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九州出版社,北京 100037)
圖書出版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承擔著文化傳承、引導社會、教育民眾、推動發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圖書出版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以營利為目的的市場經營活動,它還具有“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使命。這就決定了圖書出版的商業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重要方面,決定了圖書出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屬性,并且要求出版單位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眾所周知,圖書出版是我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構成,是促進文化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主要力量,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因此,圖書出版不僅僅是一項普通的經濟行為,不只具有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效益,更具有傳播信息、傳承文明的社會效益。
本文所述的圖書出版的社會效益,通常是指有利于取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效果,通常與以出版經營獲得利潤為目的的經濟效益相對應。一般來說,經濟效益可以量化,可以通過具體的數據體現出來,但社會效益不容易量化,具有區別于經濟效益的特殊性。出版工作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牢記化人育人的出版使命,注重出版的社會效果,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就是在強調出版工作社會效益方面的重要價值和歷史使命。
《出版管理條例》第4 條即明確規定,“從事出版活動,應當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圖書出版管理規定》第三條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傳播和積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質、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秷D書質量保障體系》第二章第七條中指出,選題規劃要“始終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在此前提下,注意經濟效益,力爭做到‘兩個效益’的最佳結合”。
2009 年3 月公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必須把握新聞出版工作的正確導向,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2015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件要求,文化企業提供精神產品,傳播思想信息,擔負文化傳承使命,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雙效統一。
2018 年年底,中宣部下發《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要求出版單位按年度考評,形成常規性工作機制,每年上報考評結果。
2019 年11 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始終關注文化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尤其重視文化企業的社會效益。
單純從企業經營的角度,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運用現代管理方式,以較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合格產品,并通過配套的宣傳營銷活動,在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以獲取最大化的利潤,這是正常的市場經濟的邏輯。對于一個出版單位來說,通過策劃廣受讀者喜愛的圖書選題,以在市場上有個很好的銷量,甚至成為爆款暢銷書,能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出版單位追求經濟效益固然可以,但是純粹以市場經濟的邏輯強調圖書出版的經濟效益,造成的負面案例俯拾即是,應當引起出版從業者的反思。2004 年曾有一本名叫《沒有任何借口》的圖書暢銷全國,該書講述的是作為西點軍校學生的杰伊,認識到了“沒有任何借口”的重要價值。軍校學生回答問題,只有四句話:“是,長官!”“不是,長官!”“我不明白,長官!”和“沒問題,長官!”軍校內不能容忍任何借口的出現。因此,無論什么條件下,士兵都要承擔責任。該書之于企業的重要價值在于絕對的服從和不顧一切的行動力,得到多數企業的認可與贊揚。據說不到一年的時間該書總計加印20 多次,累計銷售超過200 萬冊,如果算上盜版圖書的數量,銷售數量總計可能接近上千萬冊。不少國內知名企業批量購買,發給員工幾乎人手一冊,有些公司甚至要求集體學習,并談心得體會。當時這本書實在太暢銷了,市場上開始出現搭便車的許多跟風圖書,書名都叫《沒有任何借口》,銷量也非??捎^。幾家出版公司都賺得盆滿缽滿,經濟效益令人艷羨。然而,2005 年年初有新聞曝光,該書的作者不是像封面署名顯示的那樣是一位美國作家“(美)費拉爾·凱普,金雨編譯”,實際上并沒有費拉爾·凱普這個人,實際的作者就是金雨,是北京一家策劃公司的自由撰稿人。不僅僅是作者署名有假,內容介紹、宣傳信息都是出于宣傳營銷的吸引眼球目的,移花接木般地摻假包裝。它號稱是美國人寫的“最完美的企業員工培訓讀本”,實際上卻是七拼八湊的勵志故事的堆積;封底上引用的《美國商業年鑒》《紐約時報書評》《哈佛商業評論》的評語,也沒有一句是真實的。2005年5 月,新聞出版署經過調查認定該書是一本通過假借外國人名、編造虛假內容和宣傳信息而完成的“偽書”,并在當月召回后集中銷毀。2013 年5 月,媒體曝光湖北省教育廳為農村中小學生采購的320 萬冊由崇文書局出版的《學生新華字典》錯誤百出,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差錯率高達萬分之二十,是國家規定的合格標準的20 倍,甚至超過國家規定的應該銷毀的圖書界限的4 倍,錯誤內容包括注音錯誤、字形錯誤、釋義錯誤、例句錯誤、部首錯誤、英漢對照錯誤以及標點符號錯誤等。從商業經營的角度看,320 萬冊的新華字典蘊含著數額巨大的經濟利益,能夠中標政府采購的項目,作為出版單位的崇文書局自然收入不菲,可是看到媒體曝光的差錯率和差錯類型實例,卻又慘不忍睹,給中小學生使用,更是貽害無窮。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單算經濟賬的話,這兩本書都有非常好的經濟收益,然而它們的內容卻是弄虛作假、粗制濫造而成,其整體質量不僅達不到行業規范的標準,更是給整個行業甚至讀者帶來深深的傷害,也正因為如此,最后都被官方查處并給予相應的處罰。因此,對于出版單位來說,萬萬不可只關注經濟效益而置其他于不顧。
