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宏
[摘? ? 要]初級中學的美術校本課程開發有別于美術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基于2022版《義務教育藝術教育標準》,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之外,還有其他功能。在教育教學價值上,盡管它體現在促成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等方面,但是在課程開發上,它也需要講究一些策略:一是結合藝術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開設校本課程;二是結合學生的個人潛力及志趣愛好開設校本課程;三是結合學校的課后服務或假期托管服務活動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關鍵詞]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新課標變化;課程規劃
初級中學是為社會培養未來人才的基礎性教育機構,除了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外,還需要開發校本課程。而美術,既在國家課程之中,也在一些地方課程的設置之中。尤其在校本課程中,更是設置面廣、學生選課率高的一種學校課程。但是,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有別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基于2022版《義務教育藝術教育標準》,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之外,還有其他功能和開發策略。
一、初中美術課程的新變化
初級中學的美術課程,是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教學的一部分。由2011版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到2022版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其變化在于把藝術核心素養貫穿于課程之中,注重學生素養提升,更加強調素養指引、問題導向、情境創設,輔助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同時,在規劃課程設置時,其變化還在于注重初中美術知識與小學高年級學段美術、高一學段美術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注重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設置任務驅動目標。課程實施建議明確提出,“設計與學生經驗、社會現實和當地文化資源相關聯的情境與任務”,目的就在于通過復制全真實性任務、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身邊的事件、結合現實生活中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在真實情境的任務創設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而且,美術學科內容在選擇上,其變化是和其他藝術學科更加融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更加注重美術學科內知識的有機整合與融合、美術與其他藝術學科知識的整合與融合、美術與社會學科知識的整合與融合。
鑒于此,聚焦核心素養的培養組織課程內容,就需要在課程目標的設置、內容的選擇、評價的量規上關注核心素養,形成由“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總目標—美術學科分段目標—美術學科課程目標”的遞進定位態勢,讓美術課程正式跨入核心素養時代。
在對學生進行小、高美術教育銜接的同時,聚焦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組織課程內容,就需要在課程目標的設置、內容的選擇、評價的量規上關注核心素養,形成由“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總目標—美術學科分段目標—美術學科課程目標”的遞進定位態勢,讓美術課程正式跨入核心素養時代。當然,基于課標新變化,初級中學的美術教育在認識人類文明成果、堅定文化自信、樹立學生正確文化觀、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健康審美觀念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都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彰顯美術課程的實用性、藝術性和特色化,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在個性化發展方面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基礎。所以,從美術課程的實用性、藝術性和特色化發展考量,從學校特色化發展的角度定位美術校本課程教學,對于初級中學的特色化建設也極為重要。
二、初級中學美術課程的教育教學價值
(一)美術課程不同定位下的不同價值
對應于初中美術課程定位,新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美術學科部分的教育教學價值也體現在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上。無論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還是校本課程,美術教學對于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在美術方面的文明成果,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樹立學生正確的文化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都能起到顯著的作用。就美術教育的生活化價值來說,初級中學的美術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活動形式,對于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乃至激發學生興趣、志趣,都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準備。就美術課程的職業價值而言,某些行業離不開繪畫技術,初中美術教育教學對于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具有專業學習的獨特價值。無論是作為普通高中的美術特長生還是職業高中的專業生,學生選擇學習美術,就是在為將來自己的工作和發展掌握必備的技能或本領。從初級中學的特色化發展來看,美術課程的特色化,不僅能夠推動學校發展,而且能夠強化美育效果,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二)美術課程服務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教育價值
就初級中學學生的健康成長而論,美術課程核心價值的體現,主要是促成學生的健康成長。一是通過美術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開發學生的智力。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都具有高級智力功能,只不過分工不同。左半球“掌管”理論思維,而右半球“掌管”形象思維。美術課程教育一般培養學生的形象性思維,能夠有效激發和調動大腦右半球的活動積極性,促進右腦的智力發育,挖掘右腦的潛能。這樣和數學等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夠促使大腦的左右兩半球平衡、協調發展,全面開發學生的大腦,提高學生的智力,聰慧學生的頭腦。二是通過美術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或審美素養。初級中學的美術課程教育不是孤零零的單個的教育,它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彼此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它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培養學生對外在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還要著眼于內在美的發現、挖掘與表現,美化自然萬物,幫助學生認知和感受崇高理想之美、精神品格之美、道德情操之美等,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感受體驗、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在學習美術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把發現、挖掘、表現外在美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結合,既注重專業發展,又注重真善美精神的傳承與發揚。三是通過美術課程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運用美術來進行表達、創作的能力。文字、繪畫、音樂等都是對自然萬物、人類生活等的反映、表達的形式。用手中的畫筆表現自然風光、人物活動等,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和感受能力。扎實了初中美術的學習,升入普高或職高之后,以美術為特長或專業,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在歷經三年的訓練之后,學生就會學到用美術這一形式來表達思想、認識、情感、態度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運用美術進行表達、創作的能力,從而充實生活、服務于工作。
