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西
(伊川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河南洛陽 471300)
農業企業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力軍,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力量。目前,從農民日報社和全國農業企業發展聯盟共同發布的《2022 中國農業企業500 強》來看,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國排名第111 位,2021年營業收入1113172.8 萬元,畜牧企業20 強、全國排名第10 位。公司于1999 年上市的“雪山雞”,屬于自主培育的草雞優良品種,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為優良推廣品種。2021 年又通過了“花山雞”新品種(配套系)的審定。
自2000 年以來,立華公司逐步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致力于產業富農。2021 年,公司上市優質肉雞約3.70 億只,豬41.25 萬頭,商品鵝138.66 萬只,銷售收入111.32 億元,為合作農戶創收超10 億元。
洛陽市立華畜禽有限公司是由全國第二大黃羽肉雞養殖企業—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是省政府確定的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企業入駐伊川縣12 年來,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第一個9.8 萬套種雞場、4000 萬只孵化場、3500 萬只優質雞銷售平臺、18 萬t 飼料廠已經建成投產,年屠宰1500 萬只冰鮮雞項目正在用地規劃,預計2024 年建成投產。公司從種雞飼養、種蛋孵化、苗雞供應到飼料加工配送、農戶養殖、平臺銷售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優質雞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帶動周邊410 余戶農戶與公司合作養雞,直接或間接帶來千余個就業崗位,2021 年公司上市優質雞1891 萬只,銷售收入5.3億元,為合作農戶創收5512 萬元。目前是河南省最大的特色優質雞養殖基地,優質肉雞市場占有率全省第一。
伊川縣立華黃羽肉雞養殖基地從種禽飼養、苗雞孵化、飼料加工、農戶代養、訂單回收、屠宰加工、平臺銷售等7 個環節,全方位布局,實現產業鏈的強鏈、延鏈、補鏈。
雞肉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中國是全球禽類消費第一大國,當前,我國雞肉消費僅次于豬肉,已成為第二大肉類消費品。雞肉消費主要包括白羽肉雞和黃羽肉雞,我國的雞肉生產,其中白羽肉雞占比約45%,黃羽肉雞約38%。黃羽肉雞屬于本土原產品種,適合中式烹調,比如燉湯、白切雞、扒雞等。立華公司自主培育的優良肉雞品種主要有雪山草雞和花山雞。
雪山草雞是在藏雞、茶花雞的基礎上,經多種雜交選育而成的草雞新品種。該雞野性足,善飛翔,適合采用舍飼和圍網放牧相結合的方式飼養。商品成雞體型中等,細腿青腳。公雞黑尾紅背,母雞麻羽。上市日齡公雞85d 左右,母雞120d 左右,個體重1.25~1.5kg。雪山草雞性成熟早,公雞45d 啼鳴,母雞100d 產蛋。該雞長羽快,基本無啄羽現象。抗病能力強,適合多種方式飼養。公雞84~90d 上市,上市體重1.4~1.5kg,料肉比2.8∶1,母雞120d 上市,上市體重1.25~1.4kg,料肉比3.5∶1[1]。
花山雞的商品代肉雞屬于中速型青腳麻羽雞,通常在63~65 日齡出欄,既適合活體上市,又適合屠宰上市。經前期測定,其公、母雞63日齡的平均出欄體重分別為2284、1859g,料肉比分別為2.23∶1、2.49∶1,存活率均達98.0%。花山雞是我國首個屠宰型優質肉雞新品種,為種質資源創新貢獻了立華智慧和立華方案。花山雞的商品代屠宰結果顯示,其屠體外觀、屠宰率、凈膛率、屠體均勻度、屠宰次品率等屠體性能指標均優于同期屠宰的肉雜雞、快大青腳麻雞及快大黃腳麻雞等相似產品,2017 年10 月—2018 年8 月可實現屠宰毛利約5.6 元/只。
據調查,作為本土雞種的黃羽肉雞,年出欄約45 億只,以活雞銷售為主。受禽流感及衛生城市等因素影響,根據農業農村部相關防疫規定,活禽交易市場多地已關閉,市場急需能夠規模化屠宰加工的黃羽肉雞新品種。通過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團隊攻關,適于屠宰的花山雞配套系已培育成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2021 年12 月3 日發布的第498 號公告顯示,花山雞新品種(配套系)順利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評審。據調查,花山雞新品種的上市適應了“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的家禽行業發展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推廣前景。
