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16日,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發布了全球首款基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體系,并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4C快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該電池采用了石墨快離子環技術,實現了“充電10分鐘,續航400km”的超快充速度,并達到700km以上的續航里程,極大緩解用戶補能焦慮,全面開啟新能源汽車的超充時代。
聚焦電化學本質,在材料及材料體系、系統結構等方面全方位持續創新的神行超充電池,能夠有效實現新能源汽車超長續航,化解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的補能焦慮,并推動相關行業和職位需求不斷涌現。
當超充成為標配,動力電池新賽道出現
神行超充電池是動力電池的一種,既是新能源汽車價值含量最高的核心零部件,也是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動力電池主要區別于用于汽車發動機啟動的啟動電池,動力電池多采用閥口密封式鉛酸蓄電池、敞口式管式鉛酸蓄電池以及磷酸鐵鋰蓄電池,通常由電池蓋、電池殼、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池隔膜、有機電解液等構成,依據不同的生產材料,動力電池還可以分為三元鋰電池、錳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等。
其實早在神行超充電池之前,寧德時代先期發布的麒麟電池便已經開發出了4C超充技術,同樣能夠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增加400km”的充電速度,而且續航里程能夠達到1000km以上,比如搭載該電池的極氪001最大續航里程就達到了1032km。那么為什么寧德時代還要大費周章地開發神行超充電池,并把它視為“全面超充時代的開始”呢?
其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成本可控,麒麟電池采用目前認可度更高的三元鋰材料,而神行超充電池則是采用磷酸鐵鋰材料,后者在成本上有著天然的優勢。據了解,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要比三元鋰電池低十分之一左右,成本上的差異也導致了兩者不同的市場定位。
目前三元鋰電池主要用在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成本因素影響下,30萬元以下的車型很難用上麒麟電池,自然就無法實現全面快充。而磷酸鐵鋰電池的主要市場就在30萬元以下,能夠有效解決用戶超過700km的續航里程焦慮,而相對較低的成本可以讓神行超充電池有機會用在20萬元甚至10多萬元的新能源汽車上。
動力電池是資金密集型的成長性行業,產業鏈下游需求旺盛。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動力電池的性價比、安全性、壽命、充放電速度等,都將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一些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產業的城市已紛紛布局,爭先搶跑動力電池新賽道。
動力電池行業不斷發力,汽車電池工程師成為搶手崗位
近年來,伴隨動力電池擴產潮的來臨,行業用人需求呈井噴式增長,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出,至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一場人才招引的“暗戰”正在業內悄然上演。
2023年4月4日,脈脈高聘發布的《2023新能源汽車中高端人才趨勢洞察》顯示,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招聘需求3年來持續增長,超過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在2023年實現了收入的增長。其中,汽車電池工程師成為2023年最搶手的崗位,供需比為1∶6,相當于6個崗位爭奪1個人才。
汽車電池工程師
指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池及電池系統設計、研發、制造、測試與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一名汽車電池工程師,首先需要懂得進行電池技術發展規劃的論證和市場調研,制定電池及相關系統方案、產品規劃,并能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趨勢,為電池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提供指導和支持;其次負責電池產品及電池系統的功能定義、形態設計、產品選型,并制定產品迭代計劃,為生產制造提供技術支持,還要編寫和對接電池及電池系統的需求文檔、技術協議和測試文檔,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達到要求;最后進行電池產品的法律法規適應性分析及相關認證測試,分析和檢測電池材料、成分、結構、性能等,并處理檢測數據,出具檢測報告,構建電池健康度評估體系、電池狀態檢測算法,分析電池衰減趨勢,確保電池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技術工作,汽車電池工程師還需要配合銷售人員進行產品銷售和推廣過程中的功能講解、功能演示和技術溝通,負責儀器、設備、耗材等的日常管理與維護,確保工作環境和設備的良好狀態。
汽車電池工程師根據崗位職責不同,還可細分為電池材料研發工程師、電池工藝工程師、電池測試工程師、電池系統設計工程師、鋰電池應用工程師等。
獵聘大數據2023屆應屆生新發職位同比增長最多的六大新賽道熱招職能TOP 5及其招聘薪資統計顯示,汽車電池工程師應屆生招聘平均年薪為21.0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釋放的崗位需求,為用工成本帶來了鯰魚效應,提高了薪資待遇,但與此同時,動力電池行業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也讓不少員工直呼“內卷”嚴重。通過脈脈汽車職場人平臺的討論可以看出,“886”“8106”是行業常態,雙休成奢望,部分企業日均工作時長超12個小時,行業人才留存率與行業吸引力正面臨嚴峻考驗。
動力電池發展長坡厚雪,或將推動廢舊電池回收新風口來襲
隨著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電池材料行業的規模將迅速擴大。而廢舊電池回收作為電池材料的主要來源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電池拆解回收技術不斷進步、渠道逐步拓展,也將成為動力電池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5—8年的使用壽命測算,2014年投產上市的動力電池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進入批量報廢期,廢舊電池回收市場前景廣闊。根據觀知海內咨詢預測,2025年,我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或將超400億元。為了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發展,規范新能源汽車行業,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利好政策,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一片藍海(見上圖)。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創業有哪些優勢
1.廢舊動力電池的資源性強,再生利用的價值高。廢舊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正極、負極、隔膜、電解質等電池材料中仍含有大量的有價金屬(鋰、鎳、鈷、錳、鋁、銅等)和其他可再生利用成分(石墨等),蘊藏的資源品類豐富,仍具備極高的再生利用價值。且近期碳酸鋰和鋰電池相關產品的價格有所下跌,是一個難得的入場時機,不僅能降低收貨、囤貨的資金壓力,還能有效降低資金風險。
2.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不足10年,潛力巨大,目前市場中尚未形成領軍型企業,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的2萬多家企業中,僅有86家企業進入工信部的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其余均為技術實力、回收流程、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小作坊式”企業,很多地區連個打粉廠都沒有,也沒有人系統地進行鋰電池的回收處理,因此不論是新手小白還是行業大佬,都有機會可以從中獲利。
3.當前國家對于廢舊鋰電池回收再利用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還比較大,各地政府對于辦理相關資質手續的門檻不高。
那么,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創業有哪些可行性方案?
