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興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逐漸增大,高速鐵路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對外宣傳的一張閃亮名片。高速鐵路施工具有安全風險類別多、風險等級高的特點,如何確保高速鐵路施工安全,是各施工企業的一項重要施工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21年修訂)中,新增了關于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方面的內容,對生產經營企業施工生產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杭溫鐵路具有橋隧占比高、安全風險類別多、風險等級高的特點,本文結合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杭溫鐵路四標施工中的應用,分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高速鐵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操作性和實踐性,為有效推動雙重預防機制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
新建杭州至溫州鐵路的義烏—溫州段站前及相關工程HWZQ-4標段線路長度為42.281km。區間路基土石方318726m3,站場土石方1090578m3,防護柵欄單側20.054km;隧道18座,35878.61延長米;特大橋4座,2570.545延長米;大橋8座,2174.03延長米;中小橋9座,616.9延長米;框架橋28延長米,涵洞100.7橫延米;其中支架現澆簡支箱梁84孔,移動模架現澆簡支箱梁55孔,支架現澆(道岔)連續梁5聯/27孔,連續梁4聯(2-120m斜拉橋連續梁、(70+2×125+70)m連續梁、(40+2×64+40)m連續梁、(40+56+40)m連續梁各1聯)。鋪設(精調)無砟道床85.854km,站線鋪新岔9組,站臺墻長720m。
安全風險是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不安全因素,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極高度安全風險、高度安全風險、中度安全風險、低安全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4種顏色標示。風險分析研判是對項目施工內容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研判,識別潛在風險因素;每年末,根據次年施工計劃進行年度安全風險研判,識別主要風險因素;每月末,根據次月施工內容、前期檢查問題導向進行研判,識別主要風險因素,判別風險等級[1]。
杭溫鐵路四標沿線全部為山嶺地區,隧道比例高達84.7%,隧道多為長大隧道,橋梁全部跨越溝谷河流且包含大跨度連續梁及多種異型現澆箱梁,施工方式多樣,隱患類別多,風險級別高。其中主要風險集中在隧道開挖及支護、橋梁深水基坑施工、連續梁掛籃施工、簡支梁支架法和移動模架法施工過程,主要安全風險為隧道塌方、涌水、巖爆及爆破作業,橋梁基坑坍塌、支架垮塌、設備傾覆、起重傷害、高處墜落等,風險級別極高,發生群死群傷事故的可能性極高。針對杭溫鐵路四標工程特點,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成為頭等重要的任務,根據建設單位的工作安排和其他單位的工作經驗,杭溫鐵路四標項目積極推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根據建設單位規定的工作方法及程序要求等方面的安排,項目主要負責人親自組織,集合業務骨干力量搭建雙重預防機制工作小組,結合項目的實際設計圖紙和施工進度計劃工作安排,組成立體工作框架;分別以項目總體、年度、月度為時間節點周期,通過對單位工程按照分部工程劃分管理單元,根據周期施工計劃的施工內容開展安全風險分析,明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隱患;組織項目各級人員研討制定隱患排查計劃并落實崗位履職,對巡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匯總填寫雙日報表,每月總結形成月度報告。安全風險雙重預防機制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安全風險雙重機制流程圖
管理單元是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在某一階段具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內容,施工環境或穩定作業隊伍都可作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獨立單元進行管理。為了全面、具體地對施工全過程安全風險進行梳理、研判,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對管控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分解,針對杭溫鐵路四標項目隧道、橋梁占比大的實際特點,管理單元按單位工程劃分,每一座橋梁、每一條隧道均作為一個獨立的管理研究對象,根據組成單位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細化,編寫管理單元編號,按照每個單位工程的實際特點確定每個分部工程的施工內容,辨識主要風險因素或控制因素[2]。
對杭溫鐵路四標的地理區域、自然條件、工點特點、周邊環境、工裝配備、分包單位特點、現場作業能力體現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全方位和全天候的辨識判別。判別時充分考慮人員行為、生產設施、環境(管理)在“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下存在的“顯性和潛在”兩種差異性表現下的危險有害因素。