“出版的本質是文化?!彼哉f,出版活動具有文化屬性,要承擔傳播信息、傳承文明、引導風尚的社會責任,否則出版就失去了存在的本質價值。出版的文化屬性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要以所處的時代特征為背景,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策劃優秀選題。比如,中國婦女出版社2019 年結合我國2020 年扶貧攻堅這一鮮明時代主題,精心策劃了重點圖書《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中、英文版),并成功入選2020 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目錄。該社堅持自身特色,立足2020 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的大背景,從反映新中國女性自強自立新風貌立意,挑選各地巾幗脫貧先進人物和扶貧先進干部的精彩故事結集成書。這一思路既堅持了該社的特色方向,充分挖掘該社積累的婦女工作出版領域的優勢資源,又宣傳了黨和國家關于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賦予了選題以鮮活的時代特征。從中國女性減貧脫貧的小故事切入到中華民族脫貧攻堅的大主題,進而反映出中國女性用勤勞創造幸福生活的巾幗之美。這個成功的案例,對于許多非政策性、政黨類的出版社來講,是個非常好的經驗借鑒,就是要緊扣當下時代脈搏、圍繞社會重大變遷、挖掘自身特色資源,從小切口進入大主題,講好光輝的時代故事。2019 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2022 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一百周年,面對這兩個重要時間節點,中國青年出版總社與江蘇人民出版社聯合策劃《中國青年運動一百年》。該書先后被列入團中央2022 年“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重點產品名單、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名單、中國好書2022 年5 月榜書目,并獲得2022 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
由此可見,富有文化情懷,勇擔歷史使命,策劃出版的圖書的社會效益自然而然也會很好,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為了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實現雙效統一,出版單位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出版工作本質上就是政治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對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出版工作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信念,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豐功偉績,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最強音。
《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活動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边@就是要求在圖書出版工作中堅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原則,為讀者出版優質圖書。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背霭婀ぷ鲬槕獣r代發展趨勢,呼應人民大眾對精神產品的需求和期待,將服務大眾與引導教育大眾相結合,將滿足需要與提高文化素養相結合,提高出版物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讓越來越多的讀者享受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
1997 年6 月,新聞出版署頒布《圖書質量保障體系》,要求“堅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繁榮出版重在質量的思想,把能否提高圖書質量當作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發展、檢驗出版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2004 年頒布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要求“實現圖書出版從擴大規模數量為主向提高質量效益為主的轉變,提高圖書出版整體水平”。堅持質量第一,是由我國出版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要求決定的。出版單位只有堅持提高質量標準和專業素養,編輯出版內容優良、裝幀優美、品質優異的精品力作,才能獲得讀者的好評與贊賞,得到市場的認可與肯定,從而取得不錯的銷量,經濟效益也就有了根本保障。長期堅持高質量、嚴要求,出版社才能建立自己的出版品牌影響力,既能收獲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能贏得讀者的贊譽,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我國出版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唯有激發創新動力,方能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爭取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出版工作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突出問題意識,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新型媒介形態,調整工作思路,加快從傳統出版向融合出版的轉變,確保出版業始終與時代同步,煥發生機勃勃的鮮活力量。同時,應該加強版權貿易和國際交流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聲音,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圖書出版工作,要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多出能帶來豐厚利潤的優秀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秀的出版物。這是每一個出版人的職責所在、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