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建
(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耳鼻咽喉科,江蘇 南京 211200)
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病情發展迅速,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發生,多伴有耳鳴或眩暈等癥狀[1-2]。研究認為,該病可能與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侵犯聽覺神經有關[3]。中醫認為,該病因外感風邪閉耳或臟腑失調而發,常見的證型為血瘀耳竅證,機體血行受阻、瘀滯耳竅,導致聽力漸減或突然失聰、耳鳴等癥[4]。中醫治療以清肝膽濕熱、通利耳竅為主,多采用針灸、中藥內服等治療途徑[5]。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銀杏葉提取物,能夠發揮改善微血流循環的作用[6]。通竅活血湯則屬于中醫組方,含有多種養血、活血的中藥成分,能夠發揮益氣活血的功效[7]。但臨床關于兩者聯合用于突發性耳聾患者的療效研究較少,因此,本研探討突發性耳聾患者采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通竅活血湯治療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收治的70 例突發性耳聾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14 例;年齡25~60 歲,平均年齡(42.36±3.15)歲;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15±0.35)年;耳聾類型[8]:高頻型8 例,平坦型12 例,低頻型5 例,全聾型1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2例;年齡25~60 歲,平均年齡(42.60±3.10)歲;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20±0.31)年;耳聾類型:高頻型6 例,平坦型11 例,低頻型6 例,全聾型1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京市溧水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8]中突發性耳聾的診斷標準。②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血瘀耳竅證的辨證標準,主癥:耳脹、耳痛、耳內閉塞感;次癥: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舌脈:舌質瘀點、瘀斑,脈弦或澀。③單耳發病。④聲導抗測鼓室壓力正常。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②伴肝、腎功能障礙者;③伴免疫系統疾病者;④近期有其他相關治療經歷者。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改善耳內循環、營養神經及高壓氧支持等。對照組患者給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226,規格:5 mL∶17.5 mg(含銀杏黃酮苷4.2 mg)] 進行治療。靜脈滴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35 mg+30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2 次/d,治療3 個月。觀察組患者給予通竅活血湯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應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通竅活血湯組方:川芎、香附、青皮及石菖蒲各6 g,紅花及大棗各10 g,赤芍、丹參及路路通各10 g,全蝎4 g,合歡皮15 g。睡眠不佳者加用茯神及酸棗仁各20 g,石決明30 g。加清水600 mL 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40 min,濾出藥汁400 mL,200 mL/次,2 次/d,早、晚分服。2 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6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療效。顯效:0.25~2.00 kHz 各頻率聽力恢復正常或達到發病前水平;有效:0.25~2.00 kHz 各頻率聽力提高15~30 dB;無效:聽力改善不足15 dB[10]。臨床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包括耳脹、耳痛、耳內閉塞感及頭暈,各項癥狀按照無~重度分別評0~6 分,分數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9]。③比較兩組患者纖溶指標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5 mL 空腹肘靜脈血,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水平及凝血酶原時間(PT)采用全自動凝血功能儀(日本希森美康, 型號: CS-5100)進行測定。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皮疹及肝腎損傷。各項不良反應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系統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和組內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耳脹 耳痛 耳內閉塞感 頭暈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4.12±0.25 1.65±0.52* 3.25±1.25 1.22±0.36* 4.52±0.15 1.65±0.25* 3.86±1.01 1.63±0.22*對照組 35 4.16±0.22 1.96±0.65* 3.36±1.16 1.62±0.40* 4.62±0.36 1.85±0.32* 3.70±1.05 1.86±0.35*t 值 0.711 2.203 0.382 4.397 1.517 2.914 0.650 3.29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纖溶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FIB、D-D 及P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FIB 水平更低,D-D 水平更高,PT 更長,且觀察組FIB 水平低于對照組,D-D水平高于對照組,PT 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纖溶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纖溶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FIB:纖維蛋白原;D-D:D-二聚體;PT:凝血酶原時間。
組別 例數 FIB(g/L) D-D(mg/L) PT(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5.69±0.85 4.26±0.52* 0.63±0.25 3.52±0.68* 6.52±0.96 10.45±1.22*對照組 35 5.55±0.80 4.68±0.55* 0.58±0.22 2.86±0.55* 6.40±0.85 8.70±1.15*t 值 0.710 3.283 0.888 4.465 0.554 6.17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突發性耳聾主要癥狀是短時間內聽力下降、耳痛及眩暈等,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大,需要及時給予針對性治療,以盡快恢復聽力,避免發展為永久性耳聾[11]。耳屬清竅,貴在清空通利,若外感六邪,則臟腑不平、氣機逆亂,會導致耳竅閉塞、清竅不利、功能失司,患者表現為耳聾、耳鳴等[12-13]。血瘀耳竅癥突發性耳聾病機多為氣機不利,氣滯血瘀,痹阻耳竅,因此在治療上可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給予活血補氣、清竅通利的藥物。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通竅活血湯療效較好,能夠改善臨床癥狀。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銀杏葉提取物,具有調節循環系統、改善血流動力學及保護組織等藥理作用,能刺激突發性耳聾患者兒茶酚胺的釋放、抑制前列環素和內皮舒張因子,保持動脈血管的張力,同時能夠增加組織對氧氣及葡萄糖的攝取作用,改善組織缺血、缺氧情況,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癥狀[14-15]。通竅活血湯組方中的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香附疏肝解郁,理氣調中;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石菖蒲開竅理氣,活血散風;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丹參涼血消癰,除煩安神;路路通祛風通絡,利水通經;柴胡和解表里;全蝎息風鎮痙,攻毒散結;合歡皮解郁、活血、止痛。全方共奏補血活血、行氣通絡、燥濕通竅之效[16-17]。
本研究顯示,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FIB 水平更低,D-D 水平更高,PT 更長,且觀察組FIB 水平低于對照組,D-D 水平高于對照組,PT 長于對照組,提示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通竅活血湯能夠改善體內纖溶環境,有助于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障礙。有研究顯示,通竅活血湯組方中的川芎能夠改善心腦血管系統功能,可擴張血管、增加冠脈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環和腦部循環情況[1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聯合治療方案的安全性理想;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過敏等,一般可自行緩解,但存在個體差異,在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停藥或進一步處理。
綜上所述,在突發性耳聾患者中應用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聯合通竅活血湯能夠獲得良好療效,可改善機體纖溶指標,有助于緩解癥狀,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