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馮王村,當地人都知道它是“采煤塌陷區”。因為地面下沉,村里的路年年修年年壞。而如今,一排排兩層小樓整齊排布,一片片綠色田地鱗次櫛比,馮王村一躍成為全鎮鄉村振興的示范村。帶動鄉村巨變,帶領村民們一路朝前奔的“火車頭”,正是徐州市銅山區人大代表、馮王村黨支部書記袁作思。
說起這個小村莊的巨變,大伙都會想到兩年前的那場民生議事會——
“咱們這里農田年年被淹,水排不出去,種啥啥不收。”
“我這房子翻修還不到兩年,又開裂了。一下雨,屋就漏。”
“我承包的魚塘,這兩年都干了,沒法養魚了。”
…………
一提起采煤塌陷造成的惡劣影響,村民們無不滿腹怨言,很多人甚至當場落淚。
地面塌陷了沒關系,可千萬別讓人心也“塌陷”了。“我們一定會把大家的意見建議向上反映,盡快幫助大家解決困難!”袁作思當場就對村民們作出鄭重承諾。
民生連著民心。一連幾天,他都早出晚歸,帶著其他人大代表、黨員干部,還有特地邀請來的專家,到田間地頭查看、去群眾家里問詢。

邁出去的是腳步,帶回來的是民情。經過充分調研和民主協商,袁作思牽頭,向銅山區人大提交了“關于對馮王村采煤塌陷地進行綜合治理的建議”。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到現場調研走訪,結合建議,形成調研報告交予區政府。區政府根據該建議內容,確定由區礦鄉中心和劉集鎮人民政府共同辦理,推進馮王村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
在治理工作推進過程中,袁作思等人大代表不定時以調研、視察等方式,對資金使用、項目進度、施工安全、工程質量等進行監督;積極走訪群眾,了解項目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聽取民意,溝通協調,確保項目高質量推進。截至今年9月,馮王村累計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面積600畝,恢復耕地率達100%。
如今,采煤洼地已然變為寶地,鄉親們眼前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如何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愛折騰”的袁作思又開始在農田高標準建設上動起了腦筋。
不久,袁作思等人大代表在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交了“在馮王村實施‘旱改水’項目的建議”,該建議很快得到了回應,讓群眾最終走出以往“靠天吃飯”的困境。眼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經過加緊施工已提前完工,惠及馮王村1700余畝土地,徹底改變了村里只能種玉米不能改種水稻的歷史,補齊了發展短板。
讓老百姓把日子過舒心、過幸福,袁作思總有想不完的辦法、提不完的建議。去年3月,袁作思提交的“關于在馮王村落戶首創水務劉集水廠的建議”得到高效辦理。今年底通水試運營后,泉山區西片區、港務區以及銅山區的劉集、大彭、漢王等鄉鎮供水水壓低及水量不足的情況有望得到徹底解決,惠及70萬群眾……
帶民致富,心系群眾冷暖;履職為民,彰顯代表本色。未來,袁作思將繼續帶領村民,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