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淑馨
心絞痛是冠心病最為突出的臨床癥狀,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近年來,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例數愈發增多,且日趨年輕化,是造成人們死亡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予以積極規范的治療,能切實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降低猝死或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以此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1]。藥物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基礎手段,而β 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的應用,可減緩患者心率,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時間。研究表明[2],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通心絡能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保護心血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诖吮尘?本實驗以本院收治的74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案例,分析倍他樂克與通心絡聯用的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本院2020 年1~12 月間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隨機選取74 例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線資料,以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7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6 例;年齡最大76 歲,最小34 歲,平均年齡(55.06±9.37)歲。觀察組:男22 例,女15 例;年齡最大75 歲,最小35 歲,平均年齡(55.17±9.3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3]:癥狀表現及體征符合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意識或認知未存在障礙,能有效溝通;患者及家屬知情且自愿同意參與。本實驗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均開展降壓、降糖、氧氣支持等基礎性治療,并給予5-單硝酸異山梨酯及阿司匹林腸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靈)治療。其中,5-單硝酸異山梨酯應用劑量為20 mg/次,2 次/d,口服。拜阿司匹靈的應用劑量為100 mg/次,1 次/d,口服。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倍他樂克治療,初始應用劑量為12.5 mg/次,2 次/d,口服;連續用藥2 周后,調整劑量為25 mg/次,2 次/d,口服,患者共連續用藥2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通心絡治療,通心絡應用劑量為4 粒(0.26 g/粒)/次,3 次/d,口服,患者共連續用藥2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判定標準[4,5]:心絞痛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為正常為顯效;心絞痛等臨床癥狀以及心電圖檢查結果等均有所好轉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 包括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59%,高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323,P=0.0222<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2.05±0.21)mmol/L、總膽固醇(6.08±1.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01±0.74)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48±0.24)、(7.46±1.17)、(3.62±0.6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48±0.71)mmol/L 高于對照組的(1.19±0.40)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續表3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冠心病是心臟病的常見類型,多見于中老年人群中,且近年來的發病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備受人們及社會關注[7]。心絞痛是冠心病的臨床常見癥狀,會嚴重增加患者的心臟負擔,若不加以干預控制,會造成血管堵塞,最終誘發心肌梗死等嚴重后果[8]。藥物治療是冠心病心絞痛的基礎治療手段,其治療目的旨在緩解患者不適癥狀,進而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實現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后果的預防。此外,規范合理的藥物治療還能有效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展進程,降低患者死亡風險和缺血事件發生率,以此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β 受體阻滯劑是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常用的藥物之一,可通過阻斷β 受體發揮作用,進而減緩患者心率,減少心肌耗氧量,達到減少心絞痛發作的良效。倍他樂克是臨床頗具代表性的β 受體阻滯劑,不僅可以使心臟運動減弱減慢,降低心臟負擔,還能降低心肌的收縮力度,增加舒張期心臟血液灌注量,起到防止心肌缺血和保護心血管的重要作用[9]。專家表明,在冠心病心絞痛西藥治療的基礎上,中醫藥可起到明顯的補充發揮作用。經發現,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予以通心絡治療,可實現冠狀動脈擴張,以此增加冠脈血流量,并在緩解冠狀動脈痙攣及降低心腦血管實踐發生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此外,通心絡在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環方面也有顯著優勢,為冠心病心絞痛的整體防治提供了有效方案。臨床大量實踐表明,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予以倍他樂克及通心絡的聯合治療,能充分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顯著提升疾病療效,并促進患者改善心肌缺血[10-12]。本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59%,高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2.05±0.21)mmol/L、總膽固醇(6.08±1.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01±0.74)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2.48±0.24)、(7.46±1.17)、(3.62±0.6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48±0.71)mmol/L 高于對照組的(1.19±0.40)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予以倍他樂克聯合通心絡治療,能發揮藥物協同效果,實現療效提升和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值得臨床采納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