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瑋,曾 碩,安小筱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貴州 貴陽 550002)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TC)作為一種多發(fā)的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主要發(fā)生于年輕女性,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1]。由于大多數TC 惡性程度低、病程長,所以臨床上多以手術作為治療TC 的最佳選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療效良好,但手術易在頸部造成瘢痕而影響美觀,且伴有術后并發(fā)癥,這些都對年輕女性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2]。近年來,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腔鏡甲狀腺癌手術也越發(fā)成熟,不僅能保證治療效果,還能縮小手術創(chuàng)口,減少對美觀度的影響,且可加速恢復[3]。本研究探討腔鏡甲狀腺癌手術與傳統(tǒng)甲狀腺癌手術治療TC 的效果和對并發(fā)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貴州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6 例TC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4 例,女性44 例;年齡18~53 歲,平均年齡(34.89±3.22)歲;瘤體位置:左側20 例,右側28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6 例,女性42 例;年齡20~54 歲,平均年齡(37.91±3.65)歲;瘤體位置:左側22 例,右側2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貴州省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甲狀腺結節(jié)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4]中TC 的診斷標準;②術前經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活檢確診為一側腺葉分化型TC;③年齡<55 歲;④腫瘤最大直徑≤3 cm;⑤術前經CT 檢查未發(fā)現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現象。排除標準:①有頸部手術史、放射治療史者;②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者;③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④合并其他甲狀腺疾病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
1.2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行全身麻醉。對照組患者行傳統(tǒng)甲狀腺癌手術治療。于頸部胸鎖關節(jié)正上方兩橫指的位置沿頸皮紋作5 cm 弧形切口。依次逐層切開,游離處理頸闊肌,切開舌骨下肌群,充分顯露甲狀腺組織,切除病灶組織。切除后,結扎縫合血管,并用負壓引流裝置進行電凝止血處理,處理完成后縫合切口。觀察組患者行腔鏡(卡爾史托斯公司,型號:TC301)甲狀腺癌手術治療。首先取胸骨柄右側旁1 cm 位置處作觀察孔,于皮下深筋膜內注射腎上腺素(北京市永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84,規(guī)格:1 mL∶1 mg)1 mg+生理鹽水200 mL,用玻璃器剝離皮下組織,然后在雙側乳暈區(qū)取0.5 cm 作操作孔。在觀察口處插入1 cm 套管針,并注入二氧化碳(CO2)氣體(壓力維持在0.12~0.80 kPa),置入觀察鏡。在操作口處插入0.5 cm 套管針,用超聲刀進行分離。切開頸白線,暴露甲狀腺腺葉,分離甲狀腺被膜并切除患側瘤體,并清掃中央區(qū)淋巴結。術后沖洗手術位置,用可吸收縫線進行切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采用稱重法評估)、術后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5]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總分0~10 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重。②比較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分別于手術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離心處理10 min,置于-70 ℃冰箱凍存待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江蘇英諾華,型號:DI-806)檢測患者手術前后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甲狀腺素(T4)、游離甲狀腺素(FT4)及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癌癥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QLQ-C30)評分。采用QLQ-C30[6]評價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6 個月的生存質量,評分越低則生存質量越高。④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滲血、吞咽與呼吸困難及喉返神經損傷。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更長,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引流量更多,術后住院時間更短,術后VAS 疼痛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注:VAS:視覺模擬量表。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 術后VAS 疼痛評分(分)觀察組 48 132.33±22.08 29.76±3.34 43.51±6.32 4.96±1.85 3.64±1.25對照組 48 98.31±19.44 41.24±4.01 26.35±5.63 8.53±2.01 5.12±1.71 t 值 8.012 15.240 14.046 9.054 4.84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前T3、FT3、T4、FT4及TSH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T3、FT3、T4及FT4水平較術前降低,TSH 水平較術前升高,且觀察組T3、FT3、T4及FT4水平低于對照組,TSH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T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4:甲狀腺素;FT4:游離甲狀腺素;TSH:促甲狀腺激素。
