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蔚
(福州市環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4)
鑄造企業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點,主要污染物包括粉塵、有機廢氣、廢砂等。根據我國鑄造協會的統計數據,從2000年至2021年,我國已經連續22年成為世界鑄件產量第一大國。雖然我國是鑄造生產大國,但不是鑄造技術強國,呈現出企業數量多、平均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等特點[1]。
2021 年我國鑄件總產量5405萬t,同比增長約4.0%,約為全球鑄件產量的50%。鑄件需求的主要領域包括汽車、內燃機和農機、礦冶和重機及工程機械等,其中汽車行業對鑄件的需求量最大,2021年我國汽車鑄件年產量約1540萬t,占我國鑄件總產量的比重高達28.5%。
鑄造工藝可以分為砂型鑄造、熔模鑄造、壓力鑄造、離心鑄造、金屬型鑄造、低壓鑄造六大類。砂型鑄造由于生產成本低、工藝簡單等特點在行業內普遍使用,也是我國主要鑄造工藝,砂型鑄件產量占我國鑄件總產量的80%~90%[2]。
我國鑄造行業清潔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據統計,我國生產每噸合格鑄件,排放粉塵約50 kg,產生廢砂約1.0~1.3 t,排放量是國外的3~5倍[3]。我國60%以上的鑄件是由小型或短爐齡的沖天爐熔煉澆注的,平均能源利用率不足30%,生產每噸鑄件的能耗比國外高出1倍以上[4]。在工業發達國家,鑄造企業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投資在設備總投資的占比約20%~30%,而我國鑄造企業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投資在設備總投資的占比僅5%~8%[5]。
寧德市壽寧縣地處閩浙交界,素有“兩省門戶,五縣通衢”的美譽,縣域管轄面積約1433 km2,2021年末常住人口總數為17.6萬人。近年來壽寧縣經濟和工業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形勢,2022年完成生產總值111.42億元,同比增長0.6%??h內際武工業園區和南陽工業園區逐步形成汽摩配件、精密鑄造兩大主導產業,根據資料收集和現場調研的成果,壽寧全縣共有鑄造企業54家,其中犀溪鎮10家(9家位于際武工業園區)、南陽鎮12家(全部位于南陽工業園區)、武曲鎮19家、斜灘鎮13家,大多數企業采用砂型鑄造工藝,部分企業采用熔模鑄造工藝,個別企業采用離心鑄造工藝。
根據資料收集和現場調研的結果,從環保手續、廢氣、固體廢物、環境風險、“廠中廠”企業等五個方面對壽寧縣鑄造企業環境問題現狀進行歸納總結。
全縣大部分鑄造企業均履行環境影響評價、竣工環保驗收、排污許可等環保手續,但是存在個別企業的部分生產工序沒有履行環評或驗收手續,以及項目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生產設備類型和數量的調整、部分生產工序的增減、廢氣廢水收集處理和排放方式變化等未及時在排污許可證中變更相關內容的情況。
鑄造企業廢氣呈現出產生環節多且分散的特點,包括前段的配料、造型,中段的熔煉、澆注,后段的落砂、拋丸、切割、打磨、表面處理等多道工序都會產生廢氣,產氣點多且分散對廢氣收集系統要求較高。目前壽寧縣鑄造企業廢氣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廢氣排放口沒有規范化建設,二是廢氣收集及處理措施不到位。
廢氣排放口沒有規范化建設是目前壽寧縣鑄造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未設置排放口標志;二是排氣筒采用孔為敞開式,沒有按照HJ/T 397—200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在不使用時用蓋板、管堵或管帽封閉。
廢氣收集及處理措施不到位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少數企業的射芯機、噴漆、滾涂等車間未完全密閉,造成廢氣外逸,廢氣收集效率差;二是大部分現有企業的澆注廢氣為無組織排放,而現有企業自2023年7月1日起要執行GB 39726—2020《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對澆注廢氣進行收集處理后進行有組織達標排放。
鑄造企業固廢的產生環節和種類多,一般固廢包括熔煉爐爐渣、廢砂、邊角料、不合格品、除塵灰等,危險廢物包括廢活性炭、廢燈管、廢切削液、廢礦物油、廢油漆桶、污泥、槽液及槽渣等,其中廢砂是排放量最大的固體廢物。
壽寧縣大部分鑄造企業均沒有建立一般固廢管理臺賬,一般固廢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沒有進行記錄,雖然根據企業口頭描述一般固廢要么回用于生產,要么外售,但是由于沒有建立臺賬,對一般固廢的真實去向進行追溯、查詢和考證的難度很大。
壽寧縣大部分鑄造企業均產生危險廢物,但是存在多家企業未嚴格落實GB 18597—202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中的相關要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 UV光解催化裝置使用一定時間后,UV燈管達到使用壽命后需要更換,會產生廢UV燈管,屬于危險廢物,但是大部分鑄造企業投產至今均未更換過UV燈管,也未和資質單位簽訂委托處置協議。
