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濼口實驗幼兒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幼兒園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建立聯系,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共同探討幼兒教育的問題。幼兒園還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的教育資源,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促進家園合作深入發展。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濼口實驗幼兒園構建家長學校課程,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促進每一位幼兒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我園結合家長的教育需求,自主開發了主題鮮明、適宜性強、與園所匹配度高的家長學校課程。這些課程按不同的學時和學期劃分,課程的內容涉及家庭育兒觀念、專業的育兒知識與技能方法等,我們以“雙線并行”模式開展研究,即“線下活動”和“線上調研”兩種形式。
課程開發初期,我園設計了家長調查問卷,通過對數據分析和個別家長訪談內容梳理,以家長實際、動態的需求為切入點,針對三個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特點,分別設立了“小班——自我服務”“中班——能力培養”“大班——幼小銜接”三個主題,以此明確家長學校課程目標,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育兒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以線下家長活動為課程明線。我園家長學校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團體課程和個別指導兩種形式實施,讓家長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同時,我們注重吸納園所外部優質資源,創新綜合性的課程內容,拓展多元化實施方式,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家長學校各項活動的積極性。比如,我園通過舉行家長學校主題沙龍式活動、邀請專家入園開展講座;發揮家長資源優勢開展“爸爸進課堂”活動,給幼兒帶來一種全新的活動體驗,也使得課程內容更豐富、更具個性化。我們還定期開展家長駐園、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節日暖心等活動。此外,班主任每學期以現場互動訪談的方式,對家長開展個性化交流指導,與日常的家庭教育跟蹤指導相輔相成。
以線上系統知識為課程暗線。我園以幼兒園微信公眾號為載體,通過線上交流的形式完善家長學校課程體系。比如開辟家長學校專欄,定期向家長發布系統專業的育兒知識、課程動態、衛生保健知識等,并擇優上傳家長的育兒心得、美食分享、親子陪伴時光等作品。
此外,我們利用社交軟件建立互動交流學習班,方便家長在線尋求教師和同班家長的幫助。我園教師不僅在授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還能夠針對班里幼兒近期發生的特殊情況,組織主題討論。通過互動交流學習班,我們幫助家長解決實際的育兒難題。線上授課的形式,有助于增進教師、家長之間的信任,有效促進家園合作。
家長學校活動開展后,我們通過文字、網絡等形式收集家長的反饋,確保反饋評價環節順利實施。通過分析家長對活動的接納情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確保家長的訴求能夠及時被了解和解決。同時,我們也鼓勵家長撰寫學習心得,并在幼兒園公眾號上與大家分享。教師則通過微信群、家長意見反饋欄等方式了解家長對活動的意見,以便及時調整工作。
我園以課程的形式構建父母成長課堂,為家長搭建學習的平臺,既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又拉近了家園的關系,助力家園合作不斷結出碩果,為幼兒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