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發,陳 信,田進陽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灘羊選育場,寧夏吳忠 751100)
灘羊是一種珍貴的肉裘毛兼用的地方良種,因其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等特點而備受青睞。然而,由于自然環境發生變化,并且當前畜牧養殖行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灘羊的數量和分布范圍逐漸減少,品種純度和遺傳多樣性也面臨著嚴重威脅[1]。寧夏回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從成立之時就致力于灘羊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和技術推廣等工作,保存了現存唯一的、可追溯的、最純正的灘羊遺傳資源,為“鹽池灘羊”品牌的形成與壯大以及灘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灘羊是我國珍貴的裘皮羊品種,體格中等,體質結實,耐粗飼。所產二毛裘皮纖維細長、彎曲整齊、花穗美觀、花案清晰、輕盈柔軟、毛色玉白,光澤悅目、保暖而不氈結,能夠縱橫倒置,如水波起伏,極其優美,有“九道彎”之美譽,馳名中外,為寧夏“五寶”之一。灘羊生長在國內罕見獨特的鹽漬化土壤地帶,肉脂混生、肉質細嫩、不膻不腥、營養豐富、味美可口,在中國綿羊品種中肉質較好。灘羊毛屬于粗毛型,纖維細長均勻,光澤和彈性好,是制作提花毛毯的上等原料。灘羊這一品種1989 年被《中國羊品種志》收錄,2000 年被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2006 年又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明確指出:“寧夏灘羊肉品質好,灘羊有灘羊的特點,要把這個品種保護好!”同年,寧夏人民政府將灘羊產業確立為重點發展的九大產業之一。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灘羊產業列為“六特”產業之一。灘羊產業如今已成為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鹽池灘羊”先后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全國綠色農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和“中國區域農業影響力排行榜”畜牧類中名列前茅,品牌價值超100 億元,到2027 年,全區灘羊飼養量預計將達到1770 萬只,全產業鏈產值將達400 億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灘羊選育場(以下簡稱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成立于1959 年4月,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直屬正處級差額事業單位。主要職責包括國家灘羊種質資源保護和本品種選育、開展灘羊基礎性研究并深入挖掘種質特性、向社會提供灘羊良種以及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寧夏鹽池灘羊養殖系統”的保護傳承。
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現有國有草原10.95 萬畝、飼草料基地3400 畝。灘羊存欄量5915 只,包括150 只省級瀕危品種黑灘羊和100 只雙羔群。灘羊具有不間斷的家系系譜記載,核心群家系12 個,擁有長達57 年的“灘羊串字花1 號品系”系譜圖(1965—2022 年),在國內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選育方面獨一無二、彌足珍貴。截至2022 年已累計向全國各地及灘羊產區推廣優良種羊7 萬余只,為全區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鹽池灘羊”品牌壯大做出了基礎性保障性貢獻,社會效益極其顯著。
一是制定灘羊良種選育規劃。在建場初期羊只群體結構不一,山綿混放,花色繁雜,灘羊裘皮品質低下,只有2~3 個彎曲,極個別的羊有4~5 個彎曲,純色的串字花類型花穗灘羊很少,占比僅10%左右。1963 年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制定了灘羊良種選育十年規劃,按照羊群結構佩帶統一耳號、建立育種個體檔案,開展布魯氏菌病、小反芻獸疫等疫病檢疫,組建了灘羊種群近30 個,分布于全場各站。根據羔羊的毛色、花穗類型、花穗分布度、毛細度及個體發育等情況,初步分為四個等級進行選育,并設定以下6 項選育目標:一是羊只存欄1 萬只,每年向外推廣良種公羊1000 只,繁殖母羊1000 只。二是確定良種選育重點。當時花穗類型主要有串字花、軟大花、綠豆絲、核桃花、臥花等,依據花穗類型選取串字花和軟大花留種,以串字花為主提高灘羊裘皮品質。三是選擇系祖。確定201 號等9 只系祖公羊,確定遺傳基因穩定的201 號和9 號為2個優良家系,對其重點開展人工授精,選優淘劣。四是優化技術路線。以數量遺傳學理論為指導,走基因型選擇道路,開展灘羊主要經濟性狀遺傳力測定,研究花穗遺傳規律,探討經濟性狀間的相關關系,探索間接選擇指標和方法。保種和選育相結合、專題研究和大群生產相結合、選優淘劣和加強飼養管理相結合,鞏固優良經濟性狀的遺傳性能[2]。五是加強技能培訓。每兩年舉辦一次人工授精、二毛鑒定、種羊選育技術培訓班,講授灘羊飼養管理專業知識,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保障灘羊選育工作持續推進。六是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作為灘羊的國家級保種場,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牧工作站、寧夏農林科學研究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醫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共同起草了國家標準《灘羊》(GB/T 2033—2008),讓灘羊產業從業者有矩可循,提升養殖生產與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為灘羊產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有效保障[3]。
1985 年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成功培育出了遺傳性能穩定的串字花一號品系,灘羊串字花花穗基本占到了99.8%,軟大花占0.02%,不規則花穗為零,灘羊優良基因型純合度和裘皮品質顯著提高。至此,以裘皮為主要性狀的灘羊本品種選育達到頂峰,同時帶動灘羊產區農牧民養殖迎來了全盛時期。