就初級中學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論,美術學科核心價值的體現,主要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德育、智育、體育、勞育與藝術教育“五育并舉”,面向未來的社會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美術學科教學在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學科優勢,能夠面向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此,促成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初級中學美術課程還要通過課后服務活動等開辟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通道,加強美術實用技能培養。這樣,從美術知識水平、美術能力素養到道德素質、藝術修養等全面發展,學生的美術實用技能、學校的特色發展價值就能充分體現。而且,在培養學生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美的素養和提升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將來從事美術相關職業的技能,以適應將來社會人才的市場需求,體現的也是全面發展的價值。這就需要初級中學重視審美教育的價值挖掘,以美術課程為載體,充分發揮美術課程教育教學的潛力,通過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能的學習與提升,通過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深度體驗、內化知識、形成良好品德和實用技能,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三、初中美術教學的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基于初級中學美術課程的定位和價值認知,在開設美術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學校還要開發美術校本課程,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內容,服務于綜合實踐活動與課后服務活動。
(一)結合藝術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開設校本課程
美術是一門藝術課程,實用性強。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幾乎都與美術有所聯系。在初級中學開發美術校本課程,需結合藝術發展趨勢和社會對美術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設置課程內容。結合藝術發展趨勢進行美術教學時,應當把社會對經濟發展的需要與藝術發展的需要統一起來,在教學中注重美術實用性價值和藝術性價值的挖掘,以此教育學生在發揮美術實用價值的同時彰顯藝術欣賞價值。結合社會對美術人才的迫切需求開發校本課程時,細致規劃課程內容和教學內容。為此,在結合藝術發展趨勢開展美術教學時,初級中學就需要把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三級課程實施之中,在夯實美術學科基礎、提升美術學科技能的同時,通過美術教學,奠定學生將來發展的專業化、藝術化基礎,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增強職業化發展的后勁。這樣,學校才能為學生拓寬培養渠道,無論學生將來成為幼兒園教師或小學美術教師、從事平面設計工作或動漫行業等,抑或是從事其他職業,都能夠具備一定的美術素養,在相關領域或工作崗位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在結合社會對美術人才的迫切需求規劃課程時,就要更為精細,把美術校本課程開細、開精,幫助學生打好美術基礎,助力學生在將來的職業成長和發展之路上成為高技能型人才。
(二)結合學生的個人潛力及志趣愛好開設校本課程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美術,美術的學習與學生的個性、個人潛力以及志趣、愛好都有關系。這就需要初級中學在開展美術實踐活動或課后服務活動時,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個性、個人潛力以及志趣、愛好開設美術校本課程,讓喜歡美術學習、學習美術發展潛力大的學生選修美術;另一方面要加大美術校本課程教學的培養力度,對學習美術校本課程的學生進行活動訓練,以有效提高他們的美術興趣、特長。由于初級中學在選修課的開發和設置上一直比較滯后,學生選修美術校本課程的靈活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所以,初級中學一要加大選修課設置的力度,把美術校本課程列入選修課之中,鼓勵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選修美術校本課程。二要開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美術校本課程,引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和開拓性的設計,讓學習美術校本課程的學生充分理解美術實踐活動的精髓,深刻理解美術教育的藝術價值,在提升學生藝術理解能力的同時,理解美術思想的博大精深。例如,讓繪畫內容不拘于教材內容,讓繪畫形式不拘一格,中國畫與油畫的學習并舉,以此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藝術認知,強化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讓學生被形態各異、異彩紛呈的美術形式所吸引。再如,以素描為課程,把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相融合,既注重使用靜物或石膏像作為參照物訓練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又善于融入一些新鮮元素,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以寫生方式選擇素描對象,描繪生活中自己喜歡的細節。無論是樹蔭下讀書的學生,還是坐在路邊休息的行人,只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都可以作為描繪對象讓學生從中激發素描的興趣。
(三)結合學校的課后服務或假期托管服務活動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也為課后延時服務或假期托管服務豐富了活動內容,愉悅了學生身心。畢竟,美術來源于生活。在學校課后延時服務或假期托管服務中開發校本課程,既能把學生的在校生活與美術學習結合起來,又能把學校的課程開發和課后延時服務或假期托管服務活動融為一體,讓美術學習走進學生的生活,讓校本課程聯系校園生活。像折紙、剪紙、撕紙、簡筆畫、版畫、線描、素描、國畫、創意繪畫、吹畫、插畫、裝飾畫、水粉、彩鉛、創意粘貼、手賬、手繪設計、動漫等,作為校本課程可開設為系列化的課后服務活動,也可細化到一類一小組的校本課程學習,結合日常生活把美術中的不同門類作為課后服務或假期托管服務內容融入活動之中,豐富活動內容,激發活動興趣,提高活動成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美術元素的五彩繽紛,融入活動過程中的真實情感、美好愿望和需求,達到情緒、情感與審美情趣的融合。像民間美術資源,作為假期托管服務活動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專門學習、探究。一方面,民間美術資源是勞動人民和民間藝術家在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的藝術財富,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非常接地氣,深受當地勞動人民喜歡。像雕塑(石雕、沙雕、木雕、泥塑)、手工編織、剪紙、刺繡等,其中蘊含的文化屬性顯明、目的用途不同,是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好資源。在假期托管服務中,通過民間美術資源的學習和利用,教師引導學生直觀體驗各類民間美術實物,感受藝術魅力,獲得心靈震撼,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民間美術資源一般代代相傳,不但富有深厚的民族情結,而且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具有親切可觸、真實可感的特點。接觸這些民間美術資源,其較強的生活性和藝術性不僅會讓人回味生活,而且會使人情不自禁地欣賞其蘊含的地域文化美感,從而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升美術學習的創新性和鮮活性,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基于美術課程的新變化,在不斷深化改革的“雙減”政策大背景下,初中美術課程作為藝術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學教育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具有較強的育人價值。開發美術校本課程,使其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形成有效補充,對于拓寬美術教育教學的路徑,采取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課后延時服務和假期托管服務的效能,強化美術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促成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都具有重大的價值和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曾凡娟.初中美術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實踐:以藏書票為例[J].名師在線,2018(24):52-53.
[2]杜林娟.弘揚民族精神 開發與傳承民間藝術:淺談如何把潮州本土民間美術資源運用到中學美術教育中[J].藝術科技,2019(13):53-55.
(責任編輯:杜家和)