風險研判貫穿整個建設過程,以影響項目建設安全的關鍵工藝、設備、設施為“點”,以管理和作業流程為“線”,以其他標段作業對比為“面”,以杭溫鐵路整體建設為“體”,通過從“點—線—面—體”相結合開展全過程風險研判,梳理出各層級和作業工序的重點管理的危險源,形成常態化的風險管控項目,結合當期其他單位事故、問題,辨識研判安全風險。風險辨識過程中,將“點—線—面—體”的風險辨識研判責任逐層分工到各層級崗位,做到全員參與。
首先組織精英管理力量開展總體風險研判,總體風險研判再往下可以按照時間節點再次細化,可以采取按年、月為基本周期的單位節點。年度、月度安全風險研判按單項工程施工組織單元劃分,由工程技術部門首先發起,根據施工計劃列出雙代號網絡進度圖或進度橫道圖。安全管理部門根據工程部門給出的進度圖表對每一階段的施工內容開展具體分析,并針對每一項施工內容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如果實際情況和計劃的管控措施有較大差異,由工程技術人員優化調整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內容,并將有關資料下發施工一線。安全監督部門負責監控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的執行和落實。
在具體實踐層面,根據批復的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對項目施工內容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研判,識別潛在風險因素;每年末,根據次年施工計劃進行年度安全風險研判,識別主要風險因素;每月末,根據次月施工內容、前期檢查問題導向進行研判,識別主要風險因素,判別風險等級;分別形成《項目總體安全風險研判表》、《項目年度安全風險研判表》和《項目月度安全風險研判表》。
項目部建立工班、架子隊、分部、項目部四級管控體系,由主要管理人員對風險工點進行管控。按照專業分工和崗位職責把安全風險的管控責任落實到各層級、各崗位,落實風險管控崗位責任,做到不同層級、相應崗位對同一風險的管控措施各有側重,實現安全風險全面、全員、全過程管控[3]。
按照“專業負責、分工負責、崗位負責”的要求,執行定人、定期、定崗、定責、定點,統一部署、統一記錄、統一分析的工作方針;項目各層級緊密合作,按照項目組織構建、人員分工和崗位職責,制定《月度隱患排查計劃》;極高、高風險工點每周覆蓋檢查;中、低風險每半月全覆蓋檢查,每月末根據檢查情況開展評價分析,轉入下步工作。
根據前一天風險工點檢查計劃的安全風險因素管控情況,整理檢查存在的問題,制定當天主要風險施工內容和風險或控制因素,收集上級單位安全風險檢查問題,納入《隱患排查、檢查問題庫》,形成雙日報表。
每月20日,針對當月風險分析及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況,項目安全管理部門對施工過程中當月安全風險管控情況進行總結;按照排查問題數、發現重大隱患問題數等匯總后,采用excel等工具形成對比圖表;以每年1月份數據為基數,計算提取各個月份的數據變化情況,以圖線方式體現變化趨勢,整理形成《項目安全風險管控月度報告》,在當月安全分析會上進行雙重預防機制工作報告,并提交項目安全領導小組審議,對下步安全管理工作方向進行調整[4]。
(1)在各隧道口醒目位置懸掛隧道縱斷面圖,根據各軟弱圍巖區段里程標注隧道高風險段落,明確各類安全風險的預防及施工控制措施,明確施工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和現場技術、安全人員的信息。
(2)充分利用“智管云”安全管理系統,通過軟件構建多維度、全時段、無死角的安全監控平臺,依托互聯網優勢,將施工現場各施工環節立體呈現,最大程度降低人員所處地理區域對安全管理的影響,“建設、監理、公司、項目、現場”五位一體,整合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專家指導作用,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隱患問題的發生[5]。
(3)充分結合每日班前講話制度,針對每日施工的內容提前辨析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并對可能造成群死群傷的風險進行重點關注;提前研究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在各施工點早班會召開處,張貼月度風險計劃表,告知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存在的風險和管理負責人。
(4)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各類風險管控情況如實記錄,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描述,告知下個作業班組人員。在班組作業過程中,項目安全員要全程旁站監控,認真履行監督職責。
(5)根據每月的安全風險隱患辨識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查。工程部、安全監督部、物資部、作業隊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標段內所有正在施工的工點組織拉網式排查,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按照“定人、定期、定崗、定責、定點”的原則,在規定期限內徹底整改到位。
通過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杭溫鐵路四標項目各項施工生產任務安全有序推進,自2020年開工以來,取得了零安全事故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既定的安全生產工作目標。以2022年度安全隱患排查發現問題情況為例,杭溫鐵路四標項目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問題發現數量統計結果顯示問題數量逐月減少,其中12月份較1月份問題減少61個,問題發生率降低了50.8%,高度風險問題數量12月份較1月份減少11個,問題發生率降低了78.6%。充分證明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高速鐵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并且為今后開展類似大型高鐵項目的安全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