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 陳宗雷
中國經濟已從總量快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了重視發展質量階段。國有企業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和關鍵基礎,要求其朝向著重經濟發展質量上轉型進步,既是堅持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增強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實力和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選,也是國有企業承擔起建設經濟現代化強國重任的必然要求。此外,中國經濟必須率先通過加強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轉型,來改變其發展模式和增長動力,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走向。所以,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和各類國有企業就必須切實強化自身責任感和工作緊迫感,全面把握發展經濟質量的深刻意義和現實要求,徹底改變偏重企業建設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的傳統思想觀念,大力推動國有企業經濟質量穩步發展,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高質量、好成績。在通往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建設新路上,國有企業必須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時代責任,努力做強做優做大。
1.國有企業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重要經濟和政治基礎,國有企業必須做到對黨忠誠,始終堅持做黨和國家最可依賴的堅實力量。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公布了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制定的詳細部署計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當今新時代形勢下維護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明確了科學正確的發展前進方向,闡述了企業發展的根本遵循。國有企業必須始終堅持對黨忠誠,在政治上做到篤定可信,堅定向黨的思想理論和政策方針看齊,支持黨中央的計劃決議和相關部署,堅決響應并提倡黨中央的相關建議,堅決推廣實行黨中央的相關決定,堅決不做黨中央禁絕的事情。國有企業要自覺按照黨和國家的實際需要開展工作實踐,承擔起實施當代國家經濟戰略的重要任務,忠實于黨的建設事業目標,自覺履行中央企業在國家經濟建設領域身先士卒的排頭職責。
2.國有企業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即把黨的領導融入到公司管理運營的各個環節,把黨組織嵌入到全公司的整體經營結構之中。要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確保國有企業黨委或黨組的領導作用能充分具體、有組織、有制度地最大發揮。要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董事會、經理層要自覺維護黨組領導,企業黨組也要尊重其他治理主體。同時,建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積極鼓勵職工代表有序地參與到公司治理中。在新時代的國家經濟建設新征程中,國有企業必須堅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更好地把控方向、管理大局,更好地發揮戰略決策作用和防風險的作用,助力董事會和經理層有效謀經營、高效強管理。總之,堅定不移地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切實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便能為國有經濟發展打造堅實基礎。
國家只有創新,才能實現自強創建、才能爭先。科技創新,是新時代下國有企業的重要發展任務。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聚集了國家最核心、最關鍵的科技資源、人力資源和創新資源,所以必須在促進高水平科技建設上發揮“國家隊”的強大實力作用,自立自強、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道路。
在國家經濟發展新時代下,黨中央十分重視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強調創新是國有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建設國家現代化新經濟體的戰略支柱。產業核心技術是向外買不來的,所以要推動國有企業成為科研技術創新的主體。國有企業生產研發資源的有效投入和研發管理的科學組織,最終實現制造成果高效轉化,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掌握卓越核心研發技術和強大集合創新能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其最新的重要經濟論述講話中,認真闡釋了在新時代經濟發展形勢下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強大重要性,并為國有企業加速研發創新進程勾畫了關鍵的指導方針。創新驅動發展,是提升國有經濟發展質量的必然之路。國有企業需要依靠研發創新的技術實力,來獲得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支持。
近些年,國有企業堅定不移地遵循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了許多重要的產業核心研發技術和高質量科技研發人才團隊,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創新突破性產業成果。很多骨干國企努力踐行新時代創新發展理念,始終將創新視為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全力塑造相關的科技創新策源地。近年來,國企黨組織始終把科技人才力量作為企業經營建設的首發資源,實施了高等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骨干托舉工程,建立了科技人才揭榜掛帥機制等。國企中的國家級人才、綜合能力優秀的高層次技術人才眾多,形成了人才濟濟、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國有企業發展局面。所謂人才眾,產業興。國有企業通過眾多優秀的工程設計和研發人才團隊的共同努力,以內涵式有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的,探索并制定了向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企業經營戰略,使相關產業的工程建設過程更智能、更綠色。
總之,在當前國家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下,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果斷擔當技術開發創新的實力策源地,不斷加大設計研發資本的投入,持續進行關鍵產業技術的攻克和突破,努力把自己定位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先點和守衛點。同時,國有企業要努力發展和完善創新研發的相關機制和制度,完善高等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機制,積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文化的宣傳和教育,改進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和激勵的制度體系,努力打造出一大批高水平、國際化的科研創新團隊,不斷增強國有企業創新潛力。
