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州
提質增效是“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國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必修科目,在發展學生邏輯思維以及抽象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基于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教師應加強對“雙減”政策的研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提質增效的教學措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本文立足“雙減”政策,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提質增效策略展開討論,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讓“雙減”政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
一、“雙減”下初中數學課堂提質增效困境
(一)學生興趣不濃厚
興趣是高效學習的基礎,如果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整個教學活動會難以順利進行。對當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表現出興趣不濃厚。一方面是初中數學知識學習難度較高造成,如教材中包含的關于勾股定理和數的開方等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較為陌生,往往會阻礙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教學方式的不足,如教師采取單一固定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一部分學生每天像“聽天書”一樣,很難激發學習興趣。
(二)師生角色定位存在問題
在“雙減”政策下,教育教學更加突出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以及主體地位,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還是以自身為主,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中心,占據主導地位,這就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向學生輸出,而學生只能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性,整個課堂也變得沉悶,缺乏活力。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當務之急是協調和處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問題,讓各主體都可以站好定位,實現提質增效。
(三)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脫離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并且人們利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比如設計師可以利用點和線、軸對稱以及平移和旋轉等知識設計高樓大廈,農民伯伯可以利用多邊形的知識計算土地面積等,這無不體現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性。但從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部分教師往往圍繞考點設計教學內容,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和內容一筆帶過,這就導致很多教學內容缺乏生活特色,與生活相脫節,很難保障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四)評價工作有待進一步強化
評價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方式,但是“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工作還有進一步上升和發展的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教師對學生評價的周期過長。初中學生正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時期,該時期的學生往往一天一個樣,這也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頻率不應該過少,兩次評價之間的時間不宜過長。然而,實際上教師為了減少工作量,減輕工作任務,往往以一個月為單位對學生做出評價,難以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問題。
第二方面,評價內容缺少激勵和賞識。不管是學生還是生活中的每個人,在學習或者工作中都希望獲得教師或者領導的肯定和表揚,但是一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更多使用批評性語言,其中的賞識和鼓勵較少,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二、“雙減”下初中數學課堂提質增效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打造趣味課堂
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進行融合是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在新時期,教師有必要融入信息化時代背景,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打造充滿趣味性的課堂。
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預習工作。比如,在學習“平方根與立方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精心設計微課內容,為學生呈現一些關于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相關內容,并在微課內容中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
1.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能夠使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以及算術平方根。
2.會求某些數的平方根以及算術平方根。
3.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以及運算能力。
為了輔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呈現方式的生動性優勢,將一些知識點以更加動態的方式呈現,便于學生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設置一些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相關知識。在設置練習題時,教師要加強對題目難度和量的控制,避免學生在預習階段對學習產生恐懼或者抵觸心理,影響課堂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平移與旋轉”時,教師可以將幾何畫板應用到本節課教學中。幾何畫板具有畫點、畫圓、畫線等功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圖形繪制出來。對于一些復雜的圖形如多邊形等,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繪制,減少在繪圖方面的工作量,進而有更多的時間用于知識傳授以及與學生的互動。同時,幾何畫板的準確性也非常高,能夠保障繪圖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符合初中數學教學特點。另外,幾何畫板也具有旋轉、平移、縮放或者反射的功能,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運動形式不清楚,教師則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動態展示圖形移動的過程,幫助學生對圖形的移動建立更加全面的認知。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使課堂變得不再枯燥,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讓信息技術作用于數學課堂教學,實現提質增效。
(二)轉變教學理念,準確師生角色定位
師生角色定位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情況,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也能促使教師以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讓教師和學生形成更好的互動。
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以“用樣本估計總體”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的簡單隨機抽樣等活動,讓學生對抽樣得到的結果形成不同的理解。比如,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時,教師和學生一起對農產品的農藥化肥殘留等情況展開抽樣,大家深入田間地頭、果蔬采摘園,隨機抽取黃瓜、豆角、空心菜等當季蔬菜樣品,檢測果蔬等農產品農藥化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經簡單抽樣,采樣的5批次果蔬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整體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達標。但是對于這個結果,學生卻持有不同的看法,因為部分學生生活在綠色農業種植區域,該地區的農產品等質量能得到保障,而其他地區的實際情況卻不得而知。此時,教師不能急于否定學生的分析和觀點,應為學生提供自主答辯的機會,讓學生真正結合實際表達觀點,建立更加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因為簡單隨機抽樣得到的結果并不是完全代表整個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這一點體現了簡單隨機抽樣的特點和不同。
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再占據課堂的中心,而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展開討論。以“用字母表示數”一節教學為例,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探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中符號的意義。
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四人為一組,從小組成員中選出小組長,一起對本節課的知識展開討論。其次,教師為學生提出待解決的問題,如“如果用a,b表示任意兩個有理數,那么加法交換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為什么?乘法交換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為什么?”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答案a+b=b+a和a×b=b×a。同時,教師帶領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進行總結,如在同一個問題中不同的數量關系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問題中的不同數量可以使用相同的字母進行表示等,深化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的理解。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發言情況。如果發言學生羞于發言或者發言錯誤,教師應該認真傾聽,然后在第一時間及時糾正學生,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已經不言而喻,基于初中數學的特點,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以“用正多邊形鋪設地面”教學為例,鋪地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各家各戶對住房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很多學生家都經歷過鋪地面的過程。本節課從鋪地面入手,展現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性。
首先,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學元素,創設生活場景:小明家準備裝修房屋,他發現多數人選擇正方形鋪地板,于是他想創新,使用正五邊形地板鋪地面。請問小明能夠實現嗎?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市場上無法找到正五邊形的地磚”,有的學生說“我就見過正五邊形的地磚,還有很多顏色呢”,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激發起來。
其次,教師應讓作業回歸生活。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化身為一名設計施工人員,為自己家的房屋設計鋪地板方案,并對不同形狀的多邊形進行嘗試,總結哪些多邊形能夠將地板鋪滿,不留縫隙。教師為學生設計這樣的生活化作業,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理解多邊形的內角和關系,還可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期“我設計,我開心”實踐活動,讓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設計作品,為大家呈現一幅具有美感的設計作品,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改進教學評價,挖掘學生潛能
初中學生是一個個正在發展的個體,對于學生的評價,教師應保持正確的態度,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首先,教師要提高評價的頻率,縮短進行二次評價的時間。基于學生的發展特點,教師應該不斷提高對學生的評價頻率,比如可以對學生進行周評價,讓學生始終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并在教師評價的監督下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保障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也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確定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頻率和間隔,如果內容難度較大,教師則要提高對學生的評價頻率,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并給予指導和幫助,如果教學內容簡單,教師則應該適當降低對學生的評價頻率,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中。
其次,教師要進行賞識評價。在教學評價的語言上,教師要加強學習,給予學生更多贊美,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并在教師的鼓勵下努力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這期間,教師要避免學生產生驕傲心理,讓學生正視自身,取長補短,不斷調整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態度,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最后,教師應創新教學評價方式。在落實到具體教學評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家長、學生以及其他教師納入學生評價主體等,讓他們都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家長與學生的接觸時間長,對學生的影響大,了解更加深入,家長評價往往會更加全面且深入;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課下交流時間長,并且他們處于同一個學習水平階段,彼此有情感共鳴,同伴之間評價更能夠反映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因此,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讓各個主體都可以在學生評價中發揮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下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提質增效目標和效果初見成效。但是,教師還需要加強對當前教學現狀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開展生活化教學、創新教學評價方式等,讓整個初中數學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性,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數學知識研究和學習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初中數學將會實現更好的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