⑵ 生產有涉及金屬切、削、磨的機械加工過程的企業,要用切削液進行冷卻、潤滑、清洗、防銹,這樣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切削液在實際使用過程時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酸敗,性能降低,因此要定期更換新的切削液,廢切削液屬于危險廢物,具有高度分散穩定性、化學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處理難度大等特點,但是存在個別企業反饋投產至今切削液一直循環使用,未產生廢切削液,這種做法會加快機械加工設備的腐蝕,降低其使用壽命,同時會影響產品質量,是不可取和不可信的。
⑶ 部分企業危廢管理不規范,包括未設置標識,對地面防滲、圍堰等措施未落實到位,原輔材料、生產設備、廢塑料袋或者其他雜物等混放在危廢間,未落實危廢管理臺賬等問題。
壽寧縣鑄造企業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環節主要有:一是脫蠟、酸洗、堿煮等工序使用的酸和堿;二是涉及表面處理工序使用的油漆(包括稀釋劑、固化劑);三是特種設備使用的柴油。
部分企業為了生產的便利,將?;分苯哟娣旁谏a車間,未放置在專用倉庫內;還有企業將廢棄設備等雜物存放?;穫}庫內,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隱患。
本文中“廠中廠”企業是指某些企業將廠房全部或者部分租給一家或者多家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承租方沒有單獨履行環保手續,而是依托出租方的環保手續,這樣的承租方稱為“廠中廠”企業。“廠中廠”企業普遍具有規模小、隱蔽性強、周期短等特點,增加了環境監管與執法難度?!皬S中廠”企業環保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隱蔽性強,增加環境監管與執法難度。
“廠中廠”的出租方均有環保手續,承租方利用其現成的環保手續進行生產經營。因承租方沒有單獨做環評,其產污環節和污染物產生處置等關鍵的環節與環評要求是否一致,存在隱蔽性強、沒有深入排查較難發現的問題,排查過程也會出現出租方和承租方互相推諉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環境監管與執法難度。
第二,責任不明,違法主體難確定。
新《環境保護法》第6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因此,一旦出現環境污染違法行為,首先要明確違法行為的責任主體,“廠中廠”的承租方雖然名義上是只租賃廠房,但是都有自行辦理營業執照,以自己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從這個角度考慮,應由承租方為自身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承租方依托的是出租方的環保手續,項目建設主體是出租方,一旦發生環境違法行為,從環保角度考慮,應由出租方承擔法律責任。由于“廠中廠”的承租方獨立經營某些生產工序在立項上存在一定難度,比如投資額達不到要求等原因,出租方為了更好地出租廠房,常將承租方的生產內容包含立項,因而造成了后續責任不明,違法主體難確定等問題。
第三,企業主環保意識薄弱。
承租方普遍認為租賃廠房為過渡性生產,待時機成熟后就會考慮搬廠,認為在過渡性階段去辦理環評、驗收、排污許可等一整套環保手續會造成資金和時間浪費,同時存在部分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出現沒有按照環保手續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的行為。出租方只顧眼前利益,有意或者無意地包庇承租方出現的環境違法行為,從而造成隱患。
國家對鑄造行業的污染防治工作越來越重視,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8年7月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工信部發布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規〔2016〕225號)中指出促進工業綠色發展,扎實推進清潔生產,大幅減少污染排放,重點推廣綠色鑄造等基礎制造工藝技術與裝備。2019年7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布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環大氣〔2019〕56號)中明確指出必須嚴格控制鑄造行業的顆粒物污染。中國鑄造協會《鑄造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鑄造行業朝著綠色、智能、高端和規模制造的方向發展,達到節能減排、智能生產、自主可控和淘汰落后產品的目的。為此,本文對壽寧縣鑄造企業環境管理提出五個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GB 16297 —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和GB 9078—1996《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于鑄造廢氣的排放標準規定比較寬松且行業的針對性不強,不能對鑄造行業廢氣的排放進行精準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GB 39726—2020《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標準較為嚴格,且具有較強的行業針對性。