組別 例數 T3(ng/L) FT3(pg/L) T4(ng/L)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48 1.67±0.37 0.76±0.29* 4.88±0.47 2.14±0.38* 103.56±4.51 71.56±3.23*對照組 48 1.69±0.35 1.42±0.27* 4.91±0.49 2.91±0.41* 101.89±4.43 85.56±3.98*t 值 0.272 11.540 0.306 9.543 1.830 18.92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FT4(pg/L) TSH(mU/L)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48 17.76±2.41 10.85±1.91* 2.33±0.45 4.89±1.19*對照組 48 17.88±2.68 13.45±2.21* 2.45±0.51 4.01±0.96*t 值 0.231 6.167 1.222 3.988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QLQ-C30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前QLQ-C30 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疼痛、失眠、食欲不振及惡心嘔吐評分較術前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QLQ-C30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QLQ-C30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QLQ-C30:癌癥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
組別 例數 疼痛 失眠 食欲不振 惡心嘔吐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觀察組 48 10.86±2.68 11.98±2.51* 14.39±3.18 15.67±3.49* 12.31±3.46 14.27±3.31* 13.67±4.49 16.32±5.12*對照組 48 10.91±2.71 15.39±2.72* 14.46±3.27 18.01±4.54* 12.54±3.51 16.89±3.41* 13.81±4.56 21.88±5.94*t 值 0.091 6.383 0.106 2.831 0.323 3.820 0.152 4.91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近年來TC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發(fā)病率上升趨勢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TC 發(fā)病與性別、環(huán)境及地域因素等息息相關[7]。由于TC 患者生存時間長、病情發(fā)展慢、預后較好,即使患者被確診時已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只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生存率仍較高。但化療和放療對TC 治療效果不明顯,所以臨床多采取手術的方式切除病灶,清掃淋巴結[8]。目前臨床上治療TC 的手術方式包括傳統(tǒng)甲狀腺癌手術和腔鏡甲狀腺癌手術。傳統(tǒng)甲狀腺癌手術選用頸前弧形切口,創(chuàng)傷大而且易在術后留下瘢痕,影響美觀;腔鏡甲狀腺癌手術創(chuàng)傷小,通過腔鏡放大圖像、縮小切口,從而達到明顯減少術后瘢痕的效果,美觀度更好[9]。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住院時間更短,術后VAS 疼痛評分更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提示腔鏡甲狀腺手術應用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腔鏡甲狀腺手術是通過建立皮下隧道抵達頸部病灶部位,手術位置在頸、胸淺深筋膜之間,分離結締組織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能最大程度減少對肌肉和神經組織損傷,使患者術后恢復更為迅速[10]。而且可以縮小手術切口,術后組織粘連少,從而減少術后吞咽、呼吸困難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降低頸部異物感[11]。另外,腔鏡手術操作更為精準、細致,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和術后并發(fā)癥的風險,美觀效果較好,更容易被女性患者接受。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可能是因腔鏡甲狀腺癌手術過程較為復雜,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使手術時間較長,這提示術者需提高自身水平以加快手術速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引流量多于對照組,原因是本研究中術者采用超聲刀引流,建議臨床可以選用電凝鉤分離來減少術后引流量。
本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患者術后T3、FT3、T4及FT4水平低于術前,且低于對照組,TSH 水平高于術前,且高于對照組,提示腔鏡甲狀腺手術能根據血清T3、FT3、T4、FT4指標變化來有效反映甲狀腺功能受影響程度及確定TSH治療時機。為了促進患者痊愈,TC 患者術后進行TSH 相關治療,能較大程度延長患者生存時間。TSH 作為判斷甲狀腺功能敏感性的關鍵因子,主要作用是通過促進甲狀腺球蛋白的合成來調控甲狀腺的分泌,因此,甲狀腺激素水平整體下降時,TSH 的分泌量逐漸升高且受T4和FT4的影響較大[12]。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 個月觀察組患者QLQ-C30 各項評分較術前升高,但上升幅度小于對照組,提示腔鏡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更高,遠期預后效果更好,與姜明明[13]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應用腔鏡甲狀腺癌手術治療TC患者的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甲狀腺癌手術,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術后住院時間,緩解術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甲狀腺功能,降低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