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暉


勞動教育是促進個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必要載體,也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促進個體勞動意識和勞動素養的提升。“五育并舉”理念的提出,為當前幼兒園勞動教育園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必須認識到構建增強幼兒勞動意識園本課程的重要性,將園內的勞動活動和幼兒園實踐教育進行有效結合,調動幼兒參與勞動的熱情,幫助他們形成勞動意識。本文在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探索,從“設置勞動教育目標”“豐富園本課程內容”“采取對話式教學”以及“構建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探討了有效增強幼兒勞動意識園本課程的構建對策。
一、構建幼兒勞動園本課程的理論基礎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思想,該思想主要包括“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的目的是回歸生活”三個層面。將這一理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就可以理解為:幼兒擁有怎樣的生活就決定了他們接受怎樣的教育,而教師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必須以生活實踐為中心,培養幼兒一定的生活實踐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勞動中,用勞動促進生活的改變。由此可知,教育無法與勞動實踐和生活相脫離。
2.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強調“行”的重要性,甚至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行知”。他認為“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必須讓學習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實踐來獲取知識,在幼兒園勞動園本課程構建中,教師應該鼓勵幼兒“手腦并用”,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引領幼兒到生活中去勞動、去實踐、去學習,從而提高其“行”的能力。
(二)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1.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該理論強調一切課程必須以自然和社會生活為中心,倡導教師對幼兒實際生活的關注。構建幼兒勞動園本課程時必須以該理論為基礎,充分挖掘自然和社會中的資源,引導幼兒在自然中勞動。
2.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活教育”理論主張幼兒“做”,而“做”就是勞動。陳鶴琴先生這一思想給幼兒勞動教育的啟示是:在構建勞動園本課程時必須鼓勵幼兒親身體驗,給他們提供動手操作、自主創造的機會,讓幼兒手腦并用,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創造,從而實現“做中進步”“做中創造”的目的。
二、構建幼兒勞動園本課程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分析
(一)使幼兒形成基本的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構建幼兒勞動園本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幼兒在園內參與勞動的時間,使他們有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豐富的園本課程內容有利于調動幼兒參與勞動實踐的自主性,使他們在快樂中勞動,從而逐漸喜歡上勞動。在開展勞動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讓幼兒從事感興趣的勞動活動,鼓勵他們探索自己喜歡的勞動項目,并引導幼兒想辦法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幼兒形成基本的勞動意識,樹立尊重和保護勞動成果的正確觀念。
(二)使幼兒具有非功利性地主動,形成必備的勞動能力
在勞動園本課程的構建和實施中,教師要擺脫以往“過于主導”的角色,當好幼兒的“引路人”和“觀察者”,給幼兒更多主動參與的空間,讓所有勞動實踐都在幼兒自己的想法下生成和實現。參與勞動時,教師還會有意識地引領幼兒了解勞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自己,同時有利于他人,使他們從勞動實踐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悅體驗,從而令幼兒具有非功利性地主動,激發他們今后參與勞動的熱情。在園本課程中通過堅持不懈的勞動實踐還可以幫助幼兒掌握勞動知識、形成必備的勞動能力。
(三)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塑造基本的勞動品質
勞動園本課程內容往往來源于幼兒所處的生活,貼近他們的生活實踐,所以在開展園本課程實踐時,教師更多地是讓幼兒自主勞動,使他們享受勞動的過程,體驗自己動手帶來的快樂,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在此過程中可以促進其獨立思考和大膽嘗試,這對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勞動習慣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在園本課程中教師還會著重引領幼兒體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讓幼兒在參與勞動的基礎上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勞動成果,從而塑造基本的勞動品質。
(四)使幼兒養成積極的勞動精神,自主參與勞動活動
在增強幼兒勞動意識園本課程的構建過程中,持續性的勞動實踐活動有助于幼兒養成勤儉、愛勞動、奮斗的精神。即使在一開始幼兒都習慣聽從教師的意見來參與活動,但是到了后期他們逐漸成為勞動的“主體”,有了較強的主人翁意識,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不怕失敗、勇于實踐、追求卓越的勞動精神,如此一來,可以促進幼兒在今后自主地參與勞動。
三、有效增強幼兒勞動意識園本課程的構建對策
(一)明確課程目標——針對幼兒階段設置勞動教育目標
勞動園本課程目標的設置是一項負責的工作,并不是對各種目標的機械疊加。在確定目標時必須遵循幼兒身心、認知以及思維發展水平,確保所呈現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相符。對課程目標的明確既是對幼兒勞動意識園本課程遠景的描述,也是構建該課程需要遵循的準則。幼兒園以及教師必須在了解政策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幼兒發展的需求,針對幼兒所處階段以及發展特點來確立相應的勞動教育目標。
