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彬 肖虹 高林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保健需求的增加,牙頜保?。ê谇幻廊荩┮苍谘杆侔l展。為了擁有一口整齊、漂亮的牙齒,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到口腔門診咨詢。這其中,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口腔拍片會致癌嗎”。今天,我們就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1895 年年底,威廉·康拉德·倫琴發現了X 線。僅僅兩周之后,德國牙醫奧托·沃克霍夫在朋友的幫助下,就獲得了自己牙齒的X 線片。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于人類牙齒的X 線膠片。而這位牙醫也成為最早感受X 線威力的人,事后他出現了脫發等不良反應。
研究顯示,電離輻射會直接或間接對DNA 造成生物損傷。這種損害可能會導致患癌癥的風險增加。雖然單次牙科放射學檢查導致的醫療照射劑量相對較低,但由于涉及范圍廣,其健康風險仍不容忽視。同時,牙科放射學檢查可對甲狀腺、舌下腺等輻射敏感組織造成放射危害。
事實上,為避免口腔放射學檢查的健康危害,醫學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今,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是錐形束CT(CBCT),它是用于口腔檢查的理想設備。
CBCT 劑量僅為多層CT 輻射劑量的1/400,牙科攝片輻射劑量可謂小之又小。
牙科放射學是口腔疾病最有價值的診斷手段之一,雖然受檢者的受照劑量很低,但避免不必要的X 線檢查,仍是放射防護最基本的理念。因此,在決定接受何種牙科放射學檢查之前,口腔科醫師會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和臨床檢查,充分利用之前已獲得的X 線檢查結果,進行合理評估,最大限度地減少牙科患者的輻射暴露。除非急癥,牙科攝影不應作為受檢者每次就診的例行檢查,在未進行病史采集和臨床評估的情況下,不應實施牙科放射學程序(特別是兒童)。
對于初診患者,醫生若能獲取既往牙科放射學檢查結果,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同時考慮進行個體化影像學檢查,包括后咬翼和全景檢查,或后咬翼和選定的根尖周影像學檢查。因此,若近期曾接受牙科放射學檢查,再次就診時,應盡可能將之前的病歷和放射學檢查結果提供給醫生參考。
全景斷層掃描是7~12 歲兒童最常做的檢查,主要應用于正畸過程。牙科全景設備提供多種成像程序。在兒童牙科全景斷層掃描期間,通過選擇不同程序,可以實現20%~40%的受照劑量減少;通過調整視野大小,還可以實現57%的大腦受照劑量減少和41%的眼睛受照劑量減少。減小圖像尺寸是一種簡單、可實現且有用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位于上頜骨區域的放射敏感器官的輻射劑量。
這說明,即便是同樣的檢查、同樣的機器,操作醫生的專業水平也對檢查結果、風險防控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最好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