采用以舊換新模式設立回收網點或加盟
以舊換新模式有兩次差價可賺,一是新電池售價利潤,二是廢舊電池回收利潤。中間還有一個貓膩,那就是可梯次再利用廢舊電池,交售價格更高,賺取差價的空間更大,而且回收網點不存在進一步加工的問題,只需負責對回收電池進行簡單的分類,技術含量不高。
創建再生材料貿易公司
當然,創建再生材料貿易公司的關鍵,在于與上游客戶及下游客戶的關系打通上,在于對市場未來價格的預測上,需要靈活精明的經商頭腦和八面玲瓏的交際能力。
設立底端廢舊動力電池拆解、粉碎加工廠
這類企業是維系上游成品生產廠與下游廢品回收商的橋梁,主要產出中間產品,賺取加工費,較依賴技術優勢,資金投入較大,并且需要嚴防污染,如沒有科學手段回收,將會造成巨大的生態環境災難。但這類公司一旦掌握渠道優勢,收益將遠超前兩類企業。
誠然,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當前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仍面臨政策支撐體系標準不完善、廢舊電池回收數量少、回收電池梯次利用技術不成熟、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偏低等問題,但相信隨著上游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舊電池報廢高潮的臨近,這一行業或將成為下一個亟待騰飛的新風口。
下一個黑馬專業,會不會與動力電池有關?
動力電池行業的蓬勃發展,必將帶動涌現出一大批新興人才需求和就業崗位,目前,部分高校也相繼設立了與之相關的教學單位和人才培養方案,與動力電池相關的專業是否會繼電氣自動化之后,成為下一個專業選報熱門呢?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該專業主要研究新能源材料組成、結構、性能的測試技術與分析方法,開發新一代高性能綠色能源材料、技術和器件,包含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潮汐能等。而動力電池材料作為目前研究得較多、相對成熟、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較早的新能源材料之一,相對而言在教學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理論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
▲材料物理
該專業主要研究半導體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超彈性材料、微電子器件等的組成結構和物理性能及其在各個領域內的應用,通過研究材料的性質和行為,設計和改進新型電極材料、優化界面和界面反應、提高離子傳輸和電荷傳輸效率,以及提高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新能源電池方向的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的高校在材料物理本科專業就開設了新能源電池方向,如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儲能科學與工程
該專業主要研究各種物理化學儲能,包括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電池、超級電容器、相變儲能等,以及其他能源存儲,此外,還就各種儲能技術的原理、儲能材料的開發、儲能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儲能電池的制備、儲能系統設計與操作策略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與研究,涉及能量動力學、物理、化學、材料、電力、電氣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該專業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日常生活中的便攜式移動電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站的超大型電池組,都屬于它的研究范疇。
江蘇理工學院所在地常州,是國家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聚集了50多家動力電池規上企業,電池產量位居全國前列。電池產能的快速提升,使得相關專業人才缺口日益擴大。早在2015年,基于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江蘇理工學院與常州華睿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新能源汽車學院,服務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2017年,學校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教授擔任“雙聘院士”,組建資源環境和清潔能源團隊。2021年,在原新能源汽車學院的基礎上迭代升級,組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學院,重點攻關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設計與制備、電池組裝及測試、電池管理及性能監測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編后語
神行超充電池的問世,不僅是電池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里程碑時刻。伴隨新技術研究的不斷推進及技術迭代的加快,可以預見的是,人才爭奪戰將愈加激烈。但是在這場人才戰中,如何讓擴招匹配擴產,留住關鍵人才,這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對求職者來說,則應當從專業角度深耕,提升技術硬實力,跟隨技術發展前沿,增強解決問題、方案變現等相關能力,才能趕上風口,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