例如,教師針對大、中、小班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設置勞動園本課程目標,如表1所示。
(二)遴選課程內容——組織專題活動,豐富園本課程內容
幼兒園勞動教育園本課程內容的選擇是為了促進幼兒勞動意識的增強和勞動素養的提升而提供的“跑道”。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教師必須圍繞以上目標來進行。一般來說,幼兒園勞動內容通常包括家務勞動、園內勞動以及園外勞動三個方面,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適當組織專題性的實踐活動,以豐富園本課程內容,調動幼兒參與課程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并圍繞課程目標設置不同的專題學習活動,為幼兒搭建參與勞動活動的“腳手架”。
1.專題活動一:我在我的班。
這一專題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我能做”和“我會做”,其中“我能做”的實踐活動包括“我的書包”“整理床鋪”“我的計劃”等,主要內容是讓幼兒自己吃飯、喝水、穿脫衣物,并學會整理自己的床鋪和書包,撰寫一天的勞動計劃,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事務。“我會做”的實踐活動包括“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級管理員”等,主要內容是讓幼兒知道自己在班級內的勞動內容,了解自己可以做的勞動行為,利用現有的勞動工具值日,自愿成為值日生和班級管理員,以增強其勞動意識。
2.專題活動二:我在幼兒園。
這一專題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菜園樂趣多”“我的巧手”和“萬能小工匠”,其中“菜園樂趣多”主題活動內容包括讓幼兒學習種植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他們可以種植和養護常見的農作物。“我的巧手”主題活動內容包括讓幼兒利用豆子、各種顏料和黏土等美工材料進行手工制品的設計,發展其勞動創造能力。“萬能小工匠”主題活動內容包括讓幼兒使用簡單的生活勞動工具,并借助錘子、釘子等工具來操作,在具體的操作中提高勞動技能。
3.專題活動三:我在我的家。
這一專題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餐前餐后小幫手”“家用電器我會用”和“我是做飯小能手”,其中“餐前餐后小幫手”主題活動內容是讓幼兒培養在餐前餐后幫助父母做家務的意識,學會擇菜、盛飯等。“家用電器我會用”主題內容是讓幼兒學會使用家里的電器,形成節約用電的意識。“我是做飯小能手”主題內容是讓幼兒學會使用各種操作簡單的廚具,做一頓簡單的飯,在此過程中體驗家庭勞動的樂趣。
(三)開展課程實踐——采取對話式教學,開展探究性活動
課程實踐是幼兒園勞動園本課程從課程走向具體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真正增強幼兒勞動意識的重要方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扮演著“引導”角色,需要將參與勞動的機會交給幼兒,采取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圍繞某項勞動任務積極討論,并鼓勵他們和同伴交流,在此過程中激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勞動。
例如,在開展以“神奇的種子”為主題的園本課程實踐時,教師采取對話式的教學策略,鼓勵幼兒圍繞種子進行討論,大膽質疑。有的幼兒提問:“種子是會發芽的嗎?”有的幼兒疑惑:“把種子放在哪里可以發芽呢?”教師并未急著解答,而是讓幼兒相互交流,通過對話探究來獲取新的知識。如有的幼兒表示:“我們可以把一些綠豆種子放到太陽底下,一些放在室內的桌子下面,還有一些放在冰箱里,最后對比看看在哪里可以發芽。”幼兒與幼兒、幼兒與環境的對話也是他們主動探索和參與勞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營造崇尚勞動的氛圍,激活幼兒參與勞動的自覺意識。
再如,在開展以“制作意面”為主題的園本課程實踐時,教師通過對話來調動幼兒的思維,具體的對話過程如下。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制作意面,你認為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呢?
幼兒1:我以前吃過意面,首先需要準備一些面條!
幼兒2:我知道意面中還有番茄,所以要準備幾顆小番茄。
幼兒3:還有一個紫色的蔬菜,我想不起來名字了。
幼兒4:我知道他說的什么,是洋蔥!
……
師:現在老師把這些材料準備好了,你們知道如何制作嗎?
幼兒1:要先把食物洗干凈、切一切,還要把面條煮一煮。
在師幼對話中可以喚醒幼兒的認知經驗,調動他們對制作意面的興趣,從而使其主動參與本次勞動實踐,最終通過教師對制作過程的講解和示范,引導幼兒逐步完成意面制作。
(四)實施課程評價——構建課程評價體系,增強勞動意識
勞動園本課程的評價是增強幼兒勞動意識園本課程構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開展評價有利于了解園本課程的實效性、目標達成情況以及幼兒的發展情況,以便教師今后繼續調整園本課程實施策略。因此,教師應積極構建課程評價體系,開展針對性的評價,推動幼兒在勞動意識、品質、素養方面的全面發展。
例如,園本課程結束后,教師采取“教師評價”“幼兒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對每一位幼兒的表現進行激勵性評價,并予以口頭表揚,以增強他們的勞動自信。其次,讓幼兒對自己在勞動實踐中的表現進行反思,有的幼兒說:“我在給種子澆水的時候十分小心,雖然種子的發芽離不開水,但是也不能給它灌太多水,否則會淹死的。”有的幼兒說:“我在本次課程中學會了疊衣服,還會整理自己的餐盤,知道了要珍惜勞動成果,所以我的餐盤每次都很干凈……”通過課程評價,增強了幼兒的勞動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是幼兒養成良好意識和品質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園開展勞動課程,并幫助幼兒獲得基礎的勞動知識、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可以為他們的健全發展奠定基礎。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必須針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來構建勞動實踐園本課程,在明確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選擇豐富的課程內容,為幼兒提供更多親身參與、直接體驗、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增強其勞動意識,促進其勞動行為習慣與品質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