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
我的一位朋友,結婚10年以來,總是在家務瑣事和婆媳關系上“腹背受敵”。她老公是個好人,但在當伴侶這件事上,差了點意思。為此,朋友沒少和她老公吵架。
前幾天和她聊天,她說這兩年自己的精神狀況不錯,神清氣爽,家中已經很久沒有像從前那樣,有大的家庭矛盾發生了。而這一變化取決于她的思想轉變:“以前我拿老公當‘自己人,現在我拿老公當自己的‘工具人。”
婚姻里的“工具人”當然不是赤裸裸的利用關系,而是一種對伴侶角色認知的轉變。如果能對夫妻之間的關系少一點幻想、期待和揣測,多懷抱務實的態度,保持穩定的發揮水平去當彼此的“工具人”,婚姻里會少很多矛盾和紛爭,反而會更純粹。
我曾在一檔節目里聽到一位嘉賓說,他很樂意成為女兒的“工具人”,一想到女兒讓他辦事情、問他要錢,他就開心,“做我女兒的‘工具人,我無怨無悔”。
在親子關系中,父母甘為子女“工具人”的想法,依靠強大的血緣關系和多年的撫育滋生出來的難以割舍的情誼,尚且可以理解。但在夫妻關系中,要想成為彼此的“工具人”——尤其是勢均力敵靠得住的那種“工具人”,還真得靠點手段才能實現。
從妻子的立場來看,丈夫“工具人”使用指南的第一條就是,你得會“使用”你的伴侶。
工具只有被使用時才能顯示出它們的價值。很多已婚女性抱怨“這屆伴侶”不行:家務近在咫尺,他們就是看不見;孩子被照顧到最低標準“活著就行”,他們還覺得自己做得挺好。最后女同胞們看不下去,帶著一肚子氣自己上手吭哧吭哧把活干了。
美國作家桑頓·懷爾德說過:“婚姻是一種賄賂,為的是讓干家務的一方覺得自己是一家之主。”事必躬親、大包大攬的后果就是讓“工具人”生銹,自己辛苦還委屈。為了不要讓這頂“一家之主”的帽子一直戴在一個人的頭上,伴侶之間有義務大力發掘彼此的“功能屬性”。
接下來就是如何使用得當。方法很簡單,就是明確無誤地給對方指出來。眼里看不見家務?沒關系,我告訴你。不知道怎么輔導孩子的功課?沒問題,我可以先輔導你怎么給孩子輔導功課。
朋友特意和我強調,“明確無誤地給對方指出來”的意思,是你要把指令下得詳細、具體、沒有歧義。
比如,她以前對她老公說:“你把家務做一下。”結果是無效的,因為家務這種東西在多數男人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后來她學聰明了,會說:“請給3間臥室的地毯吸塵,給咖啡機做一下深度清潔,將洗碗機里的干凈碗碟取出來放進櫥柜里。帶孩子出去玩3個小時,4點半以前請不要回家。”如此詳細具體的指令,丈夫才能明白,然后執行。
為了讓丈夫不要忘記自己布置的活兒,她甚至會在家里醒目的白板上留言,然后再給他發一遍消息進行提醒。
也許有些女同胞會覺得不公平:為什么我們就要像聒噪的老媽子一樣一遍遍地說和提醒?為什么這些要成為我們的負擔?丈夫們就不能自覺一些嗎?
男同胞們可能真“自覺”不了。因為每個人對干凈、整齊和舒服的環境標準是不一樣的。一些關于注意力的研究數據表明,女性對于凌亂、不合規矩的事物和環境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因此分散注意力。她們在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里會覺得更加舒適和享受,但是這種環境對男性來說,并沒有那么必要。
就像我老公,他對臟了的地板完全無動于衷。但看到廚房里的東西胡亂擺放時,他會火力全開,進行歸納和整理,力爭讓廚房空間整潔。
所以,如果女同胞們想生活在一個讓自己舒心的環境里,又不想只依靠自己動手才能實現時,那就多動動嘴,畢竟動嘴可比動手輕松多了。“帶孩子出去玩3個小時,4點半以前請不要回家”,短短的一句話能讓你收獲一個清靜的周六下午,何樂而不為呢?
工具想要用得長久不僅要方法得當,還要會維護和保養。對待“工具人”也一樣,你得定期維護。
夸獎和稱贊就是維護的基礎,除此之外,隔段時間給“工具人”一點小恩小惠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送他一份不必很貴的小禮物——一頓燒烤、一個不用帶娃和做家務的自由的星期六下午等,表揚他近期的進步,明示他未來巨大的進步空間。
丈夫版本的“工具人”使用手冊介紹完畢,那么妻子“工具人”要如何恰當使用呢?
其實丈夫們在被培訓成“工具人”前,妻子們早已自行進化成“瑞士軍刀”——切割鉤拉鉆剝夾,十八般武藝無所不能。
《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情況》顯示:0~17歲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作業輔導和接送主要由母親承擔的家庭,分別占所有家庭的76.1%、67.5%和63.6%;女性照料家庭成員、做飯、清潔、日常采購等家務勞動時間為日均154分鐘,約為男性的2倍。
多數女性在結婚、生娃后就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工具人”模式,上班、帶娃、做飯、洗衣、輔導功課、做手工簡報、講睡前故事、周末興趣班接送……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這支隊伍太疲憊了,所以才需要“工具人”一起負重前行。
在《離婚的二人》這部日劇里,野田是一位功成名就的電視劇編劇。他的所有劇本都以愛情為核心,無一例外地講述夫妻倆攜手面對困難的溫情故事,也因此被喜歡他的觀眾冠以“生存浪漫”的稱號。
但在現實生活中,野田卻將家務活全部交給妻子,連炒面都不愿意自己動手做,妻子開吸塵器時他還會嫌吵,甚至在結婚這么多年里沒有接送過子女一次……他經年累月對家庭內部事務的不作為,最終導致妻子忍無可忍,選擇了離婚。而野田還不明就里,責怪妻子毀掉了二人的婚姻。
婚姻的成功取決于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但一個人就足以讓它失敗。
人們喜歡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寄托對婚姻的美好憧憬。而只有身在婚姻中的人才知道,這句話的正解應該是,執子之手——一起承擔,才愿意與子偕老到白發蒼蒼。
(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