肉雞活禽日均銷售量6 萬只。市場面向河南、湖北、湖南、陜西、山西、山東等多個省份。目前,屠宰加工正處于前期探索階段。
在養殖環節,公司采取了“公司+合作社+農戶”,構建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公司負責種苗、飼料、藥品、疫苗等采購、執業獸醫技術服務、成品雞回收;合作農戶提供合同要求的養殖場地、設施和人力。農戶按照公司合同養雞,還要加入專業合作社。公司出資設立風險基金,所有權歸合作社,以此承擔大部分自然災害或重大疫病風險造成的損失。
農戶自行組織合作社,在公司和農戶之間起橋梁溝通作用。合作社在養殖過程中主要負責風險基金管理、免疫及運輸等輔助服務工作。,“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優勢較為明顯,該模式具有保險全覆蓋(雞舍保險、雞群保險)和合作建雞舍(合作資金+農戶自籌)等特點,該模式優勢表現在收入穩、投資少、風險小、離家近、清潔飼養、品質安全、技術創新。受到農戶的歡迎,值得繼續堅持推廣。
截至2021 年,實現農戶增收5512 萬元,合作農戶共計436 戶,建成標準化雞舍708 棟,分布區域為伊川縣各鄉鎮、汝陽、嵩縣部分區域。從圖1、圖2 來看,2021 年后戶均收入和農戶增收都有所下降,分析認為,2021 年全球肉雞產量雖然延續了長期以來的增長趨勢,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及禽流感疫情多地暴發影響,2021年全球肉雞產量增速進一步下調,僅有微幅增長,立華公司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養殖收益下降,農戶退戶數量增加。但長期來看,公司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效益明顯,戶均收入和農戶增收都成逐年上升趨勢。

圖1 2016—2021 年農戶年均收入

圖2 2011—2021 年農戶年增收
(1)出欄量方面:公司經營穩健,肉雞出欄持續8%~10%年均增速。筆者預計公司2022—2024 年出欄量分別為4.07 億、4.48 億和4.84 億只。
(2)價格:行業經過2 年多的虧損后,產能已深度去化,中小散戶加速退出,父母代存欄處于歷史低位。2023 年行業供給有望持續偏緊。另疫后需求有望明顯改善。預計2023 黃羽肉雞價格持續向好。2024 年隨著產能的恢復,價格將有所回落。
(3)成本:隨著飼料價格的下行,當前公司成本已較2022 年三季度的高點有所下行;預計2023年公司成本將較2022 年的歷史高點稍有下降。
一方面若雞肉、豬肉的需求疲弱,公司產品價格將面臨著較大下行壓力,嚴重影響公司產品盈利情況。另一方面,公司產能建設緩慢,將導致出欄量增長緩慢,從而影響公司銷量,造成經營業績的大幅變動。
黃羽雞飼料以玉米、豆粕、小麥等為主要原料。如果飼料原料受氣候、播種面積變化、國家糧食政策、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養殖成本也相應受到影響,最終波及養殖效益。
若未來公司或全國范圍內發生較為嚴重的動物疫情,公司將面臨疫情擴散所帶來的產量及銷售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上升,甚至產生虧損的風險。主要在發生以下4 個養殖階段:①孵化育雛階段,該階段是疾病風險的高發階段,在孵化育雛期間,沙門氏菌病和大腸桿菌病最易感,如控制不好,經濟損失不可估量;②養殖前期也是疾病突發的關鍵期,養殖前期一般不超過10d,仔雞免疫機能低下,易感大腸桿菌、盲腸球蟲,導致壞死性腸炎或盲腸球蟲病,死亡率高;③養殖中期,肉雞生長至3~6 周,易感染球蟲病、法氏囊病等,如果控制不好,肉雞大量死亡將導致養殖成本增加;④養殖后期,即肉雞生長的45d左右,大腸桿菌和混合性感染幾率增加,如果防控不當,肉雞大量死亡造成資金風險隱患。
種源存在雞白痢陽性率較高的問題,即雞沙門氏菌感染比例較高,前2 周死亡率高;另外,存錯鑒別率高,雞場工人用翻肛法鑒別雞的性別時的準確率低,影響留種數量。
黃羽肉雞行業是我國家禽養殖中的特色產業,近年來在我國畜牧業發展中增速較快,但我國黃羽肉雞產品加工比例較低,活雞產品始終占主導地位(85%左右),冰鮮雞產品只占5%左右,其余10%為凍雞、禮盒及深加工類產品[2]。近年來控制活雞上市的法規越來越嚴格,很多地方甚至取消了活雞上市,未來定點屠宰、冷鏈配送、加工消費是黃羽肉雞產業的發展趨勢[3]。當前,洛陽立華公司肉雞以養殖為主,屠宰加工仍處于前期探索階段,肉雞產品屠宰加工比例偏低,雞產品自主品牌效應尚未顯現。
