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格 張昭|鋼鐵研究總院幼兒園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教師通常被視為管理的對象,應按照園方要求來執行任務。在鋼鐵研究總院幼兒園以人為本的自主管理模式下,教師逐漸成了管理的主人,負責設計和規劃班級管理的核心與重點,以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基于人本思想,鑄就園所師德之魂。第一,構建師德建設體系,鑄就教師形象。園長每學期帶領教師學習和繼承老一輩鋼研人科技報國的科學家精神,希望教師將個人前途與園所發展、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第二,傳承鋼研歷史,鑄就“鐵人”職業精神。中國鋼研自成立以來,幾代人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為我國金屬材料產業和鋼鐵冶金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每年教師節我園組織教師一起學習老一輩鋼研人的故事,帶領教師走進安泰科技園區、鋼研中心實驗室、中國鋼研展室,使教師更加了解科學家精神,正視肩上教書育人的責任。
基于專業成長,鋪就教師成長之路。首先,幼兒園關懷教師成長,給每一位教師創造鍛煉和成長的平臺,不同層面的教師分別和師傅結成對子共系同心結,聘請經驗型教師為專業教練。師徒互幫互助,嚴格要求自己,增強師德師風修養。其次,幼兒園堅持激發每位教師的創造點,注重在工作上留白,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實踐和思考,激發教育的創造性。幼兒園骨干教師張楠從一名稚嫩的新人成長為一個對教育有深刻感悟的教師,她在日常工作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差異,設計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和活動,并將自己的教育感悟傳遞給新教師,幫助新教師快速成長。
基于兒童視角,鑄就摯愛教育。第一,因材——調研幼兒需要,關注教育的適切性。我園教師對幼兒開展一對一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發現不同年齡段幼兒對“我最喜愛的教師”的看法不同。小班幼兒喜歡的教師是“漂亮、愛幼兒像媽媽”的教師,因此幫助小班幼兒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中班幼兒“看臉”“看性格”,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能感受到教師的情緒狀態,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幼兒;大班幼兒喜歡“有學識”的教師,因此教師應做好知識準備,并給予幼兒入學準備方面的支持。
第二,因時——依據發展規律,關注成長的關鍵期。幼兒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調整活動空間和時間,合理安排教育活動,并依據四時之序,每月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幫助幼兒度過有意義的童年。此外,幼兒園注重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開發了“顯微鏡下的鋼鐵”等科學課程,實現幼兒自主發展。
第三,因需——幼兒為本,關注發展的需要。提升幼兒園課程質量是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更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保障。幼兒園邀請科學家家長走進課堂,給幼兒講鋼鐵的故事,帶領幼兒走進鋼研科技展室,讓他們在參觀中了解到鋼鐵的強大“力量”,感受祖國的強大,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基于家長理解,鑄就家園信任之橋。第一,家長參與園所管理,參與監督。家長與幼兒園之間教育目標的共同性決定了兩者必須相互協調、緊密配合。幼兒園一方面邀請家長參與園所管理,通過制定家長管理制度,引導家長定期或按需要參與幼兒的教育過程;另一方面邀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探索生活中各種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家國故事與情懷等,有效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和愛國情。
第二,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為實現家園教育同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生活、學習情況,幼兒園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園參觀幼兒的在園生活。同時,幼兒園邀請專家與家長分享育兒經驗、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