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強化預算審查監督的精神,替人民管好“錢袋子”,近年來,建湖縣人大常委會采取“數字+”方式,通過監督端口前移,由靜到動、由后置監督到全程監管,探索出符合地方實際的預算監督“樣板”。
數字賦能——預算監督更準。預算審查的數據材料只能通過報表、報告的形式獲??;報送材料的內容和深度有局限性;對于預算收支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問題無法及時有效地捕獲,更難以作出處理……這是過去人大預算監督時常遇到的難關。自2020年6月系統正式上線以來,建湖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預算聯網監督新路徑,將系統與國庫集中支付數據同步,自動建模比較本期執行數和年初預算、同比及環比執行數;每月預算執行進度與序時進度作對比,設置三檔預警值,通過自動預警提示,直觀監督一般公共預算執行進度;采取“固化+模糊查詢”方式,查詢部門具體經濟分類科目數據,也可以檢索字節查詢相似收支,監督部門支出。
互聯互通——預算監督更廣。圍繞人大財政審查監督重點,縣人大常委會個性化設計系統模塊,依法依規將預算聯網監督從四本預算向債務和國資監督等方面拓展、由縣本級監督向鄉鎮延伸,由點破面,發揮聯網監督功能。系統增設國資監督、債務監督、鎮財縣管等監督模塊,關注縣屬國有企業運營和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建立與雙湖控股、新農投等5家國企數據傳輸,切實加強國有企業監管;圍繞債務監督,從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備案到最后資金決算全過程關注,同時收錄鎮級債務月報。新增的模塊中,利用數字化實現國有企業和鎮級債務等多項評價指標的線上查詢,拓寬代表參與國資和債務的監督渠道,實現常態化、全方位監督。
規范流程——預算監督更嚴。縣人大常委會在制定日常管理制度的同時,創立“3456”預算聯網監督工作機制、“三函一報”問題處理辦法等,規范系統運行?!?456”工作機制即聚焦監督“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問效”三個階段,加強系統“實時化、終端化、實效化、規范化”四化同步,堅持制度保障、常態管理、月度交流、季度通報、重點重督五個步驟,優化升級債務監督、國資監督、審計整改、經濟運行、鎮財縣管、民生實事六個專題監督模塊,提升監督實效。“三函一報”問題處理辦法即發現部門收支問題向相應部門發放預警函、鎮級債務問題向新農投公司轉交提醒函、鎮級財務向財政部門轉交建議函,每季度出具分析簡報,抄送相關部門,督促問題整改。三年來,系統累計發現疑點數據4200多條,向政府相關部門發送預警函300多次、問題清單62 項、提醒函29 次、建議函67 次,提供工作簡報11份。

◎建湖縣人大常委會研究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提升改造事項。
好風憑借力,監督在云端。預算聯網監督既是晴雨表,也是預警器,更是溝通橋,建湖人大正用“數字+”打造監督“智腦”,不斷開創預算監督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