在新階段“雙碳”目標實現和全面小康社會城鄉居民消費轉型升級背景下,肉雞產業發展面臨新機遇。一是生產端,在“雙碳”目標實現的約束下以及在國家糧食安全仍面臨巨大挑戰的背景下,肉雞產業因具有低排放、低耗能等顯著的低碳優勢,具有更大發展空間。二是消費端,受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肉雞等家禽搶奪生豬市場10 個百分點,豬肉消費占肉類總消費的比重從大約60%降至50%,后期豬肉份額會有一定程度的回增,但如果生豬的份額能穩定調整到55%,家禽份額可能增加5 個百分點,是重要發展機遇。肉雞產業自身應基于發展的新機遇做好戰略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確保產業健康發展;國家主管部門應基于肉雞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將其作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產業,盡快啟動“禽肉翻番行動”,讓肉雞成為我國第一大肉類。
2022 年隨著生豬產量恢復,豬肉價格進一步下降,肉雞產業發展面對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未來一段時間內,肉雞產能過剩,市場飽和,預計產品價格將處于下降趨勢,產業發展形勢不樂觀。必須科學控制產能,避免總量規模進一步擴大,同時要下功夫優化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防止因產能過剩導致的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在更大范圍和更大程度上出現。
未來,黃羽肉雞在畜牧業發展中的使命是引領現代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需重點從種質資源創新和推廣、飼料制作技術、養殖技術提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智能化設備設施應用等方面探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自肉雞產業啟動產業化發展以來,在過去40年里,通過“公司+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帶動大量養殖戶參與到肉雞養殖,為提供就業崗位、帶動農民增收做出突出貢獻。隨著肉雞產業化的發展,目前出現的“大企業搶小農戶市場份額、小農戶退出”的現象必須引起注意。肉雞龍頭企業既要引領畜牧業經濟發展,也要承擔農戶脫貧、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社會責任。
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疫病監測、生物安全體系防控上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2018 年8 月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暴發,暴露了我國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方面的短板。要強化疫情監測,打通疫情監測和檢疫信息共享通道。加強各類措施對病毒作用的機理和效果研究,優化消殺隔離防控措施。強化生物安全理念,建立肉雞場生物安全體系基礎,引導養殖防疫由只靠疫苗向疫苗與生物安全措施并重轉變。
建立肉雞場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提高生物安全關鍵技術水平。①孵化育雛階段,針對孵化育雛階段疾病,養殖人員需要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有效規避疾病風險的發生。在種蛋的挑選、種蛋的表面清潔、孵化的溫濕度等方面都要科學操作。②養殖前期,針對該階段疾病,養殖人員需要就優化進雛渠道、優化養殖環境、合理使用藥物等做好防控。③在養殖中期,針對該時期存在的疾病風險,養殖人員需要高度重視雞舍環境建設、合理控制肉雞數量和做好各類病菌的預防。④養殖后期,針對該階段存在的疾病類型,要加強預防措施,定期監測,減少肉雞大量死亡,降低資金風險[4]。
針對種源雞沙門氏菌感染比例較高,引起前2 周死亡率高的問題,要加強實驗室監測,及時發現篩選淘汰;加強飼養管理和員工培訓,避免錯誤鑒別,盡量少淘汰。
當前,立華公司自主培育的花山雞,是我國首個屠宰型優質肉雞新品種,從推向市場效果來看,對家禽的“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的發展需求,已經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黃羽肉雞規模化屠宰加工行業領先,下一步要在肉雞屠宰加工生產線投產、運營、打造知名雞肉產品品牌上下功夫,提升消費者對雞肉產品的消費信心,從而實現產業健康發展。
未來企業將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嚴把食品安全底線,延伸產業鏈,在家禽育種、孵化、養殖、飼料、屠宰加工、禽病研究等各方面全產業鏈發展。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使企業的發展規劃和國家的助農政策有效銜接,有力推動黃羽肉雞行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品牌化營銷,做大做強雞肉產品加工,健全流通網絡,尤其是冷鏈物流建設。發展農產品電商,用好“互聯網+”,增加養殖戶收入,實現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