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蘇州市姑蘇區人大代表、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朱琳投身文化遺產的研究事業,并將這份心力轉化為探究廣大民眾如何從文化中受益、如何以文化讓生活更美好的動力。當選為蘇州市姑蘇區人大代表后,她更是將所學、所思化成實踐。
朱琳長期在高校中從事世界文化遺產、吳文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潛心學習世界各地文化遺產傳承、傳播以及創意轉化的優秀經驗。結合蘇州市、姑蘇區的實踐,她撰寫提交了《關于蘇州構筑全國城鄉文化“一體化”示范區的調研》《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調研》《蘇州文化資源的整理利用與文化旅游業發展》等若干蘇州文化發展方面的調研報告,為文化管理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意見、參考。2013 年,蘇州市成為我國首批、江蘇首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相關課題的負責人,朱琳為實踐工作做了大量調研,并提出有價值的對策。
在姑蘇區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朱琳提交了“搭建專門平臺讓非遺傳播出去,促推姑蘇區‘最江南’核心地建設”的建議,呼吁破除非遺傳播渠道狹窄的瓶頸,以提升姑蘇區作為“最江南”核心地的文化內涵和影響力。姑蘇區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她提交“蘇州古城文化遺產數字化建設情況及相關建議”,針對蘇州目前正在建設的、在全國具有引領性的“CIM+‘數字孿生古城’”平臺,以及文物保護、非遺類數字平臺及展示等狀況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瓶頸與問題,并提出建議與對策。
多年來,朱琳不僅立足高校工作,利用線上線下最新教學平臺積極傳播歷史文化,而且還持續關注青年學子的健康成長。在成為區人大代表后,更是將其對青少年的關愛擴散到校園之外的社區、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家校社協同推進。”她呼吁,家庭、學校、社會應協同推進,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之后,她提交的“關于‘雙減’之下‘雙增’父母學堂”建議,獲評“2022年度姑蘇區十大群眾最滿意的人大代表建議”,對推動姑蘇區家庭教育整體規劃起到了積極作用。
自2021 年9 月起,姑蘇區委開展“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朱琳以“社情民意聯系日”“代表周周行”為平臺,真切感受民眾心聲,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匯翠社區,通過和網格員王阿姨交流,她了解到社區里的一批U型護欄出現開裂、損壞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于是活動結束后,她第一時間聯系社區負責人,督促物業部門一同前往現場察看,建議屬地社區迅速修復護欄,開展大面積摸排,加大修復力度,持續提升小區出行環境。
通過參加每個月的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朱琳將活動舉辦以來近萬名群眾所反映的上萬條訴求、建議進行歸納、分析、總結,撰寫了調研文章《關于“社情民意聯系日”工作制度的調研及相關推廣建議》,為今后更好開展該活動提供了參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秉承的信念。不論是從教育工作者角色,還是以人大代表身份,我將始終以此為目標,貢獻一己之力。”朱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