進入21 世紀,隨著以肉為主的市場需求提高和禁牧封育政策的實施,灘羊養殖進入全舍飼狀態,飼養成本大幅增加,農牧民紛紛淘汰灘羊轉而追求多胎且增重快的小尾寒羊和湖羊等高產品種,灘羊養殖出現前所未有的低迷景象,一度甚至有被擠出原產區而滅絕的可能。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也受到了嚴重沖擊,生產資料承包到戶到人,萬余只灘羊縮減至不足2000 只。在保種經費不足、舍飼成本巨大、人心不穩的情況下,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的領導班子意識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重視的今天,即使是羊只生產,也不可能由一兩個品種一統天下,僅有的2000 只灘羊原種是國寶,不能丟、也不能改良,寧可少發人員工資,也得舉全場之力保主業,全力以赴把根留住,堅持選種選配,堅持開展性能測定等工作,如此艱難地維持了10 多年,于2008 年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種”的概念由此進入行業認知。2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接連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打好種業翻身仗。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視察時強調,做大做強灘羊之鄉等“五大之鄉”,發揮“原字號、老字號”等農產品優勢,把特色現代農業做實做強。這些頂層設計和最高領導人的指示,引起了全社會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高度重視,灘羊的保種工作也迎來了轉機[4]。
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數代人堅守60 多年,保住了目前僅有的灘羊原純種群,確保了灘羊種質資源的血統純正性、基因平衡性、遺傳多樣性,保障了灘羊遺傳資源安全。作為公益性的國家灘羊保種場,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嚴格按照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要求做好灘羊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核心群一級以上公羊達到100%,一級以上母羊達到80%以上。按照灘羊國家標準進行選種選配,持續做好種羊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系譜檔案的建立工作,延續自建場以來不間斷的灘羊家系系譜記載,完成了長達57 年的“灘羊串字花1 號品系”系譜圖(1965—2022年)。依托自治區實施的灘羊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計劃,加快灘羊本品種提純復壯進程,加速培育具有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繁殖性能高等優勢的灘羊群體。通過灘羊基因芯片檢測,梳理出灘羊核心種群家系12 個,遠超國家規定的6 個家系的保種要求。搶救性保護瀕危黑灘羊150只。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以“種源為‘芯’、保護為‘根’”為主題介紹了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在灘羊種質資源保護和良種選育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寧夏電視臺以“決戰種源”和“品牌寧夏”為主題宣傳展示了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灘羊保種選育工作成效,寧夏日報以“‘一胎雙羔’不再是夢!”為題報道了灘羊育種新成果[5]。
在鹽池灘羊主產區,鹽池縣政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敏銳捕捉市場商機,堅信灘羊肉質珍貴稀有,將鹽池灘羊的開發利用作為“一號工程”扶持壯大,持續出臺加強良種繁育、促進擴群增量、培育家庭牧場規模養殖場、提升合作社示范村、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健全聯農帶農機制等一系列政策,全力打造“鹽池灘羊”品牌,最終將“鹽池灘羊”送上了國宴,打造成了“中國馳名商標”、“全國綠色農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和“中國區域農業影響力排行榜”畜牧類第一,入選2019 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獲得“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商標富農十大典型案列”及“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等多項重要榮譽,品牌價值達98.25 億元,成為我國高端羊肉的代表。灘羊產業對群眾增收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通過灘羊全產業鏈的打造,“鹽池灘羊”成為寧夏一張靚麗的名片[6],而且幫助當地率先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種質資源保護基礎性公益性戰略定位,即種質資源的保護是政府主導且由政府兜底保障,要由政府設立的公益機構來承擔,鼓勵和支持企業及其他社會機構參與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鑒定工作,但不能依靠。企業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沒有責任承擔應由政府承擔的公益性社會職能,從灘羊種質資源保護情況就可以得到驗證。若沒有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這一事業單位做保障,灘羊在20 世紀末21 世紀初長達20 年自生自滅的低谷期就會被淘汰或雜交殆盡,何來如今紅紅火火的灘羊產業、盛譽煌煌的“鹽池灘羊”?當然,灘羊種源安全能夠得以有效保護,首先得益于國家層面對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高度重視,從法律政策方面加以保障,通過種業提升等工程的實施,保種場基礎設施得以完善。其次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主管部門寧夏農業農村廳以及屬地鹽池縣政府在種質資源保護、生產性能測定、種羊系譜檔案建立和良繁基地建設等方面都給予了鼎力相助!
