懿(湖南博物院工作人員):向鈞生前使用過的硯臺,靜靜地珍藏在庫房內,上面斑駁的墨跡依舊清晰可見,讓人不忍拭去。凝視著它,后人便恍如穿越時空,看見了油燈下那個聚精會神閱讀《共產黨宣言》,吃著墨汁糯米團子的少年。向鈞的生命定格在22歲,但是他堅守共產主義的信念、為了真理不惜犧牲的精神是永恒的。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