黨中央十分重視國有企業的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強調推動企業經濟結構改善重組和戰略性調整,以及企業整體資源優化配置,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重要的領頭作用,努力實現國有經濟的優化布局。同時,還將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核心領域和關鍵行業集中,加快國有經濟的戰略性優化重組。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經濟講話中,不僅對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提出了明確要求,而且還概述了企業具體落實的方式方法。完善優化國有企業經濟結構,是提高國有企業整體生產力和效率的必要條件,也是保證其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強引領作用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強調國有企業需要深化改革才能蓬勃發展,不應該封己守殘、固步自封,要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新型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必須保持和提高國有資本價值,提高經濟市場競爭力,加強國有企業所有資本的實際功能。總書記在其重要經濟論述中,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進行定向引路、戰略謀劃,并提出了相應的國家經濟支持性計劃,充分體現了他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熱切期待。如今,在國有企業的建設實踐中,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優化國有企業經濟結構布局,才能有效消除國有企業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釋放出其完全獨立的市場主體內在活力、發展生機和競爭實力。
在近幾年的國家經濟發展進程中,國企改革不斷取得重大進展,最高層設計項目基本完成,并出臺了一大批重點項目改革文件,實施了相應的項目改革舉措,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效。但仍有一些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障礙和疏漏沒有完全解決,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嚴的作風來加快落實完善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系列文件要求,不斷深化經濟結構改革和布局優化,實現國有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取得歷史性成就,能源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其中,國家電網公司決心堅決扛牢電網責任,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和現代社會的血液,而電網則是連接著電力能源的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是所有形式能源的變更利用和合理配置的關鍵平臺,在支持國家能源革命和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職責作用。在黨中央確定并公布了“雙碳”目標后,國家電網公司率先落實中央決策任務,公布了首個“雙碳”企業行動計劃,制定了各地方電網的新能源體系規劃,推出了一系列具體有力的實踐務實舉措,積極爭做國家能源革命的先行推動者和強勢引領者。更重要的是,國網在調整優化高質量結構布局的實踐中,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因網制宜的方式,考慮到每個省市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能源資源的先天實力和“雙碳”落實推行進程,并在規劃設計和建設電網時以科學手段行事。同時,促進產業的經濟結構優化和現代化升級,落實履行國家的全面節約、環境保護戰略,鼓勵全社會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能減排,促進綠色環保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形成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國家經濟的開放與合作,強調開放與合作是科技發展和生產力進步的必然條件。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發展就是在開放的國際大環境下進行的,而中國未來的高質量經濟發展也必須在更為開放的環境下進步。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閉合,而且會越來越開放。如今,總書記的重要經濟講話,是我國國有企業繼續擴大國際間開放與合作的新行動指南。經濟全球化形勢是不可能出現改變的,國有企業只有堅持對外開放、合作共贏的經濟發展原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才能為企業提供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機會,使企業加速成長為具有國際性競爭實力的世界級企業。
在近幾年的國際經濟貿易交流中,國有企業積極進行國際化貿易活動,全力加入國際化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但是,國有企業在國際經濟中的綜合實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還比較弱,需要著重于長遠的國際間經濟發展,不斷爭取開放合作的機會,努力在全球各產業領域中都能取得更多的實際助力成果。特別是要爭取通過更多的開放與合作,來使得國際間各企業參與到幫助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去。首先,呼吁各國、各種所有制企業都加入到國企的經濟結構改革和重組中,在產業整合升級、資金資源投入、科學技術創新、高質量人才培養等各個領域深入合作,相互借鑒學習,相互支持助力,實現良好的開放協作局面。其次,要通過開放和合作提高國企跨境資源配置能力。國有企業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完善生產鏈、資本鏈和創新鏈的整體國際間結構,促進企業的技術、管理、融資等全球化分布,通過推動國有企業的服務設備、技術標準走向全球,有機地整合外資,加快建立全球生產和服務的互聯網絡。國有企業將繼續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尋求新的經濟發展優勢。再其次,國有企業應該通過開放合作,模范地遵守國際經濟運行標準和東道國法律、文化和習俗,堅守商業誠信原則,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做出奉獻,努力樹立我國國有企業在國際間的負責任、高品質形象。
在我國國有經濟的開放合作道路上,國有企業是實施“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等重要開放發展戰略的關鍵性力量。央企全面參與“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等戰略,將有助于促進企業更好地統籌兼顧、協調利用國際國內的經濟市場和綜合資源,深化企業與國際的產能、技術合作,拓展企業在國際間的建設發展空間,增強我國國有經濟的生命力、競爭力和風險防御能力。實現國有企業在國內進行了成功投資運營的基礎上,重點環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繼續施展公司在產業標準、創新技術、資本投資、項目運營和基層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經濟優勢,加強企業海外資產的安全穩步運營,加快進行與我國周邊國家的經濟互聯相通,深化國際間的科技共享合作,推動中國尖端產業更加全面深入地參與到全球經濟實力競爭中,創新開放型的領先國有企業將具有強大的國際間競爭實力。
總之,國有企業要想實現經濟高質量的發展,完成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發展目標,就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與黨的發展建設理念相協調,在企業內部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確保黨和國家的政策、指導思想在國有企業中得到嚴格執行。同時,國有企業要努力進行經濟體制深化改革,加快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加強自身科技創新能力,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任務要求為建設導向,切實抓好開放合作的國際經濟大環境,努力開創國有企業發展的新時代新局面,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經濟強國的大任,讓國有經濟成為時代發展建設的中流砥柱。
最后重點強調,國有企業將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帶領下,堅決落實履行黨中央、國務院的主張決策和計劃部署,完善加強企業黨建工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全面推進“一體四翼”發展布局,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企業,為實現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建設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