作為灘羊保種選育當仁不讓的龍頭,在灘羊產業蓬勃發展之際,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迅速調整生產策略,擴大灘羊種群規模,建立三級繁育體系,提高良種供應能力。灘羊種群擴繁到6000余只,保種選育核心群穩定在2000 只左右,每年完成4000 只以上灘羊良種推廣,提高灘羊良種覆蓋率,提升全區灘羊品質。累計向全國各地及灘羊產區推廣優良種羊72000 余只,以寧夏灘羊主產區估算,年供種能力可滿足12 萬只灘羊繁殖母羊的配種需要,以二毛羔羊只均增值40元估算,年直接增收480 萬元。通過良種推廣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累加經濟效益過億元。種質資源保護助推了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又促進了對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如今,灘羊產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次黨代會上被列為“六特”產業之一,計劃2027 年飼養量達到1770 萬只,全產業鏈產值達400 億元[7]。
在做好灘羊遺傳資源保護的同時,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積極開展科研合作,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寧夏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聯合開展對灘羊舍飼適應性、生產性能、遺傳穩定性、疫病防控、高端灘羊肉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基于基因組重測序的灘羊剩余采食量分子標記等方面的研究,并共建科研教學實驗基地。1996—1998 年承擔了農業農村部《羔羊生產增產配套技術》試驗研究;2013 年承擔了自治區重點農業育種專項《灘羊品系選育(2013—2022 年)》研究;2016年初步建成鹽池灘羊縣級追溯管理平臺;《灘羊標準生產技術與示范》獲2018 年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9 年完成《灘羊選育分子標記篩選研究》和《灘羊肉裘兼用品系選育》《灘羊串子花品系選育》成果登記;2020 年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寧夏農林科學院共同承擔自治區育種專項《寧夏高端灘羊肉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研發;2021 年完成自治區農業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灘羊種質資源構成分析,進一步驗證了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灘羊種群近交系數較小、品種純度較好,有效群體含量和遺傳多樣性較高,保種成效顯著;2021 年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寧夏畜牧工作站利用基因鑒定技術開展灘羊雙羔品系試驗研究,建立雙羔培育群100 只。在保證灘羊裘皮特性的前提下,將二毛皮、肉、毛一起抓,著力培育肉裘兼用和多胎品系,從過去單純的表型選擇向表型選擇加基因選擇轉變,采取“以優獲獎,以獎促選,以選提質,以質增效”的選育措施,為灘羊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羊布魯氏菌病是對人和動物威脅最大的疫病之一,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將布魯氏菌病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羊布魯氏菌病的傳染性極強,主要引起母畜流產和公畜睪丸炎,導致患畜繁殖能力和生產性能下降,并影響畜產品質量和安全。羊布魯氏菌病病原感染人后,能引起發熱、關節炎、孕婦流產等,嚴重者可導致不孕不育或喪失勞動能力。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作為國家級灘羊保種場,身體力行,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積極響應農業農村部的號召,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疫病凈化方案,在自治區和鹽池縣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監督和指導下,克服了場區老舊、經費不足、人員隊伍年齡大等諸多方面的困難,扎實開展羊布魯氏菌病凈化工作。2014 年通過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的評估,獲得“羊布魯氏菌病凈化創建場”稱號。2021 年積極申報動物疫病凈化場,2021 年7月以92.6 分的成績通過國家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組的現場評估,于2022 年被授予“國家級布魯氏菌病凈化場”榮譽稱號,成為第一批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也是寧夏首家國家級“羊布魯氏菌病凈化場”。未來面對嚴峻的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將持續推進疫病凈化工作,積極投身于“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的建設,繼續開展“非免疫無布魯氏菌病小區”創建工作。
灘羊保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還處在轉型升級的爬坡階段,與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認識存在片面性,重開發利用而輕保護,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長期圈養導致灘羊體質和適應能力有所下降、生活習性改變,較自然放養的灘羊部分特有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退化。二是保種補償機制不完善,灘羊核心種群數量有限,不能及時滿足當前產業發展的需求;產區內雜交改良頻繁,過度追求速成肉致使肉品品質下降。三是灘羊種質資源保護經費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灘羊種群的規模,制約了灘羊良種的供種力度,加大了保種難度。四是灘羊養殖標準化生產技術創新和應用不到位,科技支撐能力較弱,在灘羊科研方面發力不強、引領不夠。五是營銷策略和力度欠缺,沒有實現優質優價。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種業翻身仗必須打好!種質資源作為農業的“芯片”必須遵循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原則,擴大全社會共識,充分調動政府重保護、市場重開發的雙向積極性,加大政策資金科技支持力度。提升種質資源保護能力,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健全生產經營機制,建立保、研、選、育、推一體化保護利用體系,推進灘羊品種提純復壯,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探究寧夏灘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以及存在的短板,結合寧夏鹽池灘羊選育場幾十年間種質資源保護和良種工作經驗,提出適合寧夏現階段的灘羊保種工作意見和建議,落實農業農村部種業振興行動,助力寧夏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