2020 年1月,中國鑄造協會發布的T/CFA 0310021—2019《鑄造企業規范條件》正式實施,代替之前的《鑄造行業準入條件》成為新的鑄造行業準入標準。標準從鑄造企業的建設條件與布局、企業規模、生產工藝、生產裝備、能源消耗等九個方面提出了要求?!懂a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涉及鑄造行業的條目共31條,其中鼓勵類6條、限制類6條、淘汰類19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2021 年)、T/CFA 0310021—2019《鑄造企業規范條件》、GB 39726—2020《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寧德市“三線一單”等要求,從行業準入、政策與規劃符合性、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等方面嚴守項目審批門檻,逐步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11月發布的JB/T 11995—2014《鑄造企業清潔生產綜合評價方法》、中國鑄造協會2019年12月發布的T/CFA 0308053—2019《鑄造企業清潔生產要求 導則》對于幫助鑄造企業在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目前壽寧縣鑄造企業沒有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環評報告中也只是進行簡單的清潔生產分析,隨著國家對鑄造行業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在全縣范圍內逐步推廣鑄造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規范鑄造企業的發展,強化污染源頭和過程控制。
大多數鑄造企業使用的原輔材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物,以壽寧縣鑄造企業流行的砂型鑄造工藝中樹脂砂為例,樹脂砂的砂型原料包括酚醛樹脂、原砂和有機黏結劑,在澆注的高溫條件下,酚醛樹脂熱解會產生酚類、醛類、苯系物等污染物,有機黏結劑熱解也會產生的有機物。根據有關研究結果,砂型鑄造企業排放的VOCs主要成分一般為苯、甲苯、二甲苯、酚、乙醛與多環芳烴物質,其含量大約占VOCs總量的85%~90%。VOCs的產生種類和濃度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鑄件重量、鑄件比表面積、澆注溫度、冷卻固化時間、砂型或型芯中有機黏結劑的含量,砂鐵比等[6]。
目前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鑄造企業有機污染物的管控因子局限于非甲烷總烴,但是對酚類、醛類、苯系物、多環芳烴等特征污染物進行識別和管控會是一個趨勢。建議和高校等科研單位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對鑄造廢氣特征污染物進行前期的探索,比如在污染源監測中增加特征因子的監測。
臺賬制度是規范工業固體廢物流向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的基礎性、保障性制度。生態環境部2021年12月發布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制定指南(試行)》要求產廢單位要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如實記錄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
新修訂的GB 18597—202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已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標準的修訂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等要求的具體體現,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鑄造企業要根據新標準的要求,加強危廢的管理,從危廢貯存設施類型選擇、選址、建設、運行、管理到危廢的包裝、分類存放、污染防治設施設置和運行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不滿足新標準要求的要采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2021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17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盁o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為推動工業固廢在園區內、廠區內循環及協同利用,提升工業固體廢物就地資源化效率,可以對壽寧縣“無廢城市”或者際武工業園區、南陽工業園區“無廢園區”的建設進行探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