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2023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們要深刻認識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其豐富內涵,推動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遍地的飼養舍里是壯碩肥美的湖羊。湖羊,是我國特有的羔皮用綿羊品種,原產于浙江嘉興和太湖地區。與其他種類的養殖羊相比,湖羊不需要大面積放養,可在羊舍中飼養,對土地、草原破壞小。除此之外,母湖羊終年發情,繁殖力極強,除初產母羊外,一般每胎產羔都在2只以上,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陜西新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中盛”)是榆林市內較有代表性的,以科技創新塑造陜西農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之一。目前,新中盛已經在榆林市榆陽區、清澗縣、綏德縣建成湖羊養殖繁育場15個,建設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各場年飼養量25萬只,存欄量15萬只。
榆林學院在新中盛設立了榆陽區湖羊科技小院,由畜牧專業學位研究生直接駐扎企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四零”(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服務。科技小院以養殖繁育場的生產問題為導向,進行湖羊品種核心群的選育、湖羊高效雜交選育與產品開發、湖羊關鍵傳染病的防治、規模化湖羊場疫苗聯合免疫、優質飼草料開發等研究和技術指導。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國和使用國,這也導致了抗生素的濫用及耐藥細菌的產生,畜牧業更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在傳統養殖模式中,為了降低牲畜的患病率、病死率,提高收入,有的養殖戶往往不顧國家標準直接將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導致“超級病菌”橫行。此外,消費者食用了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牲畜肉類,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威脅。養殖業迫切需要抗生素的替代品,科研工作者將目光鎖定在了抗菌肽。
抗菌肽原是昆蟲體內通過誘導而產生的具有抗菌性的堿性多肽物質,除了人工合成外,還可以在生物中天然提取,安全性較高。
和抗生素相比,抗菌肽通過破壞細菌的細胞膜,使細菌喪失保護屏障,從而殺死細菌。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生物體內的微生物環境比作戰場,抗生素消滅的是敵方的士兵,士兵要通過不斷學習,來與抗生素周旋對抗。抗菌肽則是直接搗毀敵方總部基地,失去了總部基地的士兵也只能舉手投降。因此,使用抗菌肽病原微生物不會產生耐藥性。通過調整抗菌肽的分子結構,可達到對致病菌靶向殺滅的效果,而不影響牲畜的其他生物機能。
在科技小院的積極推動下,新中盛榆陽區的湖羊養殖繁育場全部采用了復合納米抗菌肽技術進行飼養。采用此技術飼養的湖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其具有染病率低、抗應激能力強、肉質肥美、營養價值高的特點。
根據科技小院在新中盛湖羊養殖繁育場的相關育肥實驗結果顯示,以納米抗菌肽飼養的湖羊,平均每天增重50克,且此類湖羊對皮下膿包病、以腹瀉為主的胃腸道疾病和以肺炎為主的呼吸道疾病,以及母羊乳房炎等具有一定抵抗力,抗病率達到85.6%。同時,使用納米抗菌肽飼養的湖羊料肉比(飼養的畜禽增重一千克所消耗的飼料量)可下降12%左右。
在各類農牧業養殖創新技術下,新中盛下屬湖羊養殖繁育場已經全面實現了現代化。湖羊所食的飼料均經過科研工作者的營養配比,不僅能夠長肉增重,還可以預防病害,提升湖羊肉的營養與口感。在以納米抗菌肽為代表的科研技術保駕護航下,新中盛所繁育的湖羊僅5~6個月即可出欄。
目前,新中盛投產運營的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廠總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每年屠宰羊100萬只,年營業收入可達20億元,直接解決約600人就業。新中盛在榆林市榆陽區、清澗縣共帶動貧困戶4240戶,截至2022年底累計分紅1017萬元,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且增加了在企業就業和種植飼草增收等方面更多的致富機會。
未來,新中盛將繼續按照“提升牛羊、穩定豬禽、適度特養、資源利用、振興鄉村”的思路,大力發展湖羊產業,著力打造和培育“ 榆陽湖羊 ”區域品牌,實現畜牧業綠色、高